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新装”

时间:2022-09-08 01:08:05

高考的“新装”

围绕高考加分的争议持续升温。

交3万元成为武林高手,就可获得20分高考加分。湖南娄底众高考状元“文武双全”事件,再次引爆这个有关社会公正的话题。

吴琼的儿子参加高考,学习成绩并不拔尖的儿子,却幸运的考上了北京某211工程重点大学。

“他的功课并不好,加分给了他读好大学的机会。”母亲吴琼坦言:“他的功课时好时坏,不能稳定发挥。但幸亏他还有些特长,这帮了他的大忙。”在2007年高考后,这位考生如期获得考卷成绩之外的20分加分:高考成绩近530分,加分20分,差不多有550分,达到了北京该所高校的一本提档线。

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湖南耒阳县中学教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20分是一个不小的加分,“高考这条独木桥上,数百万人抢着过,在湖南1分就可能刷掉1000人,20分就可追上20000人。对于那些没有加分的考生来说,这难免有失公平”。

事实上,在高考加分环节中可以“运作”的空间远不止此。“少数民族加分、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加分等群体运作程序更是鲜为人知。若想根本杜绝此类现象,就得从根本上改革高考制度。”湖南省教育厅一官员如是说。

类似的情况在各省市区并不鲜见,加分项目虽有不同,但操作手法相似。

高考加分项目上出现人为操作等作假行为,大多集中于主观评分项目,比如武术、舞蹈、艺术体操等等。湖南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和田径等项目不同,这类项目没有刚性标准,在比赛时候打多少分,出自评委的主观判断,这就给了人为操作作假很大空间”。

公开数据显示,在包括京沪在内的全国21个省市地区,各类优惠加分政策五花八门。以黑龙江为例,除去奥数、国家二级运动员等传统加分人群外,文体、思想品德等领域相继纳入高考加分范畴。

而在一些省市,父母的职业也可以成为加分的充分条件。在河北省,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增加20分的照顾政策。而在北京市,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子女享受增加10分的照顾政策;符合特定条件的军人和教师子女,也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以地区为单位的高考加分目标人群陡然扩张,已经由最初的奥数、国家二级运动员等几类人群,发展到近20类。自主招生等项目相继沦为高考加分新渠道,以往相对公平的“万人挤过独木桥”状况,正被五花八门的优惠加分,肢解得面目全非。

而在特长加分的领域,则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

上述湖南省教育厅官员称:“一些本身偏主观的项目,比如体育舞蹈、三好学生等等,人为操作容易的多。”

“体育舞蹈还好,但三好学生加分太有问题,这在价值上站不住脚,三好学生成为功利,完全违背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原理”,该官员称。

“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浙江高考‘三模三电’加分质疑就是一个例子。‘三模三电’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发明设计可以达到加分标准?这个谁说了算,有无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这难免让人怀疑,其中掺杂了许多人为的成分。如果一层层挖下去,是否会牵扯到经济问题,这都很难说。”从事了近20年中学教育的耒阳高级教师王先生说。

而获得发明设计奖的学生,其作品往往和家长的工作研究领域“高度吻合”。

“高考加分的混乱,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冲击高考的公平性。”湖南耒阳一教育界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指出,教育主管机关有必要对之进行全面梳理和理性反思。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上一篇:人民币“候选”SDR一篮子货币 下一篇:商人总理管仲的人本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