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国企的人事制度困局

时间:2022-09-08 03:54:04

浅谈基层国企的人事制度困局

摘要:从某电气生产企业的基层人力资源结构谈起,讨论了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困局以及人事制度的影响,提出了该企业作出的具体对策

关键字:国企 人力资源 人事制度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国有企业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具有相当代表性的企业,在薪酬体系、人事制度、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饱受争议。推进国有企业各项改革,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至今,期间历经曲折,成就卓越,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类大中型国有企业在中央宏观调控下,积极探索改革新路子,不断完善自身,逐渐形成了一批新制度、新观念、新作风的现代化国有企业。但由于客观背景的限制,部分国有企业仍存在难以破解的困局,尤其是基层人事制度方面。下面以某电力生产企业为例,谈一谈基层国企的人事制度困局。

一、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上世纪八十年代该企业第一座电站投产,大批技校、大中专的应届毕业生顺应需求,以定向分配的方式走上工作岗位,短短几年时间内,形成了该电力企业数百人的规模。由于企业岗位饱和,而当时社会条件下各行业人员流动性差,在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企业的人力资源极少与外部发生交流。直到本世纪初,该企业第二座电站投产,人力资源产生巨大不足,企业启动了第二轮大规模人员招聘工作,此次的招聘对象为各类高等院校的本科、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等,经过此轮招聘,该企业员工人数接近2000人。

由于企业两次阶段性的发展而引发的人力资源的调整,使得人力资源本身带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该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本世纪初历经两次重大发展,引入的人力资源在年龄、学历、技术技能、性格背景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明显差异。以该企业下属某基层班组为例,该班组共有员工36人,其中45岁以上员工23人,主要学历为技校、大中专等,30-45岁员工2人,30岁以下员工11人,主要学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等,这样的年龄结构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断层,学历层次也随之呈现明显区别。

二、企业人力资源困局

由于特殊的人力资源结构,中年员工(45岁以上)与青年员工(30岁以下)在日常工作中状态截然不同。

1、中年员工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薄弱,接收新事物、新知识积极性低。

得益于长期的一线工作经历,以及上世纪优良、朴素的工人作风,中年员工大多练就了过硬的基础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任务,能够按部就班、保质保量地完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某些过去奉为金规铁律的工艺方法、观点思路都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新的设备,新的工具,需要重新学习、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中年员工一方面更新自身知识的意愿较低,另一方面,对于掌握新工具,学习新设备,开展全新的工作也较抗拒。而这,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国企的人事制度造成的。

首先,国企是一个充满了“温情化”的单位。一般而言,如非员工在生活中违法乱纪,或在工作中有重大失职,国企对于普通员工不会有降职、罚薪甚至开除等处罚措施。也就是说,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能力、积极性等无法量化、也无法具体表述的表现,不会对自身利益有太大影响。

其次,国企是一个“奖少罚多”的单位。相比难以企及的奖励门槛,工作中出错的惩罚显然离普通员工更近一些。对于一个基层班组来说,内部工作的完成需要班组长通过内部协调来完成,而班组长根据员工个人能力来安排工作的结果必然是,工作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员工承担更多的工作量、更大的责任,这样也必然带来更多的风险――因为工作中出现错误是要被考核的。如此下来,也就慢慢形成了“会的多、干的多、责任大、风险大”的工作环境。

最后,国企内基层员工的晋升渠道对于中年员工来说较为闭塞。对于主要学历为技校、大中专的中年员工来说,个人学历、年龄等方面都造成其岗位升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认清了这个现实,中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疑要进一步降低。

2、青年员工朝气蓬勃,积极创新,但积累、沉淀不足。

青年员工大多数都是应届生直接就业,从其自身而言,初入工作岗位,学习、工作热情高,急于展现才华、实现价值;从公司而言,岗位的晋升,人才的招聘,从学历、后劲等方面考虑,更多地倾向青年员工。在这种条件下,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工作中乐于承担各项工作,各类论文写作、专利申报等科技创新工作也成果显著。总体而言,青年员工工作状态较好,但过于理所当然的岗位晋升,容易造成青年员工无法潜心基层工作,偶有基础不扎实,功利性太强,拔高过快等问题出现。

三、企业对策

1、加强、细化绩效管理,提高工作积极性

针对中年员工积极性降低的现状,企业力图从月度绩效考核以及年度绩效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激励。每月由班组长按照基础指标(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关键业绩指标(工作关键程度、工作量、加班程度)等方面对每个员工进行打分排序,按此发放绩效奖金。年度绩效考核按月度绩效考核的累计总分排序,按排名计算年终奖金。

2、促进中、青年员工交流,复苏扎实、朴素的工人作风

针对青年员工的浮躁心态,积累、沉淀不足的问题,企业一方面加大青年员工基层工作的广度与深度,要求其沉下心去,努力钻研;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导师带徒”活动,选择表现优秀的基层中年员工作为青年员工的师傅,指导其现场实际工作,传授经验及各项基本功,助其形成扎实的工作作风。

结语

国有企业在薪酬体系、人事制度、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备受关注由来已久,尤其人事制度饱受诟病。对于每个大中型国企,可能都有因其自身原因导致的人事制度缺憾,各个企业也必然有各自的应对措施,但措施的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上一篇:探讨高层建筑模板施工技术 下一篇: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