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09 12:16:00

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措施探讨

摘要:土地整治这项“得民心,惠民利” 的德政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土地整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浅谈了加强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土地项目;整治;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土地整治项目就是国家惠民政策的一个具体表现,要彻底整治农村的一些问题,比如:村庄的布局不合理、脏、乱、不规矩,以及土地的低产、低洼地、三荒四边等等。根据笔者地方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后工程设施管理的成功经验,浅谈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

1、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现状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1.1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的衔接,“统”的功能不够;规划深度不到位。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有的只是片区建设规划,没有全区域整体建设规划;规划落实不够。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1.2项目建设质量不高

部分工程设施、设备数量等没有完成设计任务,以旧充新,投机取巧;有的建成设施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所用材料不达标,出现“豆腐渣”工程;建成的设施由于管护不到位出现损毁等情况,工程未完设施就已经不能正常使用。

1.3实施监管不到位

业主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单位,有些工作过分依赖中介机构,没有充分履行业主职责,进行有效管理。很多中标的施工单位资质等级都比较高,但在现场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较少,进场的项目经理、五大员与投标书上承诺的不一致;对规划设计队伍约束力度不够。有的规划设计与实地完全不符,单体图、施工平面图完全不能指导施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对此类问题缺乏制约;工程监理发挥作用不够。

2、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措施

2.1大力宣传,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发挥各个阶层的联动机制

由于对农村土地的整治项目投资巨大、建设的规模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合理的规划设计、规范的资金运用,这就要求政府首先必须牵头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办法,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参与如:土地、水利、设计规划院等部门,这些部门必须相互配合,尽量做到规划设计方案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要根据农村当地的地理环境、水文特征、风俗习惯、村庄现状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的人员必须要到实地考察,听取村民和有关部门的意见,不断地推敲,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2.2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全局,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

土地整治建设质量的好坏、标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科学、具体、完整和执行力度。按照“流域治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协调”的原则,与相关农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规划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集中连片、聚合资金、综合治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用项目作支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统筹考虑田网、水网、路网、林网、电网和村庄建设,科学整合,叠加实施,形成综合效益。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克服随意选址、不按行政命令选址的问题,严格按规划实施项目,不受人员变动和机构变化的影响。

2.3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到科学变通地把握,在成本降低、工期缩短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

土地整治的项目中包含诸多工程,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工程的步骤与进度做严密的分析,安排好前后顺序,防止重复作业现象的发生,并避免无秩序的一哄而上。首先,组成专门的工作领导班子,制定并保证计划方案的实施。这必须保证有相关部门的专门人员被抽调出来参与。其次,深入到项目中去,对项目的各个环节的联系做到充分的研究与分析,并起到指导、监督作用,充分履行指挥的责任与义务。再次,制度工作联系人规定,及时编写信息简报,对实时新闻事件进行刊发,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并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在工程实施阶段,要注意运用和掌握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工程的招投标预算中,也要充分考虑这些关联,对工程实现科学合理地组合,可以解决单一项工程实施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同时也避免重复作业造成的种种浪费。

2.4把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视为现下整治的关键环节

要保证整治的完善与彻底,要做到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合理地结合,而这种结合又是土地整治中的难题,因为当下土地调整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实施的操作周期过长。所以最好是在规划之初广泛的征求和提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政府和村委也要注重农村的医疗、教育与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全社会联动作用,筹集各方面的资金,政府可以筹资先建设,群众可以采取定期付款的方式。同时安排好各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的工期与时间,保证整体项目的按期完成。

2.5选好管护主体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管护主体。原则上,受益范围为一个行政村的工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护;受益范围跨行政村的工程,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管护;受益范围跨乡镇的工程,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护。也可以由项目区群众成立工程设施管护组织,负责工程设施管护工作。管护主体确定后,自己无力承担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维护工作的,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一家承担具体工作的单位。

明确管护责任。围绕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好,能够正常使用;田间道路通行的畅通,满足项目区的生产生活需要等目标,明确管护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管护单位的权力主要包括:有权制止各种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按照保修合同,要求项目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修复;管好用好管护资金;享有工程后期管护合同里签订的其他权力。

管护单位的责任主要包括:保持各种工程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对工程运行、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做好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牵头组织管护情况评议;每年向上级政府及国土、水利部门上报管护工程设施运行情况,向项目区群众公开工程设施管护运行情况;向项目区群众公开管护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在管护期届满后,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及时移交工程设施及有关资料。

2.6对工程实施过程要加强监督与管理

首先,要制定切实的项目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对监管的目的、任务以及重点、措施做到详细的规定与研究。其次,成立相关项目建设的推动机制,可以从农业部门、公安机关等抽出部分精英形成专门的领导班子,其下设置办公室,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监督指导。再者要对关键的相对重大的重点示范工程,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周、月、季度以及年度都要有定期的会议与总结,并结合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第三,要对分工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基本设施的筹建、土地的整理以及拆迁等要有专门的分包领导、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这些要向社会公开,从而有利于工程的正常推动与顺利进行。

2.7加强资金的整合与管控

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数目相对大,这要求实现封闭运行,避免干部的腐败。对于资金的管理,要严格按照投招标的程序进行,对资金流向进行严格统一的管控,方便审计部门的审计。另外各村镇必须建立健全工程使用资金的公示制度,所有项目所涉及的资金使用情况必须要受人民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此同时还必须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作用,整合和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文化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很好的指导农民自主投入,力争做到资金投入的规范化、多元化,形成政府持续投入,群众广泛参与的资金投入体制,保证工程资金持续连贯的需求。

2.8保证后续的管理必须建立长效的制度与机制

一旦项目建设完成,后期的诸多管理问题也会接踵而来,项目工程的后期管理同样紧迫与关键。就存在这样的重点工程,验收后管理保护不到位,立即被披露是豆腐渣工程,这无疑是对资金的重大浪费。综上,要做好后期工作。首先,组成专门的管护领导班子,并签署责任书,将责任逐步明确到个人;其次,邀请甚至聘请农民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上报领导班子;再次,在县政府筹建成立管护资金,对验收后的工程进行定期管护检查,必要时拨资金完成管护,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2.9定期进行项目工程质量评估。根据项目设计确定的田间道路和水利工程设施使用年限、工程保修期限,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凡是在工程保修期内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必须责其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在项目设计确定的工程设施使用年限内,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追究项目主管单位、施工单位、建立单位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并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列入“黑名单”,在州市或者全省范围内通报,取消其在本州市承担新的土地整治项目的资格。

结束语

加强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后的田间道路及水利设施后期管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整治的效益,使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得到更多实惠,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乔玉娟.张杨.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项目启动[J].资源导刊. 2010(11)

[2] 吴开兴.我市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江东论坛. 2010(03)

[3] 陆正军.朱启蒙,刘伟.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整治[J].中国土地.2011(07)

上一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