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流动规模变化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时间:2022-09-09 05:32:22

我国资本流动规模变化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提要]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巨额外汇储备为由,数次向中国施压,强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走上了升值的不归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出口企业遭受了重创,分析我国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升值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完善我国资本流动结构成为缓解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资本流动规模;人民币升值;回归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变化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0日

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及人民币汇率发展现状

2005~2012年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由954亿美元顺差减少到了168亿美元逆差,其中,2006年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规模接近500亿美元;2005年和2007年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规模接近1,000亿美元;2009年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规模接近2,000亿美元;2010年和2011年接近了3,000亿美元;但是在2012年出现了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其规模较小仅为168亿美元。2012年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的局面在2013年的一季度又得以扭转,仅在2013年的一季度,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就达到了1,018亿美元,详情见表1。(表1)

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2005年7月20日的8.27升值到了2013年4月1日的6.27,累计升值32%。2013年3月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再次刷新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了“6.20”的时代,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8.0~8.2元人民币的时间是在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其间经历了18个月的时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7.1~7.9元人民币的时间是在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其间经历了21个月的时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6.2~6.9元人民币的时间是在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其间经历了60个月的时间,其中,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1美元兑换6.8~6.9元人民币区间保持了27个月,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1美元兑换6.7元人民币区间保持了3个月,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1美元兑换6.6元人民币区间保持了3个月,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1美元兑换6.5元人民币区间保持了3个月,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区间保持了3个月,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1美元兑换6.3元人民币区间保持了21个月。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自2005年起,无论是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还是人民币汇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不断增加对人民币升值的作用究竟有多少大呢?通过对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与人民币汇率之间进行回归分析以便进一步得出确切的数据分析。

二、我国资本流动规模与人民币汇率回归分析

(一)数据选择。为了进行研究我们选取了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及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作为样本区间,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按照季度平均计算并编制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和人民币汇率的季度时间序列。

(二)模型建立。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利用Excel工具以我国资本流动规模作为自变量X,以人民币汇率作为随机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因变量Y,建立自变量资本流动规模X与因变量人民币汇率Y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关分析。根据表1数据计算结果得出回归模型为:

Y=7.188-0.00016X (Y:汇率;X:资本流动规模)

根据回归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存在非常低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109855)。即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每变化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就会随之变动0.00016美元。如果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人民币就会升值0.00016美元;如果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每减少1亿美元,人民币就会贬值0.00016美元。

(三)显著性检验。根据显著性水平a=0.05,经过查找F分布表,得出Fa=4.17,根据方差分析得出F=0.3665,由于F=0.3665

根据显著性水平a=0.05,经过查找t分布表,得出ta/2=t0.025=2.042,根据方差分析得出t=-0.6054,由于t=-0.6054

对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及我国资本流动规模关系根据方程Y=7.188-0.00016X进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方程Y=7.188-0.00016X预测的人民币汇率与我国的资本流动之间的拟合程度较低,其代表性较弱。

(四)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数据得出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判定系数为0.012,即在人民币汇率变化中仅有1.2%可以由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解释,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中只有1.2%是由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的变动决定的。表明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很弱,根据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预测人民币升值的误差为0.679(标准误差=0.679)。

一般而言,一国的资本流入增加,那么该国的货币就会升值,然而以上关于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回归及相关分析的结论却与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出现了相反的结论。

三、改善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结构的对策建议

虽然以上关于我国的资本流动规模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及回归分析结论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似乎二者之间不存在太多的关系,然而,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长期顺差是构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占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比重都超过了50%以上(除去2012年),2011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其顺差额分别占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比重高达66.13%和64.84%,这是近年来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规模增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以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压人民币升值的重要依据,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出口及出口企业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改善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以换取有限的外汇资源,因此要想改变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规模,只有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规模,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弥补经常项目的顺差。如何实现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呢?一是取消对外商、外企、外资的各种优惠待遇,特别是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给予限制,限制其到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二是挤出我国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收藏市场等各种投机性强的市场泡沫,抑制国际游资的投机性资本流入所引起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三是鼓励我国的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带动国内资本的外流,以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规模;四是鼓励居民个人通过QDII到海外购买有价证券,促使国内资本的外流,以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规模。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国家海关总署网站.

[2]高士亮.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于政策调节的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3]郑宝银.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经济政策选择与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上一篇:论政府会计改革 下一篇:娱乐营销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