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8 07:07:0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一、教师示范。让学生“学”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示范,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力求准确、精炼、科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数学教师的语言素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将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从创设教学情境、新旧知识的联系、师生的交流,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小结等,无不体现着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比如:在教学角平分线的作图时,我先在黑板上演示一遍,再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并且让学生自己说说作法。这样既让学生巩固这种作图方法,又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说”

1 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直接“说”。凡是学生通过简单思考就能够讲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讲,并且把这种机会留给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2 在观察中“说”。通过对教具实物、图形、演示过程等观察,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启发,要求学生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思维的正确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 在解题中“说”。让学生对解胚过程的叙述,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检验学生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完整、准确、有条理。

4 在动手操作中“说”。在新课改下,数学课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如在进行平移、旋转、展开与折叠等教学内容时,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动脑、动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感知转化为思考的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5 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的同学,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信心和鼓励。逐步使他们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把课堂小结让给学生,通过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节课的要点。学生可能表达不清,总结不全,但只要正确引导,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很抽象,加之新课改下的数学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先要准确掌握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一字之差、一个小数点位置的变化都可能使问题发生本质的改变,每个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理都有其精确的含义,结论对错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认真细致,在读中思,在思中读,这也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合作交流。学生共同“说”

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过程”又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个“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它应该是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对小组内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交流,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交流而直至感到茅塞顿开。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准确、精炼、科学、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日积月累,学生既会思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板桥初中

上一篇:放飞思维激发想象 下一篇:怎样引导学生构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