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时间:2022-09-08 03:14:54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学的网点不断调整,农村小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突出,这使农村小学教育呈现复杂化。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德育从“细”入手、安全从“实”入手、教育从“巧”入手。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近些年,随着农村小学教学网点不断调整深入,生源差异化日益突出,同时也使得农村小学班级的管理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如何引领孩子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德育从“细”入手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一个人的道德成长比成才更为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现实,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成长,用无私的关怀滋润一颗颗成长的心灵,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德育目标转化为现实具体的行为指导。班主任应当养成随手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习惯,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了然于心。每周,在班会课上对本周的事进行讨论、剖析、总结,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正确的评价,建立纵向和横向比较,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同时,来自身边的榜样更有引导作用。这样,学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细处入手,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安全从“实”入手

前一段时期,全国各地校园安全事故屡见报端。校园安全事故,已成为如今学校工作不可承受之重,安全工作已经上升到压倒一切的高度。因此,安全工作警钟长鸣,来不得半点虚假空。为保证学生的安全,班主任需要敏锐把握一切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给予一定的教育和约束。如上学期,笔者班学生在打扫卫生时,曾发生从二楼直接向下倒水的事情。水虽然没有倒在人的身上,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警觉:大冬天,如果有学生刚好从楼底经过怎么办?学生毫无顾忌地向下倒水的根源到底在哪?(可见,学生对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完全没有认识的)我们仅仅靠禁止能有效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吗?为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笔者专门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明白了安全问题不仅是关心自己的安全,还要关注他人的安全。同时,班主任应善于结合学校各部门和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安全管理的合力。这样,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既要教给他们安全知识,更要使他们形成安全意识。

三、教育从“巧”入手

1.加强班干集体的建设,选出合格的“领头雁”。创新班干选任模式,通过竞争,把真正热心于班级事务、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吸纳到班干的队伍中来。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将班级管理精细化。这样,班上的事,事无巨细,皆有人负责;班级人员,各行其是,有条不紊。管理起来,不仅轻松,而且效率较高。

2.选出一个合格的班干部群体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转化管理思路,下巧劲,改变班干的工作方法。实践证明,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于事无补,甚至激化矛盾。比如,在成班初期,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对违纪同学常常用打骂的方法。这样不仅管理效果差,学生不服从管理,班干也出现“信任危机”和“人际关系危机”。教师发现情况后,及时对班干部的工作方法予以指导,并强调不准打骂人。这样,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管理效果大大改观。

班级管理是繁杂的,但当我们真正认清教育的意义时,油然而生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这个事业内心深处的敬重。而这,才真正是搞好班级工作的不竭动力和根本基础。

上一篇:论班级管理中的艺术性 下一篇:幼儿园环境的布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