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

时间:2022-09-08 12:27:55

浅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

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概念界定

(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概念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是指影响政策或措施实施的各种因素,反映了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控制的观念、看法和措施。包括企业结构、管理者权责、管理实施者观念态度、管理权责确定方法、管理措施、人事管理政策和方法、外部条件等很多方面。

(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作用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对管理控制的各组成要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各要素在管理控制中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基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影响了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效果,影响了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核心的要素。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中,管理控制环境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企业日益加入到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这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优化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切实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水平和标准,使其符合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的法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不少还停留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特别是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很多企业内部管理,其实是以“人治”为主,还没有形成“依法管理”的正确态度。法规制度的建立没有跟上企业经营发展的脚步,造成在企业内部的很多地方,存在着管理上的盲区和制度上的真空。同时,对企业领导者的约束机制还不是很有效,造成管理者工作的制度化和决策的科学性,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多数企业都是依靠企业内部审核部门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监督。但由于这些部门都是在企业财会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的,经常会受到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监管工作的效果不能落到实处。科学的监督机制需要监督部门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便对企业管理进行正确的监督监管,但很多监管部门的领导既担负监管的职责,又承担企业财务上的工作,这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三)企业管理者权力缺乏制约 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要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实现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管理,实现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在我国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所负责的岗位又大多相互间存在利害关系,如果管理者没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很容易发生现象。此外,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拥有着经营决策、人事任免、日常管理等很多权利,同时,这些企业中对管理者的监督机制经常形同虚设,造成管理者的权力过大,又没有很好的制约,造成了任人唯亲、一意孤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审计部门功效存在缺失 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存在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不清晰的现象,使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审计工作应该是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而进行的,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企业的审计工作只有得到企业领导者的允许后才能开展,即使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也需要将检查情况汇报给企业领导层,而不是针对审计结果,发表独立的处理措施和意见,这使得审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此外,对审计人员权责的监管也存在不少问题,经常出现审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影响审计效果的事件发生。

(五)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要素,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往往把保证产品生产和销售量、实现最大利润放在首位,而忽视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素质不平衡,高素质人才匮乏;人才进出关口不严,人才上升通道不畅通;员工考核标准不科学,考核流于形式;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待遇缺乏弹性,这些都是企业缺乏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表现形式,大大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效果。

(六)缺少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大量运用了现代化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有效促进了企业对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管理,提高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我国虽已引入了这一概念,但由于技术上的落后,使我国企业研制的EPR系统水平还不是很高,难以发挥其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实用价值。此外,EPR技术人才的缺乏,也使得我国企业在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应用上力不从心。

(七)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 我国实行市场化经济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虽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但由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离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造成我国企业难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管理的有序进行。不少民营企业主,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不能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助推作用;有些国营企业主,由于监督监管机制的漏洞,在生产决策中,习惯了“拍脑壳”决定,听不进建议意见,或带头贪污腐化,损害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八)企业文化未建立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比拼的是企业间的文化。缺乏正确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企业管理者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管理秩序混乱、管理理念陈旧,会导致企业文化难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缺少企业文化,还会使员工缺乏归属感,缺乏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九)企业员工素质不达标 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效果的好坏,其最终实施者往往是企业员工,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管理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但由于我国教育存在的历史原因,长期重成绩轻素质,使得企业中的员工素质离现代化企业的需要存在不少的差距。此外,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差距,也是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完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机构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结构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基础,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发挥企业董事会对企业治理的领导地位,发挥董事会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核心作用。二是确保企业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将企业股权有效分散至股东,同时,公司管理者应尊重股东的地位,保证股东的权利,在股东间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三是确保企业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时,具备很强的独立性。并且,还要促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并督促企业管理者和董事会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四是主动实行独立董事会机制,通过董事会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人员形成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核机制 企业管理法规赋予了企业内部审核部门充分的自主性和监督监管的客观公正性。审计部门担负了对企业进行监督评价的功能,因此:一是必须提高审计部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规定,企业必须设立监事会、审计部和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股东大会、总经理和董事会,三者存在业务上的指导。二是扩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除去担负传统审计工作外,还应在上级领导下,主动扩展工作范围。三是必须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关系着企业内部的审计质量是否达标,因此,必须将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高素质人才,及时补充至审计部门中。此外,还应对现有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向法规化、制度化迈进,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具备组织结构明确、权责清晰的管理机构。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可以使企业内部各单位权利和职责得到明确,有利于企业开展信息交流、风险评估等工作,有利于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在设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到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使各单位和各管理者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既能够促进企业运转的正常,又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得到实时的调整。在组织结构设置时,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律规章制度,保证决策、执行、监督三者间相互独立。同时,还应从企业特点、性质、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管理需求等多方面为出发点,合理设置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促进良好工作机制的形成。另外,企业还应根据设置好的内部机构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对其进行合理任务分工,确定好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明确其岗位职责和相互间的关系。企业在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设置时,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使每名职工都能对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做到了然于胸,并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使命,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运转高效。

(四)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间文化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已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也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长期的实践与积累。企业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的力量通过企业文化这一纽带聚合在一起,发挥企业文化对加强企业管理的优势。企业只有下大力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完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我国企业必须重视人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主体地位,以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和制度,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水平的发挥。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在人力资源上的竞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人在发挥着关键因素,脱离了人的因素,任何管理都失去了意义。所以,企业必须探索有效的人力资源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一是建立企业岗位责任制,保证每名员工和管理者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岗位与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考虑在重要岗位人事任免上实行岗位竞聘制度,公开对这些岗位人员进行选拔,保证上岗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民意基础,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态势。三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定期对岗位进行轮换,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四是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岗位素质考核制度,考察员工的履职情况和业务能力,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促进员工事业心责任感的提升。五是建立弹性薪金制度,用物质奖励促进员工改革创新、安于本职的信心,形成能者多劳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理念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的能力和知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企业管理者素质对企业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的影响上。因此,必须使管理者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一是严把重要管理岗位的入口关,确保管理者的素质能力符合岗位需求。对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免,必须体现出公正性和透明性,严防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二是对于现有管理者,企业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考核,检查其岗位素质是否达到标准。对考核中成绩比较差或者民主评议中口碑不佳的管理者,应坚决予以换岗或辞退,通过这种严厉的督促措施,促使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变化发展。三是定期组织企业管理者进行换岗轮训和基层锻炼,积极聘请专家教授到企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授课,组织管理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管理者管理理念的转变。另外,企业还应该设置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管理者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秀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7期。

上一篇:转型时期电信公司预算管理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