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9-08 05:08:36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我喜欢让学生先面对问题,再解决问题,然后再分析新问题,其关键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引入方式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高中数学教材中设立了实习作业、应用题、想一想、做一做等,高中数学试验课本中增加了研究问题等,这些都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想。目前,重要的是在中学数学课教学中体现问题解决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59-01

1.高中数学教育的内涵

1.1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基本知识里,它处于潜形状态下。作为教师,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清晰明确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的对比过程;以及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等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的契机。此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 高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增强,正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好时机,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也都体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特点,这也是这个阶段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但是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样重要的是开发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如果说语文是用来表达人的感情、愿望、意志,进行的是形象思维趋向,那么,数学则主要用来进行概括、抽象、推断和论证等理性化思维趋向。数学的推理是十分严谨的,必须准确无误,且不能掺杂个人的臆测、推断。只要这样用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才十分有益。

1.3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而不是上课时即兴发挥。学生的回答也不应仅仅是简单复述,而应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对于校书演示,我们应在学生理解新教授知识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这样才能从中发现出现的常见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以免影响学生日后相关知识点的应用。

2.将重点难点突出,并巧妙转化

在刚刚工作的前几年里对重难点把握不准确,对于这方面我也下了不少的功夫。将教学难点、重点都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我在上课开始时,总是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我在@方面就特别注意学生的程式化培养,因为灵活的解题和规范的解题不是一天行成的,必须有日常教学中大量的程序训练的积累。

3.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说:"现代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目的选择有一个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4.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学教学要以教育方针、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为依据,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大纲、教材,经常了解学生情况,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巴班斯基曾说:"教育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最优化教学的最一般的定义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数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的标准看发挥最有效,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从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入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辩证过程,是"教"与"学"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但他们又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自觉的努力和自身采取积极的行动。

上一篇:才为我用 人尽其才 下一篇:以“三爱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