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桉树痼疾

时间:2022-01-21 06:09:42

问诊桉树痼疾

针对桉树大面积种植已经带来的潜在危机,解决危机的办法一方面是加强其它可替代的速生树种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当前林业制度的改革。

首先,收取工业原料林的育林基金的制度亟待改变。

目前的商品林的生产早已不似过去,以砍伐天然林为主,而工业原料林从土地到种苗、栽培、抚育等基本上都由业主投资完成。政府没有理由再从林木所有者那里收取育林基金。林业行政管理所需要的经费,只能列入正常的预算,由国家财政支付才对。

其次,应改革现行的限额采伐制度。

历史上的限额采伐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对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后,就应对不同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了。对生态林要严格管理,禁止一切商业性采伐,而对商品林应当放宽管理,以保证造林者对林木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尤其在广西,速生桉轮伐期短,伐后萌发性强,完全可以对桉树取消限额采伐的管理,以及围绕采伐限额所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如采伐前调查、采伐证的办理、木材检尺、办理运输证等。

如果取消限额采伐对所有用材林一时难以做到的话,可以先把占全广西商品材70%的桉树先行取消,这既可以大大减少林业部门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也可使林产工业更顺畅的发展,也不会造成对全国其它省区木材管理上的冲击。

再次,要加强工业原料林的利用。

广西2009年商品材的采伐指标为1800万立方米,但实际采伐量在1000万立方米左右,有近一半的商品材砍不下来。除了因上述政策的影响外,也说明广西加工能力的不足。

广西木材尤其是桉树,经过几年的培养,已经遍布全区。采伐的桉木重量大、价值较低,由于加工成本限制不可能长途运输,只能在200公里以内进行初加工。因此,就造成了在木材产地遍布旋切单板的初加工企业。

目前,地方政府大量采取“抓大压小”的政策,但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都是经过小而群,经过市场的淘汰逐步,通过调整结构达到产业升级,使小企业壮大为大企业的。

相对于“抓大压小”,“抓大扶小”的策略值得推广。如果采取前者,首当其冲砍掉的就是旋切单板厂及生产能力较小的胶合板厂,在产业链上将会产生逆向冲击波,每砍掉一个5000立方米产能的胶合板厂,就会减少旋切单板的消耗8000立方米,随之也会减少1.2万立方米的桉木的利用。若广西全区砍掉500家小厂,桉木就会因此少消耗600万立方米,那么全区一年有将近一半以上的桉木无销路,只好以原木外运,或因销价降低使农民不愿采伐已经到了采伐期的桉木,桉木的长期滞销会大大地打击桉树种植的积极性,甚至砍伐的桉树第二代萌芽林的管护就会被放弃,那么广西蓬勃兴起的速生丰产林就会走下坡路。抓大压小的策略,不仅不能壮大广西的林业产业,反而会因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而遭到抵制,可能引发林区的不安定。

(作者为广西林业产业协会会长、广西林业厅原副厅长)

上一篇:互联网“隐私之战” 下一篇:桉树“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