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作品人物塑造对比分析

时间:2022-09-19 11:21:30

叙述作品人物塑造对比分析

[摘要]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都是现代主义杰作,通过使用多重叙述视角和意识流等技巧,两篇小说分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是各有特点。

[关键词]人物塑造 多重叙述视角 意识流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82-02

有论者说,叙述作品归根结底是人物塑造的艺术。这种看法虽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人物塑造在叙述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小说、喜剧中,人物塑造即作者通过展现一个虚构的人物的性格而使其对于读者来说如同生活中真实的人。一般说来,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种:直接描绘与间接描绘。直接描绘即叙述者直接告诉读者人物的性格如何;而间接描绘则是叙述者通过人物对话、外表(包括外貌、服饰等)、人物内心活动、人物行为来展现人物性格。在现代小说中,后一种方法,即间接描绘,用得更多。通过描绘人物的对话、行为、心理活动等,让读者判断人物的性格,是一种更客观更生动的人物塑造方法。

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与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两篇短篇小说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现代主义大师,福克纳与波特在写作技巧上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对比分析这两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讲述了一位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贵族老处女爱米丽的悲惨一生。小说中爱米丽深受南方贵族传统的毒害,无视社会的变迁,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为了捍卫贵族世家的传统,她与镇上的人们不相往来,且毒杀恋人,并终生与尸首相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米丽这样一位悲剧人物,和生活在她周围的一系列人物:爱米丽的父亲、爱米丽的恋人荷默?伯隆、老镇长沙特里斯上校、新的镇长,以及镇上的其他人。虽然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爱米丽小姐,但是她周围的这群人对其悲剧的发生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这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多重叙述视角、意识流等技巧展现人物心理活动,成功塑造了爱米丽和她周围的人的形象。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以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微妙的神智活动为基本内容,讲述了她一生的经历。小说的物理时间涉及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从早到晚的一天时间。随着老人的意识的流动,故事的心理时间涵盖了老人大半生的生活历程,恰到好处地描述了老人深邃的意识情感世界。从老人凌乱的意识碎片中,读者可以理出老人一生的经历:60年前老人在婚礼上被乔治抛弃,后来丈夫约翰英年早逝,老人凭着坚强的意志将几个孩子拉扯大,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但是她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第一次被乔治抛弃的情景,而在临死那一刻,她又惊异而愤怒地发现自己第二次被抛弃,被她笃信的上帝所抛弃。在这篇小说中,波特也使用了多重叙述视角、意识流等技巧展现人物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了韦瑟罗尔奶奶这样一位坚忍不拔、能干的妇女形象。

同为现代主义的大师,福克纳和波特在这两篇小说中都使用了多重叙述视角、意识流等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经常使用的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区别。

首先,在叙述视角上,两篇小说都使用了多重叙述视角,在不同叙述视角间转换,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主要使用第一人称“我们”来叙述,其间穿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穿插使用。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一文,主要以“我们”这样一个第一人称复数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我们”显然是指镇上的人们。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的参与者。通过“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爱米丽生活的很多方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她的各种行为,性格鲜明的爱米丽形象便逐渐产生。“我们”见证的每一个事件都展现了爱米丽性格中的一面。如她很少出门,见到镇上的其他人时,总是高昂着头,这是她以贵族自居,与人们保持距离,她高傲、孤僻的一面就在这些细节中表现出来。

此外,由于“我们”与爱米丽有极大的距离,“我们”对于爱米丽的命运是旁观者的心态,叙述者讲述故事更加平静、淡然。当爱米丽的悲剧仅仅由“我们”平静淡然地讲述出来的时候,爱米丽的幽闭、孤寂与凄凉便深入读者的心灵。虽然叙述者从未对人物的内心进行直观的描述,但是人们越过草坪看到的窗内灯光下爱米丽小姐那“挺直的身躯”,她偶尔“在窗口晃过”的那“像神龛中的一个偶像般躯干”比任何直接的描写都更能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凄苦。

但是,全文并非只有这样一个视角。有时叙述者又从故事中独立出来,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展现小镇市民和爱米丽的行动。如在第一节讲到新任镇长及代表团敦促爱米丽交税时,叙述者展示了在场的“他们”的各个细节。正因为爱米丽的封闭,“我们”所知有限,全知视角则更加全面地展现了爱米丽的性格。

而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作者主要是从韦瑟罗尔奶奶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其间穿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使得读者深入到韦瑟罗尔奶奶的内心世界,通过她的思想来了解她的性格;而第三人称视角交待外部世界的状况,也通过她的语言和行为来描绘她的性格。

如在文章开头,通过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她利索地从哈里医生胖嘟嘟的小心翼翼的手指头下抽出手腕,把被单拉到下巴那儿”。这一句叙述老人的动作,其性格中独立果断的一面便初见端倪。紧接着,叙述直接转入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这小鬼还应该穿短裤哪。居然鼻子上架着眼镜在这一带乡下行医!”读者直接了解到老人的内心活动,对其性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两种视角的转换,在全文随处可见,过渡自然,使读者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到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即跃然纸上。

其次,意识流也是这两篇小说共同使用的技巧之一。意识流不是直线型展现连续不断的内心活动,而试图片段式地展现纷乱的思想。因此,在意识流小说中,故事通常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按人物的心理时间来叙述。在这两篇小说中,两位作家都采用了意识流技巧来塑造人物,但是其用法各不相同。

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一文中,虽然作者采用了意识流技巧,但并非用来展现主人公爱米丽的心理活动,而是作为叙述者的“我们”的心理活动。全篇小说即是按照“我们”的心理时间来叙述故事:首先是从眼前的爱米丽的葬礼,叙述者想到她击败来征税的政府代表团,然后“我们”又想起三十年前那股“难闻”的味道,然后叙述者又想起爱米丽父亲去世等。这些事情并不是按发生时间先后来讲述,而是随着叙述者的记忆跳跃着发生。这种讲述方式,给读者留下了疑团,激发了读者对于爱米丽的命运的好奇,同时也便于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爱米丽身边的人的心理活动,读者了解到了爱米丽周围的环境,对于她的性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她的悲剧产生的原因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意识流技巧则用于展现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活动。故事也是按照她的心理时间来叙述,读者跟着韦瑟罗尔奶奶回顾了她一生的经历。读者对于她所见到、听到、想到的一切也感同身受,因此她的形象于读者也更加亲切,更容易体会她的甘苦,同情她受尽磨难的一生。

虽然多重叙述视角和意识流技巧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两篇小说中都用到了,但是由于作者不同的处理,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但是都达到了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riffith,Kelly. Writing Essays about Literature:A Guide and Style Sheet[M].Beking:B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2]邓绪新.英语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吴良红.《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的意识流手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8):98-99.

[4]颜碧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者和角色[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6-57.

[5]段汉武,钱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3):54-55.

上一篇:“境界说”与《二十四诗品》 下一篇:浅谈尚法的唐代出现狂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