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二代”流动及行为特征研究

时间:2022-09-08 08:06:02

我国“农二代”流动及行为特征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移行,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村流动人口为代表的农民工阶层,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两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及心理变化,探究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现状。

【关键词】农二代;劳动力;流动;养老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11-02

“农二代”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与他们的父母一辈相比较,迁移流动目的也从传统的生存需求转变为发展需求。随着“农一代”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农二代”人口的流动开始书写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篇章,正在为流入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他们的流动特点和思想观念也较父母一辈有了较大的改变。

一、再迁移周期变短,回迁比例增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社会群体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成长,从小接受的就是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念有别于父母一代,较父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也同样受到了我国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兄弟姐妹的数量明显减少,也相应获得了更多的父母关爱,导致他们出门在外适应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的周期相对较长,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如父母一代吃苦耐劳,更换工作的频率相对更加频繁。他们不会像父母一辈那样在同一个地方长期务工,而是在首次外出务工一段时间后,选择省内或邻近省份等相对熟悉环境的人群比例有所增高。

二、外出务工年龄较父母一代有年轻化趋势

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年岁较大,一般就会使子女选择回家就近择业,甚至是务农以获取家庭收入。而“80后”出生的子女,其父母平均年纪在45-50岁左右,还具有较强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这可以增加子女去远方外出务工的内部几率。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作机会的增多及同工不同酬差距的拉大,父母自身也有较强烈的意愿希望子女能早日出来打工,因此“农二代”的初次流动的年龄越来越低,并且流动方向会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迁移地的影响。

三、选择回家乡创业的比例加大

这一代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父母一代,对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处理能力更加敏锐。网络信息的爆炸式扩散,造成部分农村青年男女从中看到商机。有些极具商业眼光的青年农民在外出务工一段时间,选择回家创业,在政策推动下,创业成本少、门槛低。有的选择开4S店、服装店、美发店、美容店或小吃店等等,实现了不选择外出而就地获得收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笔者对10位持有农业户口的学生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

通过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辈绝大部分都选择在外务工,且自主创业的比例极低。子女数量受计划生育影响较为明显,平均是2.1个,子女数量减少,家庭中优质资源的集中也是影响这一代子女吃苦耐劳精神不足主要原因。子女务工方面由于受访对象都是在校学生,较平均水平有较大偏差。在选择自主创业方面,子女一代也较父母一代有较明显的增加,而跨省情况又有降低趋势,这些都与之前的结论较为吻合。

四、比起父母一代渴望融入城市生活

一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回到老家养老,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实力决定的,低储蓄难以维持在城市内的开销;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社会融入度非常低,缺乏归属感和生存尊严。选择回家,家中的土地是他们能够享受到的“低人权优势”,也是他们能够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农二代的文化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具有接触到各种零散信息和阅读大众读物的能力。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赚钱回到村里花,他们有他们的城市梦。访谈笔记摘录如下:

1.一样都是人,我们凭什么就要回农村过没有商场、没有游乐场、没有KTV的生活?

2.即便留不下一线大城市,也不会回到村里,要买县城的楼房,也要唱KTV,过现代化的生活。

3.城里人也有贫富之分,和我们的区别不过是有城市户口,我的农村户口上还有地呢,地越来越值钱。

五、农二代的养老保障意识逐渐增强

一代农民工一旦回家养老,收入来源于生活保障只能是依靠几亩农田,医疗及养老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农村医疗保险,因医疗费用的持续攀升而基本失去其设计之初的保障作用。生活保障方面只有依靠土地的自给自足以及少量富余去集市贩卖。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城镇化进行,必然导致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一方面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另一方面又无法快速融入城市的体系之中。如何才能解决好失地后的农民生存问题已然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部分地区进行了新的尝试――“土地换社保”。虽然政策还在小范围的试验当中,但相比于父母一代,二代农民工愿意接受用土地换社保,因为农二代相比农一代已经严重丧失务农的能力和意愿,因此他们对土地看的并不是很重。其次农二代的营养条件较父母好很多,加之受到过更多的文化教育,其平均寿命也会远高于父母一辈,所以会更加意识到养老保障的重要性。

六、总结

究其本质,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还是户籍制度。一般来说,普通人要将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镇或从小城市迁到大城市是非常困难的。改革开放以前,户籍制度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国内护照”,旨在阻止农村人口外流,同时,它也是一个“福利分配”机制,以保障国家提供的福利仅限于服务城镇居民。目前,这一制度基本上是利益(尤其是福利)分配的机制,而不再被用来阻止人口的流动。也就是说,农民工允许进入城市工作,但他们仍然不能获得当地的户口,因此他们不能享受许多普通城市居民所享受的本地社会福利,以及一些生活需求上的不便(例如社保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导致在迁入地的归属感较低。因此,解决户籍制度的同时,真正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金永.中国人口发展、农民工流动趋势与刘易斯转折点[M].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人口与劳动,2008:1-24.

[2]王小兵.断裂与沉沦:平庸之恶的发生与再生产[J].学术中国, 2016(3).

[3]张浩亮.农村“80后”人口外出的流向及动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5):3-4;17.

上一篇:你为什么还收不到宜家的快递? 下一篇:浅谈电力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