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08 03:26:15

古诗词教学策略

向学生传授古诗词的知识,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于现在在时空上存在较大的跨度,而学生的经验有太过匮乏,导致他们很难理解诗人或词人当时写作时的心理情境,不能掌握其中的意境。但是我们要改变那种简单理解就可以的教学观念,努力追求百变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扩张古诗词的丰富内涵,以此浸润孩子们的童心。

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又该如何直面古诗词的教学,还原古诗词教学应有的地位,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一.激趣让古诗词教学活泼灵动

法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草》时故意假扮耳聋眼花的老奶奶,考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妙趣横生的教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大多数儿童在幼年都喜欢听故事,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不少都很有趣,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适时的将诗词中流传的故事穿插到授课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从课堂的紧张气氛中摆脱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赠汪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这样说:有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就要到泾川来了,就给李白写信,信上是这样说的:“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告诉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再比如诗能救命的故事。魏文帝曹丕对曹植说:“你不是一向夸耀自己的诗才吗?现在我让你在走七步的时间之内作出一首诗来,诗中必须说明咱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有兄弟二字,你能够写出这样一首诗,我就不杀你了;不然,就别怪我不念手足之情了!”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这样诞生了。

二.想象让古诗词教学渐入佳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果缺少了想象,学生就无法体会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就不能更好的对诗词进行品读,也会缺少创意。古诗词的特点是简洁明了,蕴含丰富,要想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诗词的意境,以及诗人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就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来领悟,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无边无际的想象力,能够对于古诗词的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创造。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时,老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春天你轻轻地推开一扇院门,展现在你眼前的会是怎样的景色呢?请你们描绘一下出现在你们脑海中的景象。孩子们的想象力会让你感到惊讶,学生甲:院子里百花齐放,大红的牡丹,粉红的芍药,金黄的迎春,五颜六色,让小院生机盎然。学生乙:桃花露着红艳艳的笑脸,欢喜地迎接春姑娘的到来;牡丹花枝招展,向别人展示着自己的美貌。学生丙:瞧,花儿们你争我夺,竞相盛开,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着自己的美丽。虽然诗词中并没有将园子中的春色具体描述出来,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带有一丝朦胧美,以这句为切入点,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他们心中春的美丽景色。

三.课外拓展让古诗词教学充实丰满

“激趣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中,能够引进一些与课堂有关的课外学习资源,会让所学内容更加充实。如依据《赠汪伦》这首诗的特点,老师可以设计“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这首诗的同时,能够多读一些有关送别的诗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送别诗的表达方式,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渭城曲》这几首诗词,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将学习《赠汪伦》时所掌握的方法得到运用。学生通过对这几首诗词的自学,不难知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目送孟浩然离去;《别董大》是高适用话语送别董大;《渭城曲》是王维以酒送别友人。再通过对比吟诵,学生便能领悟诗中所表达浓厚的惜别之情,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中,读懂了四首古诗。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长期进行这样有益的拓展整合,给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学习背景,不但有利于主题的理解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曹建慧,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上一篇:你是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美丽 下一篇:懒惰更消耗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