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校企管理制度融合对接研究

时间:2022-09-08 04:58:44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校企管理制度融合对接研究

摘要:“工学交替”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学交替”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没有深入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就失去了生命力。本文通过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工学交替”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校企管理制度不能衔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管理制度、校企合作

项目来源: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512685020H

G718.5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弊病在于理论强于应用,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培养了专业技能相对不高的毕业生。因此,校企合作的双向教学模式成为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关键一环。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能否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培养人才、应用人才并创造价值的一体化过程,是获取新的竞争力的关键。作为校企合作的教育项目,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要率先探索校企合作下的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到行业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以及教师挂职的方式多方面探索。让学生完成从缺乏实战经历的“职场菜鸟”到专业人士的转变,从方方面面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需求,孕育一批优秀毕业生和高素质服务外包人才。

一、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的现状及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的工学日常管理制度没有衔接。在校企双方合作的问题上,往往是学校“一头热”,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有些企业明确表示,他们更看重与一些重点大学或本科院校的合作,不太愿意与高职院校深入合作,因为接收学生实习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有些学生来企业实习后,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不服从管理,眼高手低,怨声载道,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个别企业与学校合作虽然紧密,也只是为了解决生产旺季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因此校企合作变数很多,不利于系统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生的德育教育制度没有衔接。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及访谈过程中了解到,90%以上的学生表示“工学交替”是非常必要的,他们能够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但具体谈到自己在“工学交替”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时,大部分学生却明确表示难以适应企业的管理,甚至抱怨自己的付出与工资收入不成比例,心态不平衡。还有些学生表示,自己在企业顶岗实习,其实就是卖苦力,所以不愿意坚持到最后,中途返回学校。而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也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是学校派去的带队教师不能深入学生工作现场,不能亲自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如同对自己员工管理一样,靠制度管理,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三)“工学交替”实训制度没有衔接。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职业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与企业的深度研讨,大部分都是学校单方面制订培养计划,因此,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脱节,需要加强改革。

(四)缺乏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平台没有衔接。很多职业院校都强烈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交流搭建平台。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是通过一些传统关系或私人关系与企业合作,因此学校是主动方,而企业参与非常被动。

(五)缺乏适合“工学交替”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衔接。“工学交替”模式的进行需要大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践。由于下企业指导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量难以计算等原因,对校内的业绩考核、津贴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及“工学交替”评价体系方面都存在盲区。

二、从建立规范的角度完善工学交替的建议

(一)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及职业标准相对接

在满足学校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以本专业为主,培养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知识储备上、职业技能、沟通与交流能力、个人素养等方面,对行业人才的特征进行分析,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邀请企业资深人员对学生进行行业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1)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行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知识储备:一是熟练行业基本知识;二是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交付工具的使用等;三是项目涉及到专业领域的知识,如承接金融信息化外包业务的人才,就需要具备金融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国际结算、外汇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等知识。学校可以针对这三方面主要开设了文字录入、商务礼仪、计算机网络、经济政治、金融等相P专业课程。

(2)目前各行业的互联网趋势非常突出,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对各国企业和组织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行为模式也需要了解,而要想深入了解,首先要求的就是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以语言为工具,能与国外客户顺畅交流,理解、尊重国外客户在文化、传统、习俗、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反复的沟通和交流,解决项目中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3)行业从业人员的个人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表现出高度的职业化特征,归纳而言,包括以下3个方面: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的质量意识。对此我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法律、职业素养、礼仪课程,为学生进入行业奠定职业素养基础。

(二)加强校企之间管理制度双向交流、互学互鉴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一些教师缺乏行业锻炼,学校都将轮流安排教师到行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了解行业趋势,为学生带来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及实际案例,传授丰富的项目经验。此外,这些教师的考核将以教学质量作为唯一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多元评价方式,让其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统的教师多元评价方式,让其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努力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为学生实现一个知行合一的培养环境,打造‘三赢’局面,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健康发展。

上一篇: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微 下一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