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和网络称赞语回应策略的优选论分析

时间:2022-09-08 08:50:56

日常和网络称赞语回应策略的优选论分析

摘 要:作为社会的“剂”(Wolfson,1983: 89),称赞语起到问候、致谢、鼓励和道歉等作用。称赞言语行为受到许多语言学者的关注,他们多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对称赞语的使用和应答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称赞语及其应答语的使用上的异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QQ聊天中使用的称赞回应语,试述两者间的差异,并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这一差异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称赞回应语 优选论 制约条件的降级演算系统

一、 引言:

优选论最早是针对音系学提出的,并迅速成为音系学研究的主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优选论更是语言知识和语言习得的理论(Prince & Smolensky, 1993)。目前,优选论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语言学的许多领域。优选论的核心是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优选论的制约条件具有普遍性和可违反性这两个特点。其普遍性认为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有相同的制约条件,知道了某一种语言的全部制约条件就等于知道了所有语言的制约条件(McCarthy, 1998)。语言的差异在于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顺序不同。优选论制约条件的可违反性是指不同语言可违反的制约条件的高低排列不同,从而保证它对各种语言最大可能的解释力。优选论的制约条件包括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忠实性制约条件要求输入项和输出项要保持一致, 标记性制约条件禁止或要求输出项呈现某种形式。

二、称赞语及其回应语:

称赞语是人们对人或物表示赞美、欣赏、钦佩等感情时所使用的话语。称赞语作为一种社交用语,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由于称赞语的话语结构是一种“相邻语对”(Wardhaugh, 1986),称赞与应答呈共现状态。人们对称赞语的回应采取的策略一般分三种:接受式、拒绝式或缓和式。被称赞人在对称赞语作出语言反应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两种会话原则的制约,即同意或接受称赞、避免自我表扬。如果被称赞人同意或接受对方的称赞,就违背了避免自我表扬的原则。相反,如果被称赞人拒绝对方的称赞,这又违背了同意和接受称赞的原则。接受还是拒绝?被称赞人陷入了两难。大多时候,被称赞人选用折衷的办法。

三、基于OT的日常和网络称赞回应语差异的分析:

以往都认为,中国人万事以和为贵,为了和气,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不会提出来,而会使用“嗯”“啊”等一些含糊的言辞,礼貌的掩饰意见上的分歧。人们更多的选择拒绝式或缓和式,这是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英美人士高频率的使用接受式言语反馈,这符合西方文化的“面子观”,也表明自己同意对方所讲内容或支持对方所持观点。

但是通过对生活中和网络上一些真实的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们在网上聊天时所使用的称赞回应语和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称赞回应语不同。有些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拒绝式的地方,而在网络上,他们却更倾向使用接受式回应语。比如:

面对面的交谈中:

(1)A:你学习好用功啊!B:哪有啊!

(2)A:你的裙子好漂亮啊!B:都买了好多年了。

QQ聊天中:

(1)A:你学习好认真啊!B:呵呵!(Thank you!)

(2)A:在哪拍的照片啊,美女啊!B:(得意的表情)

本研究选择会话含义模型中的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作为忠实性制约条件,谦逊和一致准则作为标记性制约条件。这样就共有四个制约条件:量的准则(QUANTITY)、方式准则(MANNER)、谦逊(MODESTY)和一致准则(AGREEMENT),由此我们得到在现实生活中称赞回应语的优选框架分析:

Modesty> > Quantity, Manner > > Agreement

在网络聊天中使用的称赞回应语的优选框架分析:

Quantity > > Agreement > > Manner > > Modesty

OT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Tesar& Smolensky提出来d的制约条件的降级演算系统,其核心思想是优选输出项违反的制约条件一定排在其它一些没有被违反的制约条件之后。就称赞回应语的选择策略来说,谦逊准则在日常称赞言语行为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量和方式准则,最后是一致准则。但是,在网络聊天中,谦逊准则降至最后。为什么谦逊制约条件会发生降级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不用顾及一些年龄、职业、学识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用更加坦白和直接的语言交流,也许这更符合说英语者的话语思维习惯。

五、结论:

关于英汉称赞回应语差异的文章有很多,但本文从新的视角探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及网络聊天中使用的称赞回应语的差异。作者借用优选论中的降级演算系统列出各条件的排列顺序并得出结论:人们在网络聊天中使用的称赞回应语的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更接近持英语者使用的称赞回应语。

参考文献:

[1] 蒋平. 汉英称赞语应对中的语用原则与文化差异[J]. 南昌大学学报, 1999, (3).

[2] Rene Kager. 优选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1.

[3]赵英玲. 英语称赞语的应答模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10).

[4]高媛媛. 恭维及其应答: 英汉对比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5]郭巍, 韩晓惠. 优选理论介评[J]. 山东外语教学, 2002, (6).

[6]冯友. 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差异的优选论解释[J]. 外国语, 2006, (4).

[7]于玮娜. 网络交际中的性别差异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作者简介:李炎(1984.7-),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析日语敬语的误用 下一篇:明代山东籍册封琉球使杜三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