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时间:2022-09-27 12:06:46

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要求逐渐由原来的“知识型”向“能力型”发生转变。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高考复习时,也应当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高考复习的基本任务。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和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科学依据,也是高三复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纲领,它明确地传达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前,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准高考的“脉”,了解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明确复习要点,熟悉考查范围,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

分析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总体来看,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的考点均出自必修1、必修2和选修4,而且考点分布比较稳定,试题也比较常规,考生大都比较熟悉,并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选做题。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仔细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专题复习。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要提高复习效益,就要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上。而学科素养的提高以及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因此,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学科素养和各种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夯实基础为首要任务,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以考点为线索,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从而使中学所学化学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有序地存储;同时将以往未能理解的、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比,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并最终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高三,资料会堆积如山,如果整天沉溺于题海,学生会疲于应付而不求甚解,结果会导致复习效果不佳。因此,科学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习题要精选。对习题应该有所取舍,选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逐步提高难度。

其次,习题要精析。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审题的能力,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避免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类比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相似问题;分解法——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子问题;探究法——根据对给定问题的分析,提出科学假设,设法通过收集事实或理论推断,确定问题的答案;等效转换法——将陌生或复杂的化学问题根据一定的关系转换成另外一个等效的化学问题等。

四、落实反思、严格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并优化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所以,高三复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其次,要严格纠错。对于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差错,要求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找出错误的根源。对错题要求做好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从而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自我完善和提高。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高考复习时,应首先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要通过及时的反思和纠错来提高复习效率。

(作者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天佑中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下一篇:以词汇学习为契机,培养职专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