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不同的再通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时间:2022-09-08 09:41:2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不同的再通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不同的再通时间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的起病时间、患者的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间隔以及配对的相关原则为主要依据,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 h内),B组(6~12 h),将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A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1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为(115.67±24.56)ml,B组患者改善为(86.78±11.27)ml,A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P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再通时间;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6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着巨大的威胁。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与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不同的再通时间将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1]。为了更好地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不同的再通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从而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本院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详细的分析了再通时间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患者的起病时间、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时间间隔以及配对的主要原则为依据,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55例(6 h内),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4.3±4.5)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5~80 ml,平均(66.78±12.48)ml;B组55例(6~12 h),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50~66岁,平均年龄(55.2±4.4)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3~78 ml,平均(65.62±11.75)ml。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即胸痛,心电图的ST段抬高、动态演变以及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学的改变来对患者进行诊断。本组研究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1979年WHO所制定的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病例排除标准:(1)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2)曾经出现过心源性休克、瓣膜病变、肝肾功能衰竭;(3)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1.3 方法 按照常规的步骤为患者进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进行介入术之前,所有的患者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接下来为其置入冠脉支架,将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进行分析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所有的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 14.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A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1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为(115.67±24.56)ml,B组患者改善为(86.78±11.27)ml,A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基础为:患者体内脆弱的粥样硬化斑块所形成的裂隙或者破裂致使其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导致患者斑块出现内出血以及血管内血栓的逐渐形成,随着患者血管闭塞时间的不断延长,其心肌坏死也随之增多,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2]。在现代的临床治疗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最为首要的治疗原则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再通以及心肌的再灌注。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及时与迅速、完全、持续地对梗死相关血管进行血运重建,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其左室功能,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所导致患者的心肌出现透壁性坏死有一个时间窗存在,这个时间窗大约为6 h左右[3]。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时的血管再通与其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依存性,简而言之,患者发病的时间越长,其治疗的效果则越不明显,相反,患者发病的时间越短,则临床疗效则越为明显[4]。在患者发病的6 h之内对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大量心肌,还能够恢复其缺血的心肌功能,而如果在患者发病的6 h之后再对其进行治疗,则临床疗效有限。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即发病后的6 h进行再通的患者,其无论在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还是在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即6 h之后进行再通的患者。本研究中,A组患者有1例在出院之后停止服用药物后出现猝死,B组患者中有5例在出院后死亡,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室颤、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破裂等。从上述的数据中得知,较晚进行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不容易挽救足够的心肌,极易导致患者的心脏功能恶化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出现。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发病之后的4~6 h为其进行血液灌输,由于再灌注的损伤将会导致患者小血管的进一步损伤和坏死,从而加重其心肌梗死,进而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液通过受损的小血管进入到心肌,而导致其心肌的大量出血,不仅会对于患者心肌的早日愈合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还可能增加患者心脏破裂的风险[5]。对于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临床的护理中应该尽可能的减轻患者心脏前后的负荷,预防心衰以及心脏破裂的发生[6]。此外,应尽早的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治疗,以促进其病情的早日康复。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其急诊介入治疗的再通时间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基于此,对于那些有条件开展急诊介入治疗的医院而言,应该认真贯彻“时间就是心肌”的临床抢救原则,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开放开绿色通道,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最大限度的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再通时间,使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炫生,张励庭,袁勇,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疗效与血管再通时间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119-120.

[2] 张中平.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90-91.

[3] 盛国太,余茂生,尹秋林,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6):412-414.

[4] Petronio A S, Rovai D, Musumeci G, et al. Effects of abciximab on microvascular integrity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farction treated by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J]. Eur Heart J,2003,24(1):67-76.

[5] David R M. How sound is the evidence that thrombolysis increases the risk of cardiac rupture[J]. Br Heart J,1993,69(4):284-287.

[6] 韩雅玲.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3(4):275-277.

(收稿日期:2012-09-13)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临床分析 下一篇:皮肤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