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之我见

时间:2022-09-08 11:36:03

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之我见

一、引言

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涉及面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工商企业信用危机体现得尤为突出。根据债权债务人的不同,可将我国的社会信用划分为民间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目前最为凸显的信用问题就是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这种企业间依靠双方信任,利用预付、赊销等手段所建立起来的商业信用一旦出现了失信问题,其不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信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而,实施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商业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

二、工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及原因分析

企业商业信用风险,通常包括担保质量、财务管理、抵押物件贬值、生产经营、借款人恶意行为5方面的风险。

1.借款人恶意行为风险

企业借款前,都会进行考察评级,若考察凭借结果在正常范围以内,风险度较小,企业才可能获得借款。借款后,企业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将其应用于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中,以取得收益。然而在还款日期前,企业未遵守信用借款不得用于股市的规定,将借款资金投入股市,试图在还款前获得高额回报。但是由于股市变幻莫测,使借款资金被套牢,导致还款期到了却无法还款,企业只能恶意拖延还款,从而增加了信用资金的借贷风险。

2.生产经营风险

企业在借款以后,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使借贷资金面临高风险。这些都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比如某企业的生产经营一贯良好,企业发展势头也较好,其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中,产品销售额、利润率均名列前茅,但是其在借贷半年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突然陷入了困境,这也使得信用风险出现了高级别预警。

3.财务管理风险

虽然在向企业借款之前,会考察企业的财务体系,但是这也不能完全规避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管理面临的特殊风险,比如:借款经手人和财务管理人员为贪图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地贪污、挪用借款。这种情况在不少企业中都出现过,其也是控制难度、资金损失均较大的一种信用风险。

4.抵押物贬值风险

在信用借贷中,抵押物、低压货款通常都设定为借贷资金的50%,一般来说,这一抵押折价率都是较为合理而可行的,然而若出现了突发事件,导致抵押物贬值,则就很难让保证50%的折价率,也就会增加借贷风险。由于抵押物的贬值、升值情况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常会因抵押物贬值而出现信用风险。

5.担保质量风险

目前,小额融资业务的广泛开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实施信用融资。对于借贷金额相对较小的小型企业,一般都实施完全信用融资,企业只要有担保人就能借贷到资金。实践证明,在这一业务中,大部分的借贷资金在担保人的担保下,信用风险还是较低的,但是仍然有约20%的资金面临着较高风险,其原因主要为担保人质量较差,未履行担保义务所致。

三、做好信用风险管理的应对之策

1.高度重视借贷人的恶意行为

首先,可对在还款期前还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的还款积极性。优惠政策可以是提升信用等级,以利于该企业再次借贷,也可以是降低下次借款的浮动利率,以减少企业的借款利息。其次,针对恶意拖延欠款的企业,应当从法律层面制定相应的民事处置机制,以及时、有效地遏制借款企业的恶意行为。针对国有企业,若出现此类恶意行为,则要主动联系检察机关,由公安机关联合对企业法人的资金挪用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情况属实者,依法严惩,以确保信用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

2.全面监测资金动向

企业在借贷资金以后,借贷方要对借贷资金在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动向进行全面的监控,重点监测中后期资金的动向。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加强对监测人的管理、监督,以确保获得满意的监测效果,使信用风险降到最小。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为保证借款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必要对其制定、实施相关的管理细则,同时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比如: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施“三铁”准则,以杜绝财务漏洞,降低资金风险。债权方还要多与借贷企业沟通,以增强财务部员工的法制意识,消除财务人员的犯罪念头。

4.高档消费品不可抵押贷款

明确制定高档消费品不可抵押贷款的相关规定,对于高档消费品不予办理抵押贷款。同时,还要仔细甄别和高档消费品相关的商品,若不能准确把握抵押品是否为高档消费品,同样不予借贷。比如玉器、珠宝、古董藏品等物品,要进行价值鉴定较为复杂,同时也难以准确预测其未来的价值区间,所以对于这类高档消费品,坚决不可借贷,以降低抵押品贬值带来的资金风险。

四.总结

在当前的经济竞争形势下,信用借贷已经成为多数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手段,信用借贷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必须充分重视风险管理,不断完善信用借贷的规章制度,加强资金动向监测,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从而将借贷资金的信用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信用借贷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方建民.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23:357+360

[2]张爱杰.企业信用风险及其管理应对[D].中国海洋大学,2010

[3]姚江宏.浅谈现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3,04:106-107

[4]陶丙印.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作者单位:湖北楚天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1)

上一篇:电力企业政工效能监察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劳动力涨价后企业雇员关系管理模式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