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的构图

时间:2022-09-08 11:06:34

浅析中国画的构图

摘 要:画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去表现,怎么画,画家首先考虑的是画面的基本构成、基本布局,这就是所谓的构图,在中国画中被称为“经营位置”,也叫“章法”、“布局”。中国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家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按“之”、“甲”、“由”、“则”、“须”五个字的结构样式来分割空间:“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再如“散点透视”中的“三远法”……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这些是民族艺术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织演化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浅析;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

对于绘画来说,无论是什么画种,中国画也好,西画也好,画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去表现,怎么画,画家首先考虑的是画面的基本构成、基本布局,这就是所谓的构图,在中国画中被称为“经营位置”,也叫“章法”、“布局”。也就是说构图是根据绘画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所要表现的物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布置,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的过程。有了好的构图,绘画形式就有了基本的结构框架,就像人体内的骨架,起到支撑和带动全体的作用。

构图是画家在确定好题材后开始作画时,在头脑中形成的要赋予画面一种艺术创作意图,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其构图章法是否切题,是绘画创作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关系到一幅画的成功与否。虽然构图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艺术创造过程,但并不是无法可循。正如《中国画构图法则》里描述的:中国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例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家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按“之”、“甲”、“由”、“则”、“须”五个字的结构样式来分割空间:“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再如“散点透视”中的“三远法”……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这些是民族艺术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织演化的宝贵遗产。

在中国画创作中,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构图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创作中,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和掌握构图中的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内容形式。因此,在这里我们结合《中国画构图法则》里面的描述,浅略分析一下构图中的几点重要法则。

1 中国画构图中的布势

布势是中国画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势”可以理解为气势、局势、大势,是画面总体运动趋势的具体指向。中国画是很讲究“置阵布势”的,即所谓的“远观其势,近观其质”。有的画虽然技术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却杂乱无章,这正是对“势”的把握不够所致。势又有大小之分,正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样。大为整体艺术形象是由很多小的局部结构组成的,这时整体为主,局部必须服从于整体。例如,吴昌硕的《错落珊瑚枝》,主要的枝干和树叶构成大势,单独下垂的小枝构成小势。“势”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横势、竖势、曲势、斜势、团势、放射势。

2 中国画构图中的主次

主次,是指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需有主次之分,在构图时不能把所要描绘的形象平等对待,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需要营造―个构图中心,从而达到最充分地表现主体的效果。例如,何家英的《秋暝》,黄昏中,一个清纯少女在漫天的黄叶烘托下,似有某种心灵上的约定,似忧似怨,萦绕于怀。少女为主,背景为次,此构图设计独具匠心、恰如其分。主体的位置在构图时要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方法不拘一格。例如,画面主题物象与附属物象的疏密聚散所形成的视觉焦点、互动、大小、虚实、强弱的对比关系等等,都可作为主体构图位置的参照。具体言之,常用的方法有主体居前、主体居中、主体居大等九种。

3 中国画构图中的取舍

取舍,是指绘画时在确定了主题、规定了选材范围之后,画什么、不画什么,究竟采用哪些具体的形象组织画面,以达到既简洁明快又能充分表现主题的目的,是构图中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取舍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绘画的成功。取舍是根据绘画风格和画家的个性追求而定。例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构图中除了主体人物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衬托物象的呼应或说明,强化了李白胸怀天下又傲视权贵的人格品质及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情怀。空间用抽象的虚化处理和“行吟”二字点题,足以将主题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4 中国画构图中的疏密

疏密,是中国画构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指画面上“凝聚”与“疏旷”的对立结合。密就是凝聚,是画面物象和线条的集中处;疏则反之。“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清人邓石如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画面中“疏”与“密”的关系。例如,徐悲鸿的《泰戈尔》,人物衣纹线条疏松,谓之“疏”;而背景则以较密集的枝叶加以衬托处理,谓之“密”。画面上“点”和“面”疏密结合有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因素。要么以点为密,以面为疏;要么反之,可根据画面需要而定。总之,一幅画的构图,所画各种物象与线条及“点”与“面”的安排应该有疏有密。合理的处理好疏密关系,才能打破画面因平、齐、均等造成的刻板、呆滞等现象,才会情趣横生。

5 中国画构图中的虚实

虚实,是指在构图中做到虚实有致是使画面灵动的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之一。虚实之间可以相生相补。太虚则画面会感觉太空,稀软无力,轻飘而无所归依,必须以实补之定神;太实则又会造成画面凝重阻塞,难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虚来调节缓冲。处理得当,可以表现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情趣。构图中的虚实一般为:(1)淡者为虚,浓者为实。(2)疏者为虚,密者为实。(3)动者为虚,静者为实。(4)轻者为虚,重者为实。(5)次者为虚,主者为实。(6)白者为虚,黑者为实。潘天寿说:“吾国绘画,向以黑白二色为主色,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白即虚也,黑即实也。虚实之关联,即以空白显实有也。”(7)远者为虚,近者为实。例如,樊晖的《溪山远眺图》,近处的山石、树木、人物为实,远处的山、水、船为虚。(8)少者为虚,多者为实。

6 中国画构图中的开合

一幅画的章法常以“开合”作为构图布局。所谓开合,也叫“分合”。“开”即是展开、开放、开始,“合”即是收起、合拢、结尾的意思。开与合在画面上是―对矛盾的统―体,犹如用笔,起笔为开,收笔为合;又如写文章,起、承、转、结是文章中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的“起”,也即文章的开头部分为开,“结”,也即文章的结尾部分为合。用笔没有起笔、收笔不行,文章没有开头、结尾不行。同样的道理,一幅画中没有开、合也不行。例如,齐白石的《松鼠葡萄》,自上而下展开的葡萄决定了画面的起笔和走势。这个起笔之处即为开;葡萄藤至下方微微上仰,有收的感觉,一只松鼠更像―个结尾的句号,收住画面的走势,称之为合。―幅画中有贯穿全局的大开合,同时还有若干小开合。小开合要服从大开合的指向,并起到丰富画面构成的作用。再如齐白石的《荷花》,开合与布势关系十分密切。有开势就要有收势,只有开合处理得好,画面才具有完整性。

7 中国画构图中的空白

在画面上留出空白,是中国画构图非常重要的形式美之一。中国画的观察方法素有遗貌取神的特点,不追求客观物象自然属性的完整,而致力于主观精神的传达,因此,往往只是将物象最本质的特征、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形体做精心的取舍安排,而将可有可无的、与主题无直接关联的内容完全删除,这样就产生了空白。但是,空白在这里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同形体、线条、色彩―样,构成画面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衬托了画面的主体,同时也加深了画面的意境,形成可视形象的外延联想,把不尽如人意的部分代之以可以和主题相联系的、自由但却是虚拟的联想空间,所以它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是一种“藏境”的手法,正所谓“笔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传统中国画差不多都留有空白。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黄宾虹认为:“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并且要看画之空白处。”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画对空白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8 中国画构图中的对比

对比就是利用各种矛盾达到相互衬托、突出主体的目的。应用对比的地方很多,如形象、色彩、线条、位置、空间等等。画面上几乎所有构成因素都和对比有关,都要注意它们的大小、长短、远近、高低、刚柔、动静、明暗、曲直的变化。对比使用得当,能产生一种力量和活力,给欣赏者留下深刻印象,因而它是构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将欲作结密郁塞,必先之以疏落点缀;将作平远舒徐,必先之以显拔陡绝;将欲之虚灭,必先之以充实;将欲幽邃,必先之以显爽。”这充分说明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9 中国画构图中的均衡

均衡是画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也称为平衡。在造型艺术中,它是比对称更具审美性、也更活泼的一种表达形式。其原则是在多样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就像一个天平的两端,小而重的金属砝码可以与大而轻的同等重量的物体平衡。它利用不同分量的形体、色彩、结构等造型因素,在画面上达到力的平衡,以求得庄重、严谨、平和、完美的艺术效果。

10 中国画构图中的色彩

画面的色彩构成对构图的影响是非常含蓄、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总以为形状、形象、形式及情节配置等因素才是构图中所要考虑的重点。然而,在人们艺术欣赏过程中,色彩在绘画中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例如,陈光健的《绿色边疆》,淡雅和谐的色彩可以给人一种平静优美的感受。因此,在中国画创作中一定要讲究色彩的浓淡、虚实、对比、主次、分布、和谐等处理方法变化,灵活地运用色彩的变化,生动地表现画面丰富的情趣及韵味,乃是中国画创作必不可少的。

11 中国画构图中的背景

背景是指画面所描写的主体之外、用来衬托主体的那部分空间或景物。明代沈颢曾就画面构成论道:“先察君臣呼应之位,或山为君树为辅,或树为君而山为佐,然后奏管傅墨。”构图中,背景无论是在表现主题思想方面,还是形式美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补充说明主题内容、规定事物发生环境、丰富画面内涵、强化主题思想的作用,也是组成画面框架结构,形成画面动势、走向、旋律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突出烘托主体作用。

12 中国画构图中的题款、钤印

构图中的题款、钤印是中国画独具个性的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它不仅能起到点题及着随意性和不重要的性质。素描和色彩都有着它们各自的功能,它们在绘画上也都是一些绘画用的语言。

色彩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来自于自然,它的深邃和广阔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抱一.卢浮宫朝圣(第一版)[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2] 汤麟.不,我的太阳(第一版)[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3] 高更.我心中的野性(第一版)[M].译文出版社,2004.

上一篇:陶瓷雕塑的艺术创作浅析 下一篇:从颜文梁到杭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