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08 09:23:46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校应建立分类指导制度,通过完善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大学生就业的市场意识和社会意识,为大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搭建平台。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就业能力培养 分类指导机制 校企合作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转型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就业面临困难,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整个社会也应增加关注度。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新时代价值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30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个事关社会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如何合理地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高等学校办学不仅要管“进”,还要管“出”,如果一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只有“进”,没有“出”,或者说“进口”很顺利,“出口”却不够通畅,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高校招生、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其表现在于培养的学生能为企业、为社会各界用人单位所用,大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贡献出来为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发展、才能进步,这才是高等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各高校都应积极努力地探求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难找。另一个方面,我们在与用人单位的接触过程中又常常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人手紧张,却招不到人。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与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出现错位,培养和使用二者之间衔接不到位。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就业能力不强,难以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正常就业、进入社会、缓解就业压力等,而且会影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招不到合格的员工、高水平的劳动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发展的宏观意义上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牵涉到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经济繁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人才的主力军,是掌握新时代科技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高,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在这样一个以竞争为时代特征的社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对提高我国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竞争能力,使我们始终保持社会发展的先进性,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对整个国家、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经验和做法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当熟悉和把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知识的学习和就业实践能力,应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有的能力[1]。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这是增强就业能力的首要条件,一个没有学有专长的学生是不受欢迎的;二是对职业追求的合理定位、正确的态度和所持的精神。其中,就业态度对就业能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因而不能轻视;三是正确处理专业、职业、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能力,把握时展的需要,调适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这对就业能力的提高和持久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上述几个基本要素,高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组织领导工作。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高校自1990年以来相继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构成、职能范围大小等方面,各校做法不一致。比如说,人员配备方面显得有些单一,表现为行政人员居多,参与指导的专业教师不多。在职能方面,有的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仅开办几次就业指导课,这显然是不够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问题,过去认真研究得不多,也不够深入,学校也没有把它当做一门学科来加以系统研究和探讨,从而给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2]。根据以往经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不仅要开展理论研究,还要务实,即经常保持与企业的沟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社会的需求信息,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各高校应加强就业信息中心建设,学习美国高校的做法,设立很多专门的就业指导办公室,提供就业资料查询,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信息,专门为学生就业服务[3]。既让学生了解企业,又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相互沟通,共同提高,使学生的就业能力逐步得到增强,不断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应用能力应当是正在发展的前沿性的、富有行I特色的专业技术运用,把专业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企业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尽量考虑社会发展的现状,紧跟时代的发展水平,既要保持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又要切实可行,并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因此,学校应充分考虑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甚至可以走出校门与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增加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实践锻炼机会,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部分学生解决目前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设置的“工作经验准入”制度的障碍,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不仅如此,在加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相关知识的学习,正确处理好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宽基础”与“适口径”的关系。既要使学生学有所长,又要让学生有广泛的就业余地;既要让学生精通专业,又要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做一个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才。

再次,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早培养、早规划、早设计。学校应从新生入校不久即展开系统的规划指导,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早做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认识和就业态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人特长的就业定位,使学生在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制订的职业规划要理性、要适中,目标太低或太高对大学生的成长都不利。高校行政部门的就业规划指导要有针对性,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同时,还要有科学性,大学生充满活力,独立意识强,蕴含着巨大的创造能量,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指导学生积极创业,树立积极进取的创业创新意识,综合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自强进取的精神,树立就业、创业的良好品质。就高校方面来说,应多方面地支持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就业资金、创造环境。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另外,也可以积极支持和组建一些学生创业创新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在这样的活动中应加强指导,提供理想的就业能力培养环境,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搭建有效的服务平台。

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设想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引起高校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以往的经验和做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处于“一锅端”的局面,没有照顾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无疑影响到学生就业能力的改善。因此,笔者根据以往工作的经验,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不足的问题提出一些工作的想法。

首先,学校应建立相对灵活的分类指导机制,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以及所学的不同阶段,给予各不相同的具体指导,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专业和能力特长,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展其所长。这样,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将会得到大大的改善,作用也将更明显。

其次,在开展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尝试打通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之间的独立分工,改变过去学生就业指导成员行政化的单一构成,让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等共同参与,使就业指导与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等有效结合,共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再次,学校通过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应有目的地聘请校外专家,尤其是工科院校应当建立企业专家讲学指导制度,让企业的一线专家给大学生讲授专业技术应用与发展的现状和最新进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对企业技术发展的跟踪调查与研究,及时向学生就业信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服务。

最后,学校应强化大学生就业的市场意识、社会意识的教育,就业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服务社会的需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就业观念,尽量避免就业过程中遭社会排斥情况的出现。因为,社会排斥意味着社会参与机会的减少[4]。通^服务社会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从融入社会向服务社会的角色转变,增强学生持久就业、终身就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邬红波.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3):91-95.

[2]岩磊.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7):501-503.

[3]杨静.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2):70-72.

[4]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99.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先秦显学比较视域中的墨家伦理思想研究,项目号:2016SJD720002。

上一篇:谈建构主义对高校翻转课堂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从吴地文化起源及其府学书院特点看苏式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