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生实习支教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8 08:18:35

幼师学生实习支教策略研究

[摘 要]实习支教教学历经十余年,涵盖了利用专业知识支持教育的形式和研究地方教育现状,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但是目前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内容,角度,保护性政策措施等方仍存在问题。如何拓展问题研究的外延提高质量评估和安全保障研究水平等问题,研究工作的重点应该从研究“工作方案”,向“提高质量”的研究上发展,拓宽视野,从“单一”向“多元” 化发展。

[关键词]实习支教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257-01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至今效果明显。200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实习支教工作影响进一步扩大。伴随“国培计划”的开展,实习支教进一步拓展。可以说,实习支教正逐步成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改革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也不断丰富。[1]

1.实习支教的形式和特点研究

现有研究基本都将实习支教理解为“师范类我校派出在读师范专业本专科生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实习,在不少于一学期的实习期间,高师生、幼专生的另一身份是该学校相对正式的教师,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也即既是实习,又是支教”,即其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所以有的学校和研究者又称为“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顶岗支教”“顶岗实习支教”等。研究者从实习支教与传统教育实习比较的角度归纳出其具备的特点:(1)实习时间长,一般是一学期;(2)身份和任务的双重性。实习支教生既是我校的实习生,同时又是受援学校的一线教师;既承担着实习提升的任务,又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任务[2]。(3)实岗锻炼多,基本是全职顶岗;(4)多赢性。我校、社会、师范生、幼儿园校等主体在实习支教工作中都能获益[3]。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和师范教育下乡思想是实习支教的教育论基础;高师院校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办学目标是实习支教的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文化教育需求是实习支教的社会学基础;德育的实践性本质是实习支教的德育论基础;实现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是实习支教的教育功能理论基础[4]。

2 实习支教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内涵界定的窄化

受到实践形式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研究者都将实习支教界定为顶岗模式的实习支教,这种界定是对实习支教内涵的窄化,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实习支教和传统教育实习之间的有机联系,有些研究甚至将两者放在截然对立的位置上进行对比,这既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又限制了研究的视角,阻碍了实习支教多样性的发展。实习支教是对传统教育实习的深化与创新。它摒弃了传统教育实习中师范生被动应付的消极性,将实习作为师范生主动地参与幼儿园教学,为幼儿园教学做出贡献,并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成长的积极活动。理念的转变应是实习支教对于教师教育改革更重要的贡献。顶岗是实习支教在中西部等教师紧缺地域的一种有益尝试,但不应该成为实习支教的唯一途径。

2.2 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存在误区

能够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是实习支教开展的直接目标和先决条件。质量评价和保障研究应该是实习支教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对于实习支教质量评价的研究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在实习质量研究方面存在“多则好”的逻辑误区。认为实习时间的延长就会促进师范生能力的提升。事实并非如此细致来讲,支教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填补空白式。即幼儿园校缺乏某门课程的教师,师范生直接填补空白将停开的课开起来。这种形式支教的质量研究是一个纵向比较,“聊胜于无”,毋庸置疑这样的支教对幼儿园教学是有益的。二是顶岗置换,即师范生直接顶替某课程教师岗位,该教师到大学接受培训。这种形式支教质量的高低,应该是与原有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横向比较,但是目前实习支教质量研究仍然采用的是纵向比较。

3 实习支教研究的展望

3.1 进一步加大基础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于主要以实践创新为特色的实习支教来说,基础理论研究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迫切。通过概念界定拓展研究视域,突破单一的顶岗模式,强化与传统教育实习的联系,共享已有研究成果,创新实习支教方式,丰富实施途径与方法,推进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深化。分析理清实习与支教内在的有机联系和矛盾冲突,才能顺利而且有效地推进实习支教的发展,规避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3.2 从“工作程序”研究向“质量提升”研究深化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对于实习支教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保障条件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现阶段应该将研究的重心向质量提升转移。全面调研各地区、各阶段、各类型实习支教工作的整体质量情况;深入推进实习支教背景下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我校与幼儿园合作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机制与策略;构建我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实习支教生多方式、多途径的合作教学、合作研究策略体系;强化相关的政策立法以及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等文件实体的研究和出台等等,立足实际,强化操作,注重实效,通过各环节的细化和强化,大力提升实习支教的工作质量。

3.3 研究方法和视角要从“单一”走向“多元”

实习支教工作本身结构的二元性,工作实施的多主体性,工作环节的复杂性,涉及利益的多元性,效果影响的深远性,必然要求研究要有坚实的事实基础,要有多元全面的研究视角,要着眼细节研究。应综合运用思辨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多种方法;要突破视角的单一性,全面关注幼儿园、教育管理单位、实习支教生、幼儿园生对实习支教的看法和认识;推进实习支教研究方法和视角从“单一”走向“多元”,提升实习支教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伟山.124所师范院校开展实习支教,积极服务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11-26(1).

[2] 冉亚辉,包翠秋.支教实习模式及其实践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2-14.

[3] 李思殿.实习支教:一举双赢的教师教育改革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9(5):22-24.

[4] 管培俊.积极推进实习支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农村教育水平[J]. 人民教育,2006(15):10-12.

上一篇:变压器直流电阻测量技术及应用分析 下一篇: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控制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