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

时间:2022-09-08 10:37:07

【前言】浅谈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大量信息和种种选择机会,教师要有明智的判断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自立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知识的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下,只有建立起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合理知识结构,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浅谈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本领,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活动效果。教育过程的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应有一个优异的知识和智能结构,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优化教育活动。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人的知识构成内容和组合方式。人的新知识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知识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础的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层次。在一个系统的结构中,高层次需要基础层次来“支撑”,高层次活动的行为必须受到基础层次活动的影响。因而可以看到,知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活动。

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教育界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象一棵生长着的大树一样。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枝叶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知识结构的“根”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干”,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枝”和“叶”,是与教师的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理渗透的学科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取决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辅相成和能动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有机地成为一体。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充实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尽量使这个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下列知识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马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学生,认识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提高科学育人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大量信息和种种选择机会,教师要有明智的判断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自立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知识的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下,只有建立起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合理知识结构,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性。

三是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透彻地掌握自己所教授学科知识的全部内容,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只有对本门学科深刻了解,领会其精髓,掌握其前沿,讲起课来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纵观全局,高屋建瓴;搞起科研来才能具有学术性,才能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四是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学习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只有学好教育科学,才能正确认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教育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育人。才能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是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的学识应当广博。教师知识结构中不但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各方面的求知兴趣。无论从事哪一门学科教学的教师都要把文、史、哲、经以及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文理渗透、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二、 教师的能力要求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智力成功地进行社会实践的本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条件和目的,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教师不但要构建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培养教书育人的相关本领。教师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下列方面:

第一 、 培养教学基本功。教学是教师经常的主要的工作。教学能力或教学的基本功,就是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本领。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古人说:“感受人心者,蒙先于情,莫始于言。”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语言很难有吸引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师必须全面地、熟练地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体系、内容,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潜在的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三是组织教学的能力。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关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善于运用教育机制协调行为,使课堂各个环节衔接得当。四是善于选择和创造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第二、练就育人的真本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双重职责,教书要有能力,育人要有本领。所谓育人的本领,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能力。这其中主要是:一是思想疏导的能力。即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二是组织班级集体活动的能力。善于提出班级集体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善于培养选拔和使用学生骨干和学生干部;善于形成集体威信、积极的舆论和良好的集体风气;善于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三是善于帮助和转化后进学生。教师必须有育人的责任感,探索后进生的个性特征和转化工作规律,使其健康成长。

第三、提高人际交往水平。教师劳动是在非常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进行的。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往,又要善于与其他教师交往。这种交往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育人活动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成功有赖于合作的道理。

第四、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际上就是“做学问”的能力,就是“再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创新速度的加快,重新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终身的事。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随时注意学习,要研究新情况,认识新矛盾,探索新问题,使自己的知识宝库总有源头活水不断流入。

第五、在强调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教育分寸的把握,教育分寸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道德意义,是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优化教育过程所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做到:

(1)教育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教育不但要适应社会,而且要充分估计教育的形势,充分估计和掌握学生准备接受教育时的心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能力和兴趣特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转化他们的消极因素,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地接受教育为主动地接受教育。

(2)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学生中的各种信息。要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桥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人。

(3)选择和营造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情景。教育环境和教育情景都是教育因素,都有育人意义。要求教师把教育行为的动机和教育行为的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切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素质。

(4)营造“民主”、“公正”的精神氛围。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成长,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公正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公正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公正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背景条件,而且其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创新教育。

上一篇:基层田径比赛中教练员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如何缩短新生入园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