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这样写评论

时间:2022-09-09 02:29:02

散文家这样写评论

读惯了韩小蕙的散文,乍一捧起她的评论《太阳对着散文微笑》,心中有些许惊诧涌上……不知这位散文成绩斐然的女作家,为何执起评论之笔?

书中自有告白:“那时的批评家都是关注而不肯屈身俯就散文。”于是,“我就越俎代庖,自己驱赶着自己艰难上路了。”这是一种担当!这种担当一上肩,就编辑出版了54部散文集,和17年不辍的近30万字的评论文章。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看点有三个:

其一,记者的敏锐

“发现”这个词,就是为记者创造的。韩小蕙是位资深记者,多年修炼,已敏锐难当。把这套功夫用到写评论上,更是在“快”和“准”上游刃自如。她的评论,许多都是在记者敏锐的嗅觉“引诱”中,涌起了文思。

写作那篇最早预言新散文时代来临的《太阳对着散文微笑》的缘起,是当年她发现一本《当代散文精华》,印数一万册,竟在一周内销售一空。记者的敏锐,让她心动,觉得“莫非这是读书出版界的新动向”?于是,追踪而下,竟发现各地出版社的各类散文集,都在以上万册的数量,迅即售罄,并频频加印。于是,她豁然明白:散文的新时代到了。

而后,社会调查成为她书写评论的前奏,便有了《散文观潮》《随笔的崛起和新随笔现象》等评论问世。

《该怎样回答那个尖锐的声音》是韩小蕙评论中颇有特色的一篇。它的缘起,是冯牧老先生在研讨会上的一句话,批评“女性散文”是“悲观主义色彩和不健康的畸变心理”,并表示“一概不看”。韩小蕙把老先生的话看作了一个文化现象的引子,并由此展开了女性散文的调查,思考达三年之久,落笔写出了《该怎样回答那个尖锐的声音》这篇极富思辨性的散文。

触动她为《2002年散文六记》动笔的,是报纸上的一个小消息:巴黎上半年平均每月出版散文随笔集700本!她又转而向国内图书市场调查,证明了“现在仍是散文随笔时代”这个命题的正确性。

《散文大变革时代到来了?》这个带有疑问性的题目的由来,是一位杂志主编对散文“不无批评倾向”的一句话引起的,于是,韩小蕙的调查指向各期刊杂志的主编,他们说的高屋建瓴,韩小蕙大笔落下的,即关于散文大变革时代的大话题。

我列举了以上评论产生的缘起,是想说明,在写散文评论的过程中,韩小蕙努力摒弃了立意无当的空洞理论,她面向散文的现实状况,以社会学家“田野调查”的科学精神,为她的评论文章找到了社会依据,有的放矢地评而论之,有理有节,把本来难写的散文评论,打理得扎扎实实。

其二,学者的广博

韩小蕙先是写散文,转而一手散文一手评论时,她已在散文创作上天赋显露,自成一体。这样的创作经历,使她深谙散文作家的甘苦,又深知散文创作之规律。但要说她在评论中所显示出的学者的广博,还得看她评论涵盖的内容。

韩小蕙的评论少有一文一评的,而全是从大处着眼,从大处入手,这恰是散文评论的一个难点。

韩小蕙的首篇成名之评论,就是书写散文大势的《太阳对着散文微笑》。接着,她的每一篇有影响的散文评论文章,皆不出这“大”的轨道,散文创作中的大观点大问题大趋势,正是学者的视角。

值得认同的是,这种大观点和涉及都很“大”的评论,它的工夫,大半花在作文章之外。要阅读大量作品,将它们系统地分门别类,再去论说此门此类的特点,从个别篇目,去印证普遍的规律。案头工作的繁冗浩大,正是学者探究和研究的过程。

但是,正因为这文章之外的工夫,成就了韩小蕙的散文论点:不回避大观点,专门论述散文趋势化的走向。

读这本评论集,你会看到:她站在高处书写《散文观潮》;她在随笔崛起时,去写“新随笔现象”;她站在女作家的阵营里,有理有据地回答着冯牧老先生那“尖锐的声音”;她会观点鲜明地写《90年代散文的八个问题》,并回答关于散文的“十五问”;她会及时地呼吁《散文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散文要高耸于思想的峰巅》;她能着笔探究游记散文和小说家散文,亦能提出《寻找精神的太阳》和《有了思想才有别的》……

罗丹曾告诫我们:“从深度上观察现象。”对韩小蕙的散文评论来说,这深度先得建立在广度之上,由此所获得的深度,当是学者科学态度的硕果。

其三,作家的个性

评论的犀利、思辨,当是其文采最极处。读韩小蕙的评论,让人觉得,她在不违背评论的基本原则之前提下,还想跳出这个制式规范,书写出一种不排斥形象思维的评论来。因为她从写评论开始,就不想为论而论,而是要把好散文推介于世。因此,她的评论就得好读,就得和读者沟通。于是,她运转了一个散文家的文采,将评论写出了自己的个性。

《太阳对着散文微笑》,这么形象的题目,透视出一个作家无法排除的形象思维和对散文的情感寄托。

她说女作家的散文,那旺盛的景象,是“如火烈烈”。她放开想像,说要把她们的代表作品精裱起来,“悬挂于天地间”。她又说女作家的散文“灿若云锦”,是一幅“撼人心魄的图画”,并想像这图画上,“大山苍蓝,白雪覆顶,光芒万丈的太阳”,极目远眺到的竟是“竭尽怒放的不顾一切燃烧着的花朵”,而“花借风势、婀娜飘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于是整个寰宇之间,响起了天国的歌吟……”

多么精妙的句子,竟这样抛撒在评论之中,实在太奢侈了!但这样散文化的文笔,常见于她的评论之中,把形象、色彩、动态、静态,描绘个够,结论也常是非理性的感情渲染。

她常在评论中,以“我”而直面读者,坦然地陈述己见,毫不遮掩。有时,她似乎完全忘记了是在写评论,这样另类的评论句子,如流水般淌出,比如她写:“读!阳光柔柔的、暖气热热的,鲜花和假花竞相盛开,把自己关在一派大好冬光的房间里,集中读今年的散文随笔。”勾画出她读书的自得其乐。她还会产生幻觉,觉得是坐在沙滩上,那些载有作品的报刊,“像万点金沙似的,把我拥在中间。”

这是一个完整的沉醉于散文的心灵,是一个已被散文神化了的形象,韩小蕙就用这样的形象,开始评论对话,研讨理论问题。这使她的评论永远是一个散文作家的个性化的由衷之言。

韩小蕙这本名为《太阳对着散文微笑》的评论集,把散文的全貌、脉动、激荡的局面、发展的趋势,都一一告知不误。由于作家的缘故,那文字让你读得兴味勃勃,于是,你靠近了散文,亲近了这个文体。这就是韩小蕙的成功――一个女散文家挥开大笔书写评论的成功。

上一篇:江水之南山万重 下一篇:从文本到电影的《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