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8 04:14:18

新疆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现状分析

【摘 要】通过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2010年新疆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和皮褶厚度在总体上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但各个年龄段增长程度有所不同。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形态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身体形态发育受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同时针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体质研究也逐步增多。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在克孜勒苏自治州,还有一部分分散在天山南北,另外还有数万人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富裕县。新疆柯尔克孜族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直接影响到其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文章旨在通过体质调研工作了解该地区柯尔克孜族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为今后新疆及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测试对象主要是生活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7~18岁中小学生。以一岁为一个年龄段,男女各分为12个年龄段,共24个组。测试者均为身体健康,能从事各项正常体育活动,生长发育健全,身体健康无明显生理缺陷者。按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共测试2880人。其中男生1440人,女生1440人。

(二)方法

测试实施方法均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中有关规定和计算方法进行测试,采用统一规定的器材,测试时间为2010年10~11月。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共4项指标。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析,统计方法采用组间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二、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新疆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的身高随着年龄呈递增趋势,变化范围女生为119.2~157.9cm,男生为121.1~170.3cm,其中男生变化最大的为15~16岁年龄组,增高了5.8cm,女生变化最大的为10~11岁年龄组,增高了7.7cm。男生与女生比较来看,在17岁时差距最大,为12.9cm。男女生身高在7、12、15~18岁年龄段比较具有差异性(P

体重方面来看,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的体重随着年龄呈总体递增趋势,变化范围为男生22.5~59.5kg,女生变化范围为20.9~52.1kg。男生与女生比较来看,在18岁时差距最大,为7.4kg。男女生体重在7、8、10、12~14、16~18岁年龄段比较具有差异性(P

胸围方面来看,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的胸围随着年龄呈总体递增趋势,变化范围为男生59.8~85.1cm,女生变化范围为58.0~77.8cm。男生与女生比较来看,在18岁时差距最大,为7.3cm。男女生胸围在7~10、13、16~18岁年龄段比较具有差异性(P

皮褶厚度方面来看,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的皮褶厚度变化范围为男生11.9~16.3cm,女生变化范围为14.1~30.5cm。男生与女生比较来看,在17岁时差距最大,为17.1cm。男女生皮褶厚度在7、8、12~18岁年龄段比较具有差异性(P

三、讨论

2010年新疆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的身高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体重、胸围和皮褶厚度在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但各个年龄段增长程度有所不同。调研数据分析显示,柯尔克孜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各项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这也符合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男女生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男女生之间身体形态的差异会更大,这与柯尔克孜族的生活习惯、和对男女生存在的偏见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根据柯尔克孜族学生身体形态现状,有针对性的提高柯尔克孜族青少年的体质状况。调整少数民族传统饮食结构,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加强锻炼,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快缩小城乡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的差距。其次,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我区的各类学校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是因为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柯尔克孜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氛围中,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耳濡目染,对此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基础。新疆体育教育工作者因为工作关系,对民族政策以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比较深的了解,可以为民族体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济实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大多数对场地、器材和活动的组织没有很高的要求,可因人、因地、因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现行教材中缺少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体育课上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二是能活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扬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委员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5-50.

[2] 董英双,邢文华,杨再春等.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1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57.

[3]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概况编写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概况[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45.

上一篇:浅谈促进民办院校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下一篇:大学生学业坚持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