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文明标准化建设探索

时间:2022-09-08 07:54:23

路政文明标准化建设探索

做好路政文明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确立路政文明标准化管理的依据路政管理文明标准化体系要根据路政管理的需要,按照路政管理的目标与发展要求,有机地组织、协调,使之有序、有效地正常运转,使路政管理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强化措施,堵漏补缺,使路政文明标准化成为行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和约束,使路政队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观念和意识得以加强,使标准化综合效应充分发挥。2.加强路政文明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路政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意义。一是营造路政文明标准化管理良好的运行环境及工作氛围,加大路政文明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引导,为科学发展路政标准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强化路政文明标准化的执行力度,组织策划路政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形成路政队伍共同执行的路政管理工作标准化,建立共同遵守、实施标准的约束机制,推进路政管理工作更加法律化、更加规范化。三是对全体路政管理人员进行有关理论知识、业务技能以及相关管理标准的培训,通过培训、讲座、操作比赛、业务测验等形式进行轮训,让路政标准化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习惯。3.着力路政文明标准化管理的推广路政文明标准化管理的推广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而是有选择、有重点逐步规范,稳步推进。一是立足基础,有序增长,扎实做好路政文明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做好路政文明标准化日常作业和检查,不断改正,反复修订,使之切实符合路政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并在不断提升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推广。二是找准突破点,积极推进,主要是结合路政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实际情况确定率先推进的项目及程序(如审批、清障等容易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的项目),然后重点实施,积极进行全面推进。

做好路政文明标准化建设的目标策划

尽管路政管理有标准、有规范,但标准的制定因地域和时间的关系以及标准实施状况反馈机制缺乏,致使标准不能与社会发展相吻合,不能真实、全面、有效地反映实际工作不断变化的需求,有时即使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需求也难以及时进行修订。因此,路政标准化的建设必须以政府、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对整个路政管理工作过程进行重新的审视,达成路政标准化建设的策划。如厦门市路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所管理的厦门市四桥一路一隧,在推行路政标准化工作中是以ISO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核心,融合其他优秀的管理方法和要求,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线,优化资源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继续追求卓越,其目的在于让管理相对人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员工和社会受益。1.分析路政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找出那些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虽然目前尚未发生但可能将来会出现的问题,事先周全地制订好应对措施,避免情况出现时措手不及。2.科学编制各项规章制度将路政管理过程主要活动编制流程图,使活动步骤清晰化,在流程图中将主要环节的责任人、引用的工作标准、行业文件、行业规定规范、填写的记录等都一一标识出来。为确保路政管理过程的有效运行,公司在组织内部形成了一个过程网络,并对涉及的相关过程、责任部门、工作接口、职责权限等,都通过制定及修改相应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来得以体现。3.充分了解、评估和确定政府及社会的要求因为只有理解和确定政府及社会的要求,才能使路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从路政管理角度讲,这些要求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业的要求、上级部门的要求、广大车户的要求、涉路群众的要求、社会各界的要求。对这些要求进行充分的评审和评估,使工作目标更明确,路政管理工作能紧扣重点。同时,进行科学分类,对每项内容的目标、过程及具体环节都制定严格的细则,形成一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指标体系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促进路政文明标准化建设的良性运行

细化路政管理工作程序,以法制管理为基础,不断转变模式,细化日常工作程序及标准,尽可能减少日常管理的自由裁量权,使路政管理更具操作性、科学性和合法性。推进工作程序路政工作程序化是路政文明标准化的基础,也是推进路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系统化和有效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统一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执法程序,促进路政人员严格依法办案、依法办事,进一步全面提升路政管理效能和执法水平。一是需要确定工作流程,使路政日常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规定清楚、明确、次序分明。二是需要提升专业知识,工作程序化后,通过培训提高路政人员工作的专业水平,促使路政人员掌握和熟悉自己业务的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从而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规范的提升。细化执法标准对现行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细化量化处理、处罚标准;建立健全执法公示制、责任追究制、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等;并按照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队伍建设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岗位,对每个岗位分别制定岗位制度、操作规范和服务标准。推行执法责任细化、分解执法责任,确定每名执法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制定岗位工作目标、工作准则、操作规范,制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和执法奖励实施办法等,做到奖惩分明。强化考评机制推进路政文明标准化,应强化考核,以考核促规范。一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评价体系。确定科学高效的考核标准,全面系统地评价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和执法人员。采取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坚持做到日考核、月考核,让考核方法日益完善。二是建立路政稽查制度,实行检查、提示、互检、考评四原则,统一稽查考核重点、频率、比率,并与月度考核挂钩。三是结合外来评价,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主要方式有民评工作的反馈、媒体的报道评论、司乘人员的表扬投诉、开展问卷调查、举行监督员座谈会等。

做好路政文明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改进

在内外控制中,公司会收集到很多信息,其中有合格的,有不合格的。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去发现和寻找改进措施,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策划、控制、改进、再重新策划、控制、改进,形成一个质量循环,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实施好这个质量环,并且不断地循环,就能使公司保持不断上升的态势。1.全员参与用制度保障所有路政人员参与到路政文明标准化的制订、贯彻、执行中来,使管理程序完全溶合到路政日常工作之中,并通过所有路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反馈并不断地改进,使路政文明标准化工作越来越符合路政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助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2.全程监控厦门市四桥一路一隧的路政文明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路政文明标准化的内部控制程序进行有效的运行监管,通过对实施情况采取每月检查一次、每半年检查一次、年度考评一次的方式进行管理,使各项工作、各个过程受控,确保路政文明标准化得以有效的实施。3.内审检查路政文明标准化的内审是验证标准化是否有效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内审活动,检验标准人的策划安排是否具有合理性,并寻找改进区域,确保运行有效。4.持续改进路政文明标准化重要环节是持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形成满足要求能力的机制,并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这方面主要通过日常管理和评审发现需要改进的事项,制定改进工作计划和希望达到的阶段目标,制定辅助管理制度,最后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确保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完成,以达到规范化、法律化、标准化的管理要求。

作者:张谋

上一篇:路政执法部门固定资产管制探索 下一篇:地区气象信息业务发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