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的目标设计

时间:2022-09-08 03:07:48

浅谈体育课的目标设计

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成了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体育课的设计与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的锻炼目的、新颖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内容搭配、严谨的组织教法、科学的练习方法、鲜明的个人特点等。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考虑农村实际条件,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巧妙、恰当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一、指导思想――农村体育教师亟待转变观念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一直不受重视,体育教师对上好体育课缺乏热情,一味地使用“军体课”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了,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设计好每一堂课。

第一,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启发诱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学生具有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高尚的情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练,身心都健康发展。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满感情,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承受一定的负荷时不感到疲劳,应当避免过去那种“警官式”教学,真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第四,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只用一种标准来衡量、评价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评价学生时,应采用多种尺度来衡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是通过体育理论课讲授和实践课教学完成的,在教学中应该从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把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作为出发点,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既突出自主性,又注重实效性

体育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应首先考虑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这是实施“健康第一”的具体体现。每堂课应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练,每个环节都不应让学生感到过分“为难”,同时又能巧妙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场地、器材布局要合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队形的编排,而且经常变化场地布局和学生队形,可以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身体练习应多样化、游戏化。身体练习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把相对困难的练习进行简单的变化,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要提高器材的利用率,尽可能使一器多用。利用同一器材创编多种练习方法,保证身体练习的需要。教师要因地制宜、自创教具,根据教材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安全的教具。农村学校场地小,体育设施简易,而且农村学生天性好动、不易约束,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重视安全问题,在各个环节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体育课的设计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和人体运动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这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组织――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体育课的组织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组织工作是否严谨、合理,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效果。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体育课堂常规、队列队形运用、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场地器材等情况统筹安排,讲究实效。

第一,制订课堂常规,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组织教学。常规制订后,作为师生的共同准则,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此外,常规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对新入学的班级更加重要。

第二,根据体育课各部分的任务、要求及场地布置情况,合理编排队列队形,使各部分紧密衔接,这是体育教学中的组织工作之一,也是一种教学技巧。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加强队列队形的训练,增加练习形式,使枯燥的队列队形训练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第三,注重分层教学,采用哪种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如何分配,主要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学生人数、教材性质、难易程度、场地器材、性别差异等情况来确定,不能模式化、形式化。

第四,培养体育骨干,发挥体育小组的作用,开展互助教学,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总之,体育课的目标是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方法。要使学生理解、认识体育课,不应强行让学生进行超过身体素质能力的练习,而应重视自然跑、跳的基础能力。在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尽可能地给学生必要的练习数量、练习方法、练习强度上选择的权利。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多采用激励、鼓励性语言教育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者。

上一篇:专业化精品瑜伽馆亮相京城 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