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尚法的唐代出现狂草的原因

时间:2022-09-09 03:35:49

[摘要]狂草出现于注重法度的唐朝,有其很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当时的帝王、文人、士大夫都重视、欣赏书法;唐初正书已非常成熟,为草书的发展奠定基础;书家前期的勤学苦练也是书写狂草的关键。

[关键词]狂草 唐代 书法发展

[中图分类号]J2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85-01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继晋代之后的又一高峰。真、行、草、隶、篆等诸体均已发展成熟,并且各书体中都涌现了影响巨远的书法大家。各书体中,楷书和草书的影响更甚。唐代楷书(整体而言)法度严谨、端正雄健;而草书尽显率真洒脱、乖张飘逸。看上去是两个极端,为何却又同时出现?把字体衍变到“工整”极限的颜真卿为何要与把字体挥舞到“张狂”极限的怀素探讨技法?“唐尚法”已成公认,然而法度森严的唐代书法却出现了狂草,让不少人感到疑惑。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狂草,并非胡乱狂舞,不可想当然地信手拈来。狂草也有着严格的法度,它有自身的书写规律,这也是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不然,主观臆想地去书写,写出的东西别人是看不懂的,恐怕写后一段时间自己也未必认得。这不仅不能称之为书法,恐怕连写字都算不上。狂草只是对汉字作结构性的调整,当然,其调整幅度较大,但无论一笔写一行,或是一笔写一篇,只要遵循草书自身的法则,都是可以辨认的。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其书写极其讲究,草书也概莫能外。东汉大书法家张芝曾说,“匆匆不暇草书”。张芝是一位全能多面的书法大家,首创“今草”,张怀瓘在《书断》中称其为“草书之祖”。草书对他来讲应该是一挥而就、弹指即成,难道说连这星点的时间都没有?若这么理解就没多大意义了,这话也不会流传几千年。其意思是说,草书之难,不可猝然而作。草书作为一种书体,汉字的形体变化很大,定则又多,不易掌握。清人张廷相、鲁一贞在其著述《玉燕楼书法?五则》中说:“古人云:忙不及作草,甚哉,草书之难也……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自始至终,一笔混成夫岂易事。”可见,作草书不可草草了事。

一、良好的正书基础造就了唐代狂草

有人把书体的“真、行、草”比作人的“立、走、跑”,十分形象地道出了三种书体的关系。要想跑得快,站立时要稳健,身体才能平衡,这样才能跑出优美的姿势、跑出力量与速度。正书是草书的基础,历代的草书名家都有很深的正书功底,唐代更是如此。被尊为“草圣”的张旭其实也很擅长正书,然草书成就更高,遂以草书成名。张旭之母陆氏为陆柬之的侄女,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早年深得家学,后又学张芝、二王。有了正书的功底,进而才去作草书。怀素早年也是先学正书之法,然后转工草书。他曾问书于颜真卿,而颜真卿曾向张旭学书,颜公自是诸体兼能,和怀素经常探讨书法。

学书基本都是先从正书着手,然后再训练其他书体。唐初正书已走向成熟,书家都有着深厚的正书功底,为狂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唐代的社会文化催生了狂草

唐初,可谓是“国泰民安”,文化经济繁荣昌盛,书法在此时很受重视,得到了蓬勃发展。唐朝把书学列入国子监六学,并设有书学博士,书法还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对士林影响巨大,这是对书法的政策性关怀。唐朝帝王大都热爱书法,有的甚至是如痴如醉。太宗、武后、玄宗、文宗等对书法都有很深的研究,太宗、玄宗还是当时的书家、书法评论家、书法收藏家。

如唐太宗,一方面把天下书法名家网罗至他左右,供他切磋学习书法;另一方面令人广搜名迹,重金收购,供他临摹学习。据说,为得到《兰亭序》的真迹,他曾三次下诏让辩才和尚献书,未果,又设计将真迹“骗”来。《唐会要》记载他利用听政休息的时间,去观临搜罗来的书迹。闲暇之余,太宗常与人讨论书法,并勤加苦练。据载,贞观十七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玄武门设宴,席间当众挥毫,以书赐人。众臣乘醉哄抢,散骑常侍刘洎竟然踏在御座上去争抢。虞世南死后,太宗很失落,魏征遂荐举了褚遂良,才消去了他的沮丧。太宗驾崩,《兰亭序》成了他最重要的陪葬品。

唐朝的帝王大多都能书,且都重视书法。而当时朝臣更是书家辈出。其实不必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重视书法成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学习书法是士子必修的一门功课。而文化的开放与自由,又为草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狂草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三、勤学苦练是前提

在各书体中,草书较难掌握,而草书中的狂草算得上最难书写的书体。历代草书名家都是勤学苦练的典范,都有不少勤奋学书的轶事。张旭出生于书法世家,家学深厚,他还特别善于揣摩笔法。颜真卿曾问书于张旭,并根据张旭的传授内容,作《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张旭对笔法的研究十分精到,他观“天地事物之变”,“有动于心,一寓于书”的书法创作原则,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出一辙。

怀素家贫,幼年出家,但学书十分刻苦。无钱买纸,他种植大片芭蕉树,在芭蕉叶上书写,又用白漆刷了一只盘子和一块木板来练习,结果盘、板皆被写穿。他写坏的笔头堆积如丘,戏称“笔冢”。“笔冢墨池”的典故就是因他勤学书法而得。

狂草的创作还需要一定的灵感,不少狂草书家书写前饮酒,或与此有关。狂草讲究连贯性,其作品多是一气呵成,它要求书者把结体与笔法烂熟于心,通篇着手,心手一处,始可挥毫洒墨。它甚至不允许有失笔之处,一笔不慎,满篇尽废,这比其他书体的要求都高。

上一篇:叙述作品人物塑造对比分析 下一篇:语言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