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关教育的种种宽容

时间:2022-09-09 05:32:39

浅谈有关教育的种种宽容

摘 要 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而言,师德是这份工作中具有价值的核心元素。只有在一种信任的环境下,在一份真诚的道德感中,政策制度才更易有最理想的实施,舆论监督才更易有最公正的功用,而我们的教育大业才更易在公平的前提下有真正的进步。

关键词 宽容 责任感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这一事业中,有几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简单说,有国家,有教育机构,有学生,有家长,以及社会舆论。这些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或貌似松散或异常紧密,共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教育大业。可以想象,如果其中某个环节缩小了宽容的限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对整个事业产生消极的影响。

1 百花齐放的政策宽容

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基本是通过各项相关政策体现实现的。早在上世纪,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人才在全球竞争中的关键作用。因而,在政策上的关注也是各国政府提倡发展教育的最主要的体现了。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教育理念的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尽可能广泛地关注教育存在的问题。2007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再次强调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基础上,统筹规划,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009年的两会中,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无论是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还是对在校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细致关注,对职业技术培养的重视,再到对全民族各地区教育公平的提倡,都是我们的国家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从这些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其说政策是限制,不如说是引导。在这最有力的引导之下,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有了一份百花齐放的期待与宽容。

2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理念宽容

身为教育机构,在整个链条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其受关注度可想而知,身上肩负着将理想化为现实的重任。它们消化政策,付诸实践,形成理念,再让理念指导实践。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工作者们被这样要求,同时也努力让自己坦然面对学生的差异,并且尊重他们,使他们也能拥有许多通罗马的机会。

相信很多老师都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诠释着自己对师德的理解。从狭义的方面来探讨我们的职业道德,或许可以简单理解成对于学生的责任感。

现今社会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做着各种有益的尝试,无论你是谈话式的传授,一个月教完一本教材,还是坚守在56号教室创造着你的奇迹,无论你是有名还是无名,会把工作做出成绩的最本质的因素仍是老生常谈的职业道德感,也可以说是对学生对自己的理智的宽容。

3 基于信任的宽容

学生和家长是我们教育链条中关系最为紧密的两个环节,这里拿来一起探讨。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教育界的一些工作也变得透明化,各地各校的成就会迅速在全社会传播开来,而一些负面消息也会如洪水猛兽瞬间影响整个社会。除了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严格自律,提高职业道德之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生尤其是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也应有自己的辨别与认识,给教育工作者足够的信任,这是最大的支持,最值得的投入。

创造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老师是这样做的,他用信任消灭恐惧。

“这条路的确比较难走。要不,你也可以用来福枪指着学生,他们会照你的话做。可是,你想要的就只是这样吗?我在过去几年领悟了很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然而,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请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身为教师的你将有所成长,而在你所打造的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相信我。”②

4 真诚的百家争鸣的宽容

上文提到了社会舆论对于教育工作的影响,这让我想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我国一直倡导公民言论自由,但笔者认为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正确地理解这种自由。利益驱动下不少舆论干涉已经有些偏颇,而基于社会公德心的舆论关注也不一定时时公正。

比如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教育公平,基于中国的现实,城乡教育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很多地区相应国家政策,建立希望小学,平衡东西部教育差异;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平衡发展。尽管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社会舆论首先应该明确大方向,不应因一些小的弯路就过分关注,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就城乡教育公平来说,城乡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短期内不能得到完美的解决,理由很多:首先,城既为城,乡既为乡,这是发展的现状,大多数的城乡物质条件就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们不可能要求短期内就消除这一鸿沟,这影响了成年人的分布,也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分布。就近择校的确是我们现阶段应该做的,但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可能很多人的观点就有偏差,必须明确,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要实现的“均衡”,可以换成我们更熟悉的一个词,“和谐”,而非等同。这就需要舆论的正确支持。在这种基于真诚的关注与参与之下,社会舆论才会对教育产生最理想的促进作用。

我们期待奇迹,我们渴望成功,我们希望自己的事业一帆风顺,我们希望自己的田野硕果累累充满阳光。但是这里没有投机取巧的可能。只有在一种信任的环境下,在一份真诚的道德感中,政策制度才更易有最理想的实施,舆论监督才更易有最公正的功用,而我们的教育大业才更易在公平的前提下有真正的进步。

注释

① 中国教育年鉴[EB/OL]

② 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8.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下一篇:苏格兰斯凯岛隐藏在空中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