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时间:2022-09-26 09:04:39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称呼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泛化现象,本文将以“美女”“亲”等称呼语为例,讨论这种现象。

[关键词]称呼语 泛化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56-01

一、现代汉语称呼语的定义

人际交往过程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学者将称呼语定义为“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称谓语就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称谓语中有一部分可以当做称呼语,但称呼语却并不都是称谓语。如:“陈小帅、老钱、阿宝”等等,这些词语并不能表示被称呼者的各种社会关系,仅仅只是打招呼时使用的词语。本文中要讨论的称呼语既有可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称呼语,也有仅仅只能用于打招呼的称呼语。

二、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什么是泛化?语言中的泛化现象是指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称呼语的泛化过程中,这些称呼语原本的语义特征逐渐减少,并逐渐产生更多的语义,并且指称范围越来越大,所包括的指称对象也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汉语称呼语的泛化现象越来越多,本文将就比较典型的几例展开讨论。

(一)美女∕帅哥

“美女”“帅哥”本是专门称呼身材、相貌十分出众的年轻女性和男性的。近年来,它们出现了明显的泛化现象。最初,商家们喜欢称消费者为“美女”或“帅哥”,这样既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又会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商家为了达到销售目的,不会考虑被称呼者是否真是相貌出众,他们广泛使用“美女”“帅哥”这样的称呼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习惯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美女”“帅哥”称呼他人,如:“美女,去吃饭吗”,“帅哥,踢球吗”,“帅哥,帮我在图书馆占个座”。“美女”“帅哥”在作为称呼语时,不再只特指那些相貌、身材出众的年轻女性、男性,人们不论被称呼者的相貌、年龄,均喜欢将女性、男性称为“美女”“帅哥”。这两个称呼语的意义出现了明显的泛化现象,被广泛运用于日常交际当中。

(二)亲

“亲”最早出现于淘宝网卖家与买家的交流中,由于买卖双方是在网络上交流,大多时候不能在第一时刻知晓对方的身份,所以常以“亲”来称呼对方,以避免尴尬的情形。“亲”实际上是“亲爱的”的减缩形态,由于“亲”更加简洁、亲切,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由网络逐渐走近现实生活,几乎遍及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南理工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称新生为“亲”,成都交警在交通提示牌上称市民为“亲”,“亲”的普及化已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亲爱的”本多见于欧美西方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东方国家开始使用该称呼。在我国,“亲爱的”是一种昵称,多出现在关系非常亲近的人之间。近年来,“亲爱的”逐渐被大家广泛使用,不再仅局限于爱人与朋友之间,大家会在日常生活中称呼熟悉的人为“亲爱的”。当“亲爱的”减缩为“亲”后,它的意义更加泛化,陌生人之间打招呼也可称为“亲”,“亲”逐渐成为人们习以为常并广泛使用的称呼。

三、现代汉语称呼语泛化的原因

通过以上例子可知,近年来现代汉语中有许多称呼语出现了泛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心理原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希望自己是受大家欢迎并能与他人融洽友好相处的。因此,“美女”“帅哥”这类带有明显褒义色彩的称呼语颇受大家欢迎,“亲”这样的称呼语显得比较亲切,人们在使用这样的称呼语时很容易就达到拉近距离、联络感情的作用,大家便乐于使用这样的称呼语,从而促使了这些称呼语的泛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词语首先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开来,使用网络的大多又是年轻人,年轻人大多有着求新求异、追赶时髦的倾向。当一些称呼语开始被人们冠以新的定义时,年轻人为了追赶时髦,彰显个性,便会迅速接受,从而使这些网络中使用的称呼语逐渐进入现实生活,被大家所接受。

(二)称呼语的缺失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语是必不可少的。建国以后,“同志”逐渐成为我国人民彼此之间的通称,大家习惯于与陌生人打招呼时使用这一称呼语。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如今却很少再有人使用这一称呼语,“同志”这一称呼似乎已经过时。没有了“同志”,取而代之的是“女士”“先生”“小姐”,这样的称呼显得正式但却不亲切,因此“帅哥”“美女”应运而生,但在不知道对方性别的情况下,另一个称呼语“亲”解决了这一难题。

四、结语

如何合理地称呼陌生人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一称呼语的缺失,各种各样的称呼语逐渐开始出现泛化现象,用以弥补这一空位。但这些称呼语的泛化现象都只存在于一段时间中,并不是一个终点,而且由于许多称呼语最初始于网络,基本都是非正式的,因此这些称呼语大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又会淡出我们的生活。这些称呼语的泛化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所改变,一定会有一个合适的称呼语重新出现于我们的生活,被大家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肖玲.早期儿童语言泛化现象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上一篇:日本礼仪传统特色维持至今的原因探究 下一篇:从《围城》看“比喻”的结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