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

时间:2022-09-09 12:02:21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

[摘要]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注重专业技术培养,人文教育欠缺,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仅靠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要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文精神 培养

[作者简介]苏文宁(1979- ),女,安徽阜阳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47-02

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蓬勃发展,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专业特色,取得了好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过度地注重专业技术培养,忽视了人文教育,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仅靠专业(职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引领社会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

(一)主体意识过强,自我主义倾向严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文化特征。大学生不再倾心苦读与钻研,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不再迷恋传统文化经典,开始更为娱乐化的审美活动。通过互联网、电子产品的媒介,他们追求着前所未有的文化生活,也受到了娱乐文化的消极影响。物质文化的强力诱导,使学生们放松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导致学生文化知识缺失,道德观念淡薄,过高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他们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生活作风懒散,集体观念淡薄,与同学交往中容易出现摩擦,并难于调试矛盾,遇到困难和挫折,极容易消极、抱怨。

(二)哲学思维欠缺,理想信念淡漠

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专业技能课出勤率较好,而史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基础教育课出勤率极低,这反映出学生对文化素质理论的轻视。在他们的思想中,专业技能有利于将来的就业、生活,而哲学、文化理论是空洞无用的。这种片面的认识必将导致他们思维狭隘,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文化内涵与底蕴。

(三)忽视传统价值观念,功利意识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在学习期间表现出功利化。在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的价值观方向,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涌进了学生的思想,许多学生在入党、评优上投入了更多的“积极和热情”,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流失。

(四)道德水平不高,人文精神匮乏

职业教育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用技能课程的培养,在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背景下,只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大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造成的最大后果是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淡漠,更多的热衷于欧美、日韩等的流行文化,知识面狭窄,更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他们片面、 狂热地追求眼前利益,放弃或消极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由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致使学生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自身全面发展,不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科技文明固然重要,但对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美德的继承也不容忽视,许多国家的高校开始改变教育课程结构,加强了美学、历史、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培养,力求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公民。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兴起,如何培养出专业技能和综合文化素养兼备的,具有较高社会主义理想,超强的创造力、思维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对推进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乃至对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把人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人文课程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以专业(职业)的目标,反映了学校的特色,以人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服务观念,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比,这属于文化范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明确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明确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包容与合作的精神,这些都需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实现。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实现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获得新思想。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人类道德观和精神价值的失落。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加强人文教育,拓宽他们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沟通技能。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生存的必然选择

从现状来看,学生人文素质高,在工作面试、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方面占有优势。高职学生缺乏学术优势,要扭转被动局面,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为支撑。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会为学生奠定丰厚的知识底蕴,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相结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改善课程结构,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

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当前,许多职业教育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用技能课程的培养。据调查,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课时数一般不超过总课时的10%。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拓宽人文教育的课程领域,从根本上扭转观念,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所有专业都要加大人文教育力度。如加开人文选修课程,设置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课程和学科。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修人文课程进行学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素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他强调了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立教的重要性。教师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对学生影响最大,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自身的形象、能力、气质、谈吐、学识本身就起到对学生最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为人正直、严于律己,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教育者的这些道德素质虽然无法具体量化,但是在教学中实践中却能不断影响学生。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技能。教师在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思想高度的同时,不断钻研科研项目,加强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博览群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学术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才能提高科研水平的高度、深度,教师的科研能力决定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只有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面不断完善,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地将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大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推进学科文化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地兼通文理知识,我们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所形成的只是一种文理杂拌的“拼盘式”教育。学生无法领会到科学和人文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导致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熟练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人格感召力,更好地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对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方向的确立决定着人文科学与专业学科的融合比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我们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抵制腐朽、低级趣味对学生思想的侵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文化交流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构建搭建良好的平台。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性团体,具有涉猎广、形式多等优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社团特色可以把社团作为开展第二课堂的园地,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传播优秀的、蕴含深厚人文精神与文化素养的中国传统文化。本着抓住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人文教育主题,力求做到人文精神与科技文化有机结合、中西方文化对比交融,专业知识与知识拓展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不但有资深的专家学者进行高品质的讲授,也要根据学生特点兼顾理论性和通俗性,安排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教育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陶冶情操、端正人生态度、提升自身人格魅力。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空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丰富高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涉及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合专业特色的实习、市场调研、学生节假日的勤工助学等。我们应该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地点合理安排,加强寒暑假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不断地增强教学的实践教育环节;正确树立学生勤工助学的观念,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这是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认识,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2]曹洪.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3]东宁浅.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4]赐璇.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5]王利琨.浅论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6]人文科学专家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6(5).

上一篇:教师学会主动倾听 催生数学有效教学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生课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