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界生”蛟龙得水之我见

时间:2022-07-18 07:00:03

高考“临界生”蛟龙得水之我见

【摘要】任何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的生命线既是高考“临界生”的转化与提升,这不仅意味着学校教学水平和声誉的提高,更是学生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及人生价值的升华。教学实践表明:每一个高考临界生都是一座可待开采的宝藏,只有教师从心理上、策略上不断调动起临界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临界生的内在潜能,才能使临界生在高考的备考中如蛟龙得水。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对临界生的认识:(1)高考临界生的界定;(2)临界生存在的问题;(3)临界生提升的意义;(4)临界生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临界生 高考 提升 激励

一、高考临界生的界定

“高考临界生”,顾名思义,是指高考成绩临近分数界限的学生。从广义上讲,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每个人都有充分提高的空间,所以每个学生都是“临界生”。从狭义上讲,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界定为重点大学的临界生,中等成绩的学生可以界定为普通本科的临界生,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看做是专科学校的临界生。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临界生的界定方法是:在所有学生中,找到每个学生的全科总分在整个高三年级的排名位置,然后根据其排名进行定位,参照其他学校在同类考试中的分数,进行比较,找出准确和合理的临界生。

二、临界生存在的问题

1 心理方面:临界生由于在高一、高二年级成绩不够稳定或不够突出,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与失败的心态。随着高三复习的深入和高考的临近,一些临界生每逢考试成绩不稳定,就导致学习情绪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时而学习热情高涨,时而自信心不足,出现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的稳步提高。

2 知识方面:临界生最大的学习问题是基础不扎实,知识盲点多,知识体系模糊不清,综合能力弱。在考试中,审题不清,准确率低,解题步骤混乱,速度慢。从根本上说,他们与优等生在知识方面的差异,就是“双基”上的差异。

3 学习习惯方面:课堂效率低;课下利用率低;不预习不复习;惰性强。

三、临界生提升的意义

这类“临界”的学生普遍智商比较高,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潜力比较大,欠缺的只是那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要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临界生”,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激励,多一点付出,那么这类学生一定会战胜自我,超越那层“界面”。让更多的学生跨进大学的校门,从学校的角度看,是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从教师的角度看,体现了我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是决定他们前途命运的关键,是实现人生梦想的跳板。

四、临界生提升的策略

1 攻心为上。我个人认为,要实现临界生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根除他们的心理症结。只要临界生的思想工作真正做通了,他们情绪的每一次起伏,都是上层次的起伏。或许他们会为自己的某次粗心而懊悔,为某个知识点的模糊而焦虑,也会为近期学习的不在状态而沮丧。老师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好临界生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对临界生教育工作的核心。

2 激励为主。事实证明:“攻心为上”策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激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有可能是学生前行路途中的加油站。这种激励必然会使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从而无所畏惧,奋发向上。

3 训练为辅。我在这里所提到的训练是指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临界生的层次差异性大,训练需要因人而异。

(1)训练知识能力。对于临界生的临界学科,教师要分阶段、分难度、分题型地进行训练。

(2)训练解题技巧。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种题型的入手、解题步骤、解题要领给予正确的指导,以确保学生思路清晰,应用自如。

(3)训练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是知识能正确输出的重要保障。高三学习紧,任务重,临界生的心理压力大,所以帮助他们克服临场的紧张心理是刻不容缓的要务。训练学生“小考如大考,大考如小考”的心理素质。

4 统筹兼顾。高考不是知识的单一考核,所以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高考赢得分数。首先,利用升旗仪式的励志演讲、班会的心得交流或跑操的激昂口号,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得以规范。其次,培养临界生积极、乐观的性格。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再次,注重劳逸结合。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情,健康的身体,使他们能轻松学习,积极生活。

古人云:“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每一个临界生必须从一定的高度看待自己,求上、求优、求高地要求自己,并坚持不懈地一步一步向目标前进,凭自己的汗水、智慧和信心去敲开理想大学的校门。我相信,每一个临界生都会还我们一个奇迹,在高考中,犹如蛟龙得水一般,冲出那一层“界面”,畅游在成功的海洋中。

上一篇:浅谈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