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工作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2-09-08 05:41:25

加强人才工作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摘要 以转型升级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为出发点,简要回顾了我国人才工作的成绩,指出了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开创我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转型升级 人才工作 对策

党的十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任务十分艰巨。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不断提升人才要素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贡献度,努力加强人才工作。

一、我国人才工作的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我国的人才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正在向人才强国迈进。在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人才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在某些领域矛盾还非常凸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才队伍规模小,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难度很大。因此要加快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领军人才与专门人才。我们需要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金融家、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需要大量实用型操作人才。而我国目前的人才数量与这些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缺口.我国有13亿人口,不论从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是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比例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相差甚远。

第二、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拔尖人才、实用型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缺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断增强加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智慧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创新增长”,让创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不断提升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要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加快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新产业体系。这些都需要新型人才。从年龄结构看,青黄不接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第三、人才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大城市,而中西部内陆地区、偏远地区、贫穷落后地区、中小城镇创新人才匮乏。从行业分布看,传统产业人才缺乏,人才吸纳与集聚能力薄弱。另一方面,“学而优由仕”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一流人才在国外,二流人才在外企,三流人才进政府机关的局面,造成严重的人才导向问题。

第四、人才素质偏低,人才使用不当。从“学而优则仕”进而发展到“学则仕”,甚至不惜造假,缺乏学术道德与真才实学。在人才使用上,不能做到专才专用,造成人才浪费现象严重,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第五、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国际竞争力较低。我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日,一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另一方面,人才引进数量偏少,引进来的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我们应该尽早采取相应对策,加强人才工作。

二、对策

第一、制订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应从国家层面制订人才工作战略规划。目前,我国尽管已经有三个专门规划,但是还应该制订更长远、更全面、更综合的人才发展规划,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统筹起来。对教育、科技、人才、应用各环节做出科学安排,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周密布置,强化执行。

第二、进一步理清教育发展指导思想,确立教育发展指导方针。教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必须服从国家发展的大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方面面高素质的人才,应按照“有教无类”的原则,以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为已任,强化素质教育。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要搞好教育,就要首先从基础入手,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要建立、完善引导一流人才向教育领域集中的长效机制。要正确处理教育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质优先的原则,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多出快出人才,出好的人才。

第三、不断加大投入,实行教育研发投入与国家财政支出、企业销售额双挂钩的办法,使教育、研发投入快于财政支出,企业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逐年提升在财政支出、企业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向该领域投资,使其有可靠的经费来源与保障。国家应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教师培养、重点科研项目基金的投入,改善教育、科技、研发人才的待遇与工作环境。

第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各种侵权行为,要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打击及时有效,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严打学术造假、学术欺骗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对“假、冒、伪、劣”产品实行“零容忍”,出现一起解决一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知微见著,防微杜渐,同时,要发挥好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

第五、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加快研究建立并实施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配套的人才制度优势,营造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人才工作局面。

第六、加大人才国际合作力度。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展开,各国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会愈加激烈。我们应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加强合作攻关、协作攻关,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项目,开展国际招标。同时积极开展人才回流与人才引进工作。以事业召才、聚才,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有展示的舞台。建立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引进制度体系,不断加强党管人才的实施力度。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发展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人才什么问题也解决不好。要打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以更大的勇气与智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做好人才工作。

上一篇: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纪行为分类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森林综合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