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时间:2022-09-08 03:10:14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分类:药物不良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A型和B型。A型药物不良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和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如苯二氮类引起的瞌睡,抗血凝药所致出血等。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和剂量无关联,难于预测,发生率低(据国外数据,占药物不良反应的20%~25%)而死亡率高,如氟烷引起的恶性高热,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效应属A型不良反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范畴。药物变态反应和异质反应属B型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下:住院病人10%~20%,住院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0.24%~2.9%,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占0.3%~5.0%。

毒性反应:大多数药物都有或多或少的毒性。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该反应可在各个系统、器官或组织出现。药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是药理作用的延伸,主要对神经、消化、心血管、泌尿、血液等系统,以及皮肤组织造成损害。各种药物毒性性质和反应的临床表现各相同,但反应程度和剂量有关,剂量加大,则毒性反应增强。药物引致的毒性反应所造成的持续性的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停药后恢复较慢,甚至终身不愈。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耳毒性,可引致第八对颅神经损害,造成听力减退或永久性耳聋。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迷信“洋、新、贵”,盲目地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必须医生、患者、药师互相协作。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药品因素:①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即可能成为不良反应。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②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③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④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⑤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剂量掌握不当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①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②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③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④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①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②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③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④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不能轻信药品广告;不要盲目迷信新、贵、进口药;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

我国政府从法规完善到监测实施,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1998年我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的成员,并正式成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2001年11月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不定期向社会公开颁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4年3月15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系统。这些对公众的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起到了警示和指导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现状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实施药品召回制度,有效地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造成的危害。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科学地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真正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

上一篇: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的临床使用价值 下一篇:浅析钙离子拮抗剂对ET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