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河北散文家苏天爵

时间:2022-09-11 08:17:59

论元代河北散文家苏天爵

摘 要:苏天爵散文凝重简约,清丽典雅,又宏赡纵横,豁达奔放。他善于运用排比,造成奔放的气势。将儒家经典融会贯通,众体兼备。

关键词:苏天爵;散文;凝重典雅;宏赡奔放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62-02

苏天爵是元代后期河北最重要士人,他不仅历任从地方到中央的诸多官职,而且撰写和编纂了大量文稿,堪称当时最重要的历史学家。饶鑫贤、吴海航对他的“天下之公”、“历代之典”的法律观和“礼乐教化”与“法治”并行的礼治思想与德治观加以论证,并指出其理论观点的倾向性和在政治生活上身体力行的特点。(《苏天爵――元代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传播者和卫护者》,《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萧启庆的《苏天爵和他的元朝名臣事略》(《元代史新探》)从其生平、名臣事略的内容和价值、名臣事略与元史列传的关系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孙克宽的《元儒苏天爵学行述评》(《元代汉文化之活动》)对其家世、著作与学术等进行研究。陈高华和孟繁清是对苏天爵研究最为充分的学者。他们合著了《苏天爵和〈滋溪文稿〉》、《苏天爵年谱》(《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之十三、十四),前者侧重于苏天爵教育、入仕、学术积累以及慈溪文稿的大略形成及流传情况,后者主要对苏天爵生平事实以年谱形式进行梳理。此外还有孟繁清《苏天爵墓址考》(《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一期)。

苏天爵, (1294~1352),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苏氏是元代真定的望族,苏天爵之曾祖苏诚,置屋藏书,以重视子嗣教育而闻名乡里。其祖苏荣祖,勤奋好学,藏书甚丰,名为“滋溪书堂”,教子严格。苏天爵的父亲苏志道,曾做过刑部主事,岭北行省郎中,政事之外有好读书,用自己的俸禄为儿子买书,曾在江南获得书籍万余卷,充实滋溪书堂。苏天爵父子两代单传,家教严格,苏天爵出生在这样书香世家,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今后的学术成就奠定基础。之后从学于刘因的弟子安熙,“其学一以圣贤为师,尤深于六经语孟”(同《滋溪文稿》卷22《默庵先生安君行二伏》)。大约在21岁入国子学读书,先后师从吴澄、虞集、齐履谦等大家,并以勤奋好学,潜心学问得到虞集等着名学者的赏识。“既入宵监,又得吴公(澄)、虞公(集)、齐公(履谦)先后为之师。故其清修笃志,足以潜心大业而不惑于他歧,深识博闻,足以折衷百代而非同于”。(《滋溪文稿》卷24《祭默庵先生墓文》)。1317年,24岁的天爵在国子学公试中,作《碣石赋》,“雅驯美丽,考究详实”,列为第一,得到了大都路蓟州判官(从七品)的管职。

苏的着作有:《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元文类》七十卷、《滋溪文稿》三十卷、《诗稿》七卷、《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预修《武宗实录》、《文宗实录》。《辽金纪年》,《黄河原委》未及脱稿。

苏天爵的作品集《滋溪文稿》,收录作品325篇,30卷,体裁主要有记、序、碑志、策问、祭文、读书札记、题跋、奏疏、制诰、词、赞等。

天爵的文章总的来说,以政论文为主,中间夹杂着写人、记事的叙述性文字,逻辑性、议论性、实用性较强,文字简洁、凝练、严谨。而通篇都是抒情、写景的文学性文章不多。

叙述性文字简洁生动,在《元故中奉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追封南阳郡公文靖孛鲁公神道碑铭并序》一文中,叙述了孛术鲁在任燕南宪副时,明判是非,公允断案:

“泰定间,数有天变、地震、水旱之异。时相多西域人,西域富商以异石为宝,诳取国帑,又其私人多以贪墨夺官,至是托言累朝中献诸物直不时给,台宪所罪官吏弗克叙用,皆有怨言,故致灾变若此。天子信之,因肆大赦,播告多方。盖彼内以私结其党与,外以取悦于奸贪。公时为燕南宪副,力陈其不可。他宪虽亦有言,皆依违回护,不若公言明白剀切,已而事果不行。公谳囚保定、河间,民犯私盐,法当运司治罪。公以民罹寒,误触刑禁,皆随事治之。佐吏以为难,公弗恤也。囚有在狱久不决者,公察其情,可杖杖之,可释释之皆以为平允。”

而在文章结尾的议论恣肆,富于气势,掷地有声:

“呜呼,士之于世也,愿谨者人多以为迂,倜傥者人则以为狂,底厉名号者返以为矜,通达时变者或以为谲。甚矣,为士之难也。公学识卓异,不随流俗俯仰,论议设施多有可述,而浅见狭闻者或未能尽识也。然士之特立独行,岂以求合时好为贤乎!临川吴文正公尝曰:「孛鲁公学博而正,独立无朋。闻者以为知言。”

又如:在《浯溪书院记》、《新城县学田记》、《新乐县壁里书院记》等文章中,以平实有力的笔触,论述了人才培养、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呜呼,天之生材足周一世之用,方无事时,人材或不克显,及临大节决大事,则忠义材能之士始表见焉。然则有天下者,可不以贤材为务乎!夫学校者,所以长育人材,而风纪之司又所以敦劝其教者也。往年湖湘之南,人数出为寇,甚则攻城邑,杀吏民。朝廷屡怀柔之,卒以无事。”(《浯溪书院记》)

“呜呼,井田、学校,王政之本也。后世经界之法既坏,明伦育才,尚赖庠序存焉。然而教养之法在乎师表之严,敦劝之方责诸承宣之寄。而圣贤之祀享,弟子之膳羞,是皆学田所出,可不正其疆界乎。”(《新城县学田记》)

这样的文字在天爵的文集中比比皆是,感情深沉而不放任,才学渊博却不卖弄文采,议论精当,富于理性。

苏天爵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占据主导,文学思想上,也是秉承儒家文学要有益于政教,为现实服务的宗旨,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充实之为美,白居易文章要为时、为事而作,欧阳修穷而后工,韩愈不平则鸣,气盛言宜的思想一脉相承,继承了前代的现实主义文风,质朴宗经的文风,是天爵的自觉追求,也是北方燕赵之地刚健凛然的气质也对天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多篇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文学思想。

在《书林彦栗文稿后》中,天爵批评宋末文风,肯定了姚燧、元明善对古文的倡导。

“柳城姚公、清河元公相继以古文倡,海内之士盖有闻风而作兴者,彦栗亦其人哉。”

在文学思想方面,苏天爵追求质朴风格,提倡雅正文风,并善于从地域文化方面分析作家气质个性与文风的形成。

“呜呼,宋之季年,东南文习益弊,士气益卑。襄、汉之间,人多朴茂笃行,崇尚经训,观赵公、砚公之所存,岂不益可信欤。……先生之文,质实畅达,不绘不。”(《题国子司业砚公遗墨》)

苏天爵认为,南北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造成个体的气质的差异,进而形成文学倾向的不同。南方山水秀丽,人物清秀,北方苍茫土厚,人物质朴慷慨。

“余读其文,体正而气完,辞洁而义密。夫湖、湘之南,山水峻清,而人之生得其秀丽精英之气者居多,故奇才异人往往间出,若今翰林欧阳公,颖然拔萃者也。”(《题刘光远文稿后》)

“呜呼,夫以中国风土浑厚,人性质朴,而慷慨忠义之士固多出于其间,则礼义之在人心,岂独妇人之所能知而已。”(《题丘母周夫人贞节诗后》)

苏天爵尊崇杜诗的雅正,主张诗人穷而后工。

综上所述,苏天爵作为一位儒学大师,他的散文,有凝重简约,清丽典雅的特点,又有宏赡纵横,豁达奔放之风。他善于运用排比,造成奔放的气势。将儒家经典融会贯通,众体兼备,有韩愈纵横之风。而同时,与欧阳修相比,典雅有余而平易不足;与明清散文相比,还不够细腻真切。

参考文献:

[1]缪全孙编.藕香零拾[M].中华书局,1999.

[2]袁楠.清容居士集[M].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3]苏天爵.滋溪文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上一篇:浅析周代太子教育 下一篇:文艺复兴时期婚礼图像中反映的女性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