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教育的芬芳弥漫在英语教学中

时间:2022-09-08 09:06:04

让人文教育的芬芳弥漫在英语教学中

摘 要:无论是从英语的学科性质来看,还是就教育的本质来看,我们都必须将英语教学当作追求理解的文化课堂,因为这种英语课堂,是学生感知英语语言之美的窗口,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舞台。

关键词:人文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28-001

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高明且有效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老师的专门事业,而且是我们每一个教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素养,作为英语教师,如果我们能将人文教育和英语教学融合贯穿起来,那教育的真谛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新课程与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指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诣在使人理解、体验并掌握人文知识,从而促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使学生“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著名教育学家袁振国先生说过;我们要以“人文精神进行文化教学”。其实质就是要把教学演绎成精神享受的过程,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二、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去

语言从一种角度讲是表情的工具,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人的基本素养,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传承着思想和文化。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与情感陶冶和品德养成的关系更为密切。英语这种语言更是不例外,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并非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外的道德说教,而是深入还原教材本身的生活气息,让教育生活化,让学生从“做”中“学”。也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语言才是鲜活的语言,学生所得到的道德熏染才会成为自己的素养。

新课程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活气息浓厚,这就为英语情境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融为一体。在课堂内外,我和学生经常会用这些看似简单,实质却很有礼貌的话来交流:I’m sorry, Excuse me,Could you please…? Shall we…? 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等等。这不仅是一种语言实践,更是有意识的教会学生自我修养。很多单词和句法也可以用名言警句来教,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容易掌握要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领会生活的道理以及西方文化的精髓。例如: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健康更胜于财富)Knowledge is the food of the soul.(知识是精神食粮)Life is too short to waste.Nothing seek,nothing find.(生命短暂,不容浪费,没有追求就没有成就)。如在教授《Go for it》九年级英语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这个话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关于中国、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名胜古迹的信息,并设置情境,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旅游景点,这比我们单纯地学习教材内容更真实、更精彩,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世界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内涵丰富的习俗,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素养。再比如,通过学习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一篇文章“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 !”使学生懂得作为志愿者的伟大,可以培养学生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拥有“我奉献,我快乐”的高尚情操。又如,通过学习“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这篇阅读时,一方面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学会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思想,懂得感恩呵护关心你长大的父母和长辈,感恩教育你成才的老师,感恩身边伴你成长的朋友等。当涉及到西方节日的话题时,如Christmas Day等,我会通过介绍这些节日背后的感人故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人与人之间的“爱”。同样,不管我们每一个人出身如何不同,性格如何有差异,但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化解代沟,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文化。……由此,我们通过一个个蕴涵着大道理的小问题,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汲取人文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对待生活的良好心态。

三、让英语教学成为追求理解的文化课堂

法国教育家埃得加・莫兰说:“教育的任务不是传授纯粹的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它同时促进一种开放的和自由的思维方式。”无论是从英语的学科性质来看,还是就教育的本质来看,我们都必须将英语教学当作追求理解的文化课堂,因为这种英语课堂,是学生感知英语语言之美的窗口,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舞台,也是学生英语学习旅程中的一个个加油站,在这种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沟通欲将得到极大的满足,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获得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将得到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养也将得到全面提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完善的人”,而培养“完善的人”,则需要“完整的教育”,只有将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起来,我们才能为国家造就一大批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优秀学习者。

上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应用数学史资料 下一篇:利用情境教学培养英语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