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与智慧

时间:2022-04-01 02:45:43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与智慧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使青少年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实施策略以更好地顺应教学实际。

关键词:青少年; 信息技术;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38-001

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课程,但青少年学生有着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兴趣选择性强及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差、主动性不强等特点,加之现代社会信息传输渠道广、信息传递速度快,尤其是网络、游戏吸引力远远超过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的现状,要求信息技术授课老师在现代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沿用传统、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准确掌握青少年学生的性格特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克服年龄阶段的弱点,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动力,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本人从关注每一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智慧,总结如下:

一、融洽关系,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和学有时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因此,要彻底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与学生进行学习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沟通交流,保持师生友谊和友情关系,在教学相长和相互信任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进而他们会对这位老师的授课内容感兴趣,愿意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好这门课。反之,他们就不愿或应付式的上这位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予以夸奖赞赏,对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予以肯定表扬,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批评方式上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真诚的、坦率的、由衷的、对事不对人的。在他们的眼中老师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心甘情愿地主动学习。

二、科学施教,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每一节课前给学生布置本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2.利用技能竞赛强化能力。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使其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利用恰当的契机,利用信息技术考试软件进行专项技能竞赛,这样一来,形成学生你追我赶的氛围,促进对信息技术技能的熟练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3.科学设计目标引导学习。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分层指导,增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搭档配合模式。在安排课堂学习座位时,有意识地把学习能力最弱的同学安排在学习能力最强的同学旁边,这种“弱”、“强”搭配的学习模式,既可以使前者就地就便“不懂就问”,又无需每次都等待老师的个别指导。

2.分组谈论模式。在学习中碰到技术难题的时候,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起研究解决方法,在共同研讨技术的过程中,既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友谊,也可以提升学生协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监控巡视模式。在机房环境中大都配有投影仪,学生自己研讨操作阶段,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控制软件的屏幕监控功能,对学生的显示器进行监控转播。这样,就能在各个角落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4.典型案例模式。有意识地记录课堂中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挑选各层次同学的典型案例,并且记录下他们的座位号,以便跟踪指导,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既能提高分层指导的质量,也可为后阶段的教学做更好的铺垫。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创作的作品在技术层面的差异相当小,呈现较多的都是作品个性差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特点,直接体现了教学有效性。同时,这种策略的实施,优化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全体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充分施展。更不可忽视的是,分层教学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对机房环境为主的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四、授之以渔,提高青少年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提高效率,是自学阶段的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知识,通过动脑思考找到知识内容,是自学阶段的目的。学生在自学中找到答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会更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巡视,提示性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提示、点拨、组织学习小组集体讨论等措施,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避免了教学“划一”的弊端,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既能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找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体验更高层次的学习成就感。同时,又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的青少年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当然,这些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分层不当易对学生自尊心及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明显加大授课老师的工作量,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理念和思想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通过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其优势,使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籁秀英.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04:58-60

[2]张亚楠,张璐.浅谈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下),2008,05:30-33

上一篇:礼仪教育需要童心呵护 下一篇:扎实推进精致管理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