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2-09-08 03:24:30

【前言】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为掌握而教到为发展而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故“为掌握而教”应走向“为发展而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效果,是以学生主体功...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一、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学生表情严肃地坐在座位上听课,被动地接受,没有其他权利,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运用到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注意体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及相互联系的揭示,给学生示范综合、拆分、重组的样式与方法,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处理信息,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在主动探索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行程问题时,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前先跑上几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回忆一下“体育课在操场上跑几圈的情境”,再组织学生交流同向、反向跑圈、追击跑等情况,然后讲解问题。这样的学习不仅充满趣味,而且数学味更浓一些。

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还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经验,使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在多样的方式中不断获得学习数学的体验。

二、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考。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真诚地倾听学生的提出的疑问,并和学生同探究、同发展、同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做一名成功的赏识者,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赏识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式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按照新知识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等程序,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其知识内化,通过提问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释疑目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唯此,学生才能在教师创设的轻松的情境之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不少学生只能用原始的“a2-b2=(a+b)(a-b)”这种固定形式,形式稍有变动,就不知如何是好,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不正确,也给以恰当的评价,与其共同探讨怎样才能得到正确解法,师生进行平等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建有利于数学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但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种提出几个问题,撒手让学生自己做,“放羊式”的不去引导、启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为掌握而教到为发展而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故“为掌握而教”应走向“为发展而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效果,是以学生主体功能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的,离开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意义。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同时还要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导游,学生是游客,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是旅游景点,学习过程是旅游过程。教师应营造和谐、自主,具有创意的课堂氛围,尊重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以学生积极参与为特征,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自己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摒弃那种高压灌输式、一问一答式、被动接受的单调乏味的学习模式。在这样快乐的“旅游”环境中,“游客”才能真正深刻地领会“景点”中美好的风光,才能在数学天地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的价值。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形象思维去解题。因为应用题反映的是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解题过程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要求学生逐步舍弃应用题中的生活、生产情节,进行提炼概括,使之成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概括出应用题的真正题意正是学生要学习的重点之处。美国数学家斯蒂思说过:“如果一个特定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路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教学中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去联想,思考和探索,并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等,能在解题的思路上有创新性、发散性,从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正确答案。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上一篇:浅议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下一篇:运用构造法解析几种常见类型的函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