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态度影响因素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为发展模式构建

时间:2022-09-08 01:07:32

基于创业态度影响因素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为发展模式构建

[摘 要] 论文通过调研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行为发展模式,并基于该模式提出一些建议,试图助于学校进行有效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态度,提升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关键词] 创业态度 影响因素 创业教育 创业行为

高职院校其教育目标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是具有专业技术或管理能力者,是未来的深具潜力的可能创业者。目前高职在校学生创业率也较高,然而各高职院校也存在一些“非建设性现象”,如创业教育与常规高职教育出现“排异”病症、创业项目可替代性强(呈现以电子商务为主)、创业学生参差不齐、可持续性较弱,创业学生素质结构“短板”显著、创业团队建设缺乏等。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态度有相当大的关联,若能对影响学生创业行为的创业态度影响因素与发展历程能够进一步了解,将有助于学校进行有效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态度,提升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一、创业态度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与行动三部分。因此文章将创业态度定义为个体对于创业的看法、喜好程度与未来从事创业行为的倾向。依据行为理论,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态度有相当大的关联,因此创业态度是创业行为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并可以预测创业行为的产生。个体的创业态度可以说是,个体基于长期对创业的认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而产生的;其创业态度程度也可能随着个人与环境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创业态度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掌握态度形成、改变的可能性,能够确认在创业态度形成或改变的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为发展模式构建

创业行为的产生,其发展的历程中,从最初的创业动机的引发到创业的未来行为,其影响因素都包含有个人因素与环境两大因素:个人方面包含个人的特征、背景环境、认知及价值观等;环境层面包含社会、经济、政策等整体环境等;因素之间还有可能相互影响的关系存在。因此,探讨创业态度的形成历程中,除了探讨个人与环境两大因素外,还需要分析两者与态度之间的彼此关系,方能完整的构建创业态度的发展模式。通过课题的调研,建立基于创业态度影响因素的创业行为发展模式,如图。

1.个人背景: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对于职业比起毫无经验的人应该有多一点的认识,可以影响其对工作的认知与价值观,进而影响其创业的态度。继承家业是中国人既有的传统,国外文献中也指出,家庭的环境背景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创业机会的认定及创业决定具有显著影响。

2.人格特质:人格特质的差异将会影响个体对创业向关外的环境的认知,会影响个人对于创业的看法与选择。有关创业家特质的研究上也显示创业者具备某些人格特质,都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内在控制能力、成就需求、创意思考能力、明确的目标导向。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强,但内在控制、成就需求、创意思考能力偏弱。

3.环境认知。依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态度的形成会因观察或模仿而形成,所以对环境的看法或认同影响其态度的形成。其中,教育环境对创业态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基于上述归纳的影响创业态度因素与关系,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为发展模式,通过人格特质的塑造与环境的改变等,对个人的创业倾向、态度予以增强以利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创业行为的发展。

三、基于创业态度影响因素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行为

依据研究结论,进而提出有关建议,以作为未来发展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的参考。

1.发展体验式教育培育学生创业的人格特质。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的人格特质中,创业思考及成就需求特质较低,而过去的工作经验对于人格特质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除了重视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更应培养学生创造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特质的方法有:(1)通过产学合作方式,让学生有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如到企业参观、实习等,进一步了解与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2)提供就业课程教育,让学生参与就业学习,使学生了解职场环境,并培养就业能力。(3)透过体验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团体的活动与任务执行,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增强团队适应力与领导能力。(4)提供有关生涯规划发展指导,协助其制定未来目标与发展规划。借助上述四点,培养学生对于自我成就、创新与目标的重视与追求,使其具备未来创业的重要特质。

2.将创业议题融入课程中,并提供创业辅导,提升学生的创业态度。一者将创业融入课程中,包括:财务相关课程(创业资金的筹集、运用与规划等,预算规划、成本分析及损益预测等),管理课程(产业分析、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营运策划、任务分析及企业策略应用等);营销课程(产品推广、营销策略、市场分析等)。二者引进社会资源,提供创业辅导,包括:(1)利用产学合作机会给予学生相关的经验,借以了解实际的工作运行。(2)通过学校提供相关创业辅导资源,如提供参与或成立创业指导中心,以协助有心创业学生完成创业规划、资金的寻找、政府相关的协助资源。(3)邀请相关社会团体,主要有企业家组成之相关团体,对其提供创业经验、实务指导及提供资源等。(4)结合政府资源或其他单位配合,支援学校的创业活动。

3.提供创业相关活动及资源,提高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同。由于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知,主要来自于教育与家庭环境,对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认知较低,而人格特质对于创业环境亦具有显著影响。因为家庭环境不易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教育系统提供创业活动与资源,协助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同。(1)邀请成功的创业家莅临演讲,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2)举办各种创业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其企业家提供创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中各项创业政策,以增进学生创业能力养成。(3)提供校友成功经验,并提供学生创业咨询,建立学生创业信心。

4.通过学校提供学生创业模拟机会,提升学生创业动机。学生的工作经验对创业态度有显著影响。学校可以提供学生相关工作机会与创业的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管理能力、成就需求与创意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动机,增进学生的创业态度。(1)结合学校的课程实训,成立工作室,由学生担任经营管理工作,学生可以增加工作经验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结合相关课程举办创业模拟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培养创业经验并激发兴趣。(3)举办各主题的创业沙龙活动,通过联谊交流创业相关经验。

5.提供连续及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与资源,奠定创业的基础。学生的创业态度受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说明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希望其具备创业能力与实际创业行为,需要整体教育的配合。可效仿法英美等国家,将创业相关课程融入更早的教育环境中,发展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教育初期培育期创造力与人格特质,渐进的养成创业精神;在进入社会时给予必要的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源与协助,进而提供回流教育与进修教育的机会,进一步协助创业成功。通过连续及系统化的课程与资源提供,才能提供完整的创业教育,以创造更多的创业家,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沛,杨景峰.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2010(3):50-55

[2]Cartner.W.B.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85

[3]胡文静.创业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其趋势[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59-62

(作者简介:李虹(1982― ),女,浙江乐清,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民营企业发展 潘建林(1982― ),男,浙江武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企业管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

上一篇:浅谈网吧市场监管 下一篇:隔离网闸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