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自信的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08 12:53:05

影响儿童自信的因素研究

【摘 要】自信是儿童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里品质,即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拥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获得学习、生活上的成功。从儿童的成长过程来看,影响其自信的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关键词】儿童;自信;内因;外因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s self-confidence

Zhao Jing

(Nianba primary school,Kang county,Gansu 746506 )

【Abstract】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indispensable heart children grow and mature, which is an important non intelligent factor, have confidence in children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herent potential, access to learning, success in life. From the children's growth,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fident there are mainly two asp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Keywords】Children Self-confidence Internal cause external cause

自信是个体自我评价的一种,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自信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童时期,要有足够的自信参与生活和学习,才能为自己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影响儿童自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现在性别、自我效能、自我期望方面的内因,也有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外部因素。

1 内因对儿童自信的影响

1.1 性别差异是影响儿童自信的内因之一

1.1.1 社会塑造。从小家庭和社会对两性儿童行为给予的不同方式的强化是影响儿童自信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家庭中,女孩常受到对其能力保持谦虚的教育,而男孩则因表现出勇敢和自信受到赞许,在这种教育传统和氛围的熏陶下,就容易形成女孩一般比男孩缺乏自信的现象。在小学的课堂上,男同学多能够勇敢的回答问题,而且声音洪亮,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表现自我的欲望强烈。而女同学相对比较缺乏主动性,她们与男同学相比,表现地比较害羞,怕在课堂上出丑,即便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敢大声的说出来,尤其在体育课上,这种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更为突出。可以看出,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女生在教育上的不同方式会塑造出儿童不同的自信心理。

1.2 擅长科目。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男同学比较喜欢和擅长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并且在这些科目上比女同学更有自信,成绩也往往比女生优异。大多数女生则擅长语文、英语、音乐、舞蹈等科目的学习,在这些科目上的自信也强于男生。许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在同一个班级,大多数女生喜欢学习英语,不论听说读写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男生则大多数对英语课不感兴趣,尤其不喜欢记单词,男生的英语成绩难提高成为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可以发现,男、女同学对于不同科目的自信也不同。

1.2 自我效能

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对自身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曾在1977年首次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把这一现象称为“自我效能”。几乎每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会对自己做这件事是否有成功的把握做出一定的评估,在这个评估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原有的处事经验和经历的不同,他们的评价结果和自信程度也往往随之不同。儿童亦是如此。

1.2.1 成败经验。通常成功经验较多且经常得到别人肯定和奖励的儿童,他们的自我效能往往较高,总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做许多事情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做事的主动性和成功率就会提高。反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压抑、责备、打击,且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自卑心理较强的儿童,往往成功的经验较少,失败的经验多,他们的自我效能就低,在做许多事情时就会缺乏自信心,没有足够的勇气,缩手缩脚,甚至产生恐惧情绪,害怕再次遭受失败的打击,做事的成功率就会降低,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阻碍自身的发展。

1.2.2 替代性经验。由于儿童的自我辨别能力较差,他们有时通过考察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伴的行动来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当他们看到与自己相当的那个人成功时,他们就信心倍增,认为自己也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获得成功。但当对方付出很大的努力却失败时,就会降低自己的自我效能。

1.2.3 媒介以及他人的评价。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在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例如,人们在说话时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可当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再听时,会发现录下来的声音和自己平常听到的声音有很大差别,因此,人们就会通过媒介或他人认识自己,获得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进行自我评价,这时,他人的评价就成了自我评价的参照,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1.3 自我期望与理想

自我期望是一个人的本质需要,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想达到的目标,儿童也是如此。但因人而异,个人的自我期望有高有低,且往往呈现出变化的趋势,有很多人刚开始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但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难题或者失败,便会觉得很难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产生失落、无助等情绪,从而降低自我期望。另外一些人由于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正确有效的方法,付出努力后离自己预设的目标越来越近,他们就会进一步把自己预定的目标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自己一步步迈向成功。一个人对自己有了期望,就等于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指南和动力,因此,自我期望对于儿童自信的形成也是相当重要的。

2 外因在儿童自信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1 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自信的影响

2.1.1 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归因方式、心理防御能力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儿童自信的形成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并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父母经常对孩子以棍棒相待,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力,长此以往,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他们的自信,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比如合理的教导,适当的疼爱都会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

2.1.2 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之一,他同时也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往往给予子女更多的尊重、理解,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更融洽,在使用惩罚、拒绝等消极教育方式时更为慎重。相比之下,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则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惩罚也更加严厉。有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严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1.3 父母的职业。父母的职业对孩子的自信也有一定影响。父母不同的职业会使子女产生自豪或自卑的情绪。一般来说,父母所从事的职业较好的孩子会以此为荣耀,在同学面前较为自豪,与此相反,父母从事社会底层职业的孩子会感到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父母的职业也是影响儿童自信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社会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把人的社会交往形象的比喻为“人类历史的必然旅伴”。[2]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都与周围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的成长更是不能离开与周围同伴的交往。他们有向周围同伴倾诉的需要,有得到别人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有向周围同伴求助的需要,因此,他们渴望与同伴建立起友谊,当这种渴望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增强自信,反之,当他们不能在这个团体中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经常处于孤立和受冷落的处境时,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

自信是儿童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里品质,即重要的非智力因素。[3]拥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获得学习、生活上的成功。如果对自己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敢“秀”出自己,就有可能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自信就像是儿童成长和成才的催化剂,能将所有的潜能都充分地调动起来,能将各部分的功能都推动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余毅震等.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

[2] 鄢静.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4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低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之我见 下一篇:小学教育中的虚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