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再突围

时间:2022-09-08 01:00:31

中国冰雪再突围

1月8日到13日,第十二全国冬运会在吉林省长春和吉林市举行。虽然参加本届冬运会的男子冰球队有8支,但“冰球难出黑龙江”的局面,实际上并无改变。

1月8日到13日,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在吉林省长春和吉林市举行。虽然参加本届冬运会的男子冰球队有8支,但“冰球难出黑龙江”的局面,实际上并无改变。

除了香港和澳门是当地的纯业余队,剩下的6支球队中,乌鲁木齐队和呼伦贝尔队是临时改换门庭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二线队。十多年前,专业冰球队萎缩到只剩黑龙江一省尚存,“救救冰球”的呼声越喊越无力,现在听来已见惯不怪。冰球金牌“一块算三块”的政策导向在冬运会上并未得到多少回应,于是有人建议,最好冰球金牌也算进全运会,才能调动地方办队的积极性。但项目要发展就得指望全运会,还有更多金牌没进全运会的冬季项目又该如何?全运会“一抓就灵”不是与时俱进的想法。

不光是冰球,冰壶同样没出黑龙江。参加冬运会的冰壶队有9支,除了两支业余队外,其余的也大多出自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和黑龙江体校三队门下。这项被视作中国冬奥潜优势项目的推广普及,如果仅由体育部门主导,现在看来难言乐观。

本届冬运会的竞赛设项和金牌数都达到历届之最。从体育部门来说,比赛项目设置是推广的最直接杠杆,但冬运会的参赛单位虽然有43家,新面孔大多由黑龙江、吉林交流而去的运动员组成。黑龙江、吉林和这三强组成的冬运格局已多年未变,不但缺乏挑战者,其实更缺乏参与者。

即使将眼光投向历史,也会看到另一番景象。本届冬运会速滑馆举行的展览中有这样的老照片:1960年全国冰上运动会的参与者包括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辽宁、宁夏、新疆、山西、陕西等11家省级单位。那个时候,没有“交流运动员”的说法,也没有一块金牌算几块的导向,却有今天难比的热闹劲头。

说起来,正是由于“金牌杠杆”的单一性和强化性,才导致-―些省市砍掉了投入高、“回报低”(全运金牌)的冬季项目。要说冰雪资源,全国不会少到只有黑吉两省才有,这么看,“金牌杠杆”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同样明显。如果仅以冬运会来审视和规划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已有力不从心之感。

中国冰雪运动的产业和大众板块,正是冬运会“金牌杠杆”难以承受之重。在冬运会的赛场之外,这两方面恰恰已有方兴未艾之势。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中,大型商场配套室内冰场已成潮流,爱上滑冰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到冬天,北京周边的滑雪场人满为患,一些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同样有在冬天开展滑雪运动的想法。只是,这样的想法并不由“金牌杠杆”来撬动。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花样滑冰部主任杨东说:“日本韩国喜欢滑冰的孩子很多,但几万个里面才能出一个金妍儿、浅田真央,普及面宽成材率不高。我们的体校相对成材率高得多,但淘汰率同样令家长和孩子望而却步。现在大城市的冰场越来越多,因为兴趣而参与滑冰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的发展模式正处在一个过渡期。”

其实,仅以参加冬运会、冬奥会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成材率”,还是没有跳出“金牌杠杆”的思路。金牌有鼓舞大众的魅力,却不是体育的全部价值,一个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体育爱好的人,一定会受益终身。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眼光和手段应当比冬运会一亚冬会―冬奥会的思路链条更加开阔多元,而冬运会的改革调整,也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去寻找比“金牌杠杆”更多的支点。

上一篇:CBA火爆背后困局未解 下一篇:谁该对上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