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08 12:24:22

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长受到旱灾、冻害、涝灾、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逐渐加剧,小麦冻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小麦冻害是我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发生频繁、面积大、危害重,严重影响和制约成了小麦生产,给广大小麦生产者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冻害的发生原因

1.环境因素小麦的生长环境是发生冻害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气温、光照、水分、土壤质地。越冬期间气候严寒易造成冻害。当气温达到-15℃时就容易造成麦苗冻害。对这种严寒气候下的麦苗管理,重点应以保护好分蘖节不被冻坏为主。越冬期间前暖后冷,冷暖剧变,且高温和强低温的反差较大,小麦体内的水分融化后又突然结冰,造成冻害。冬前偏暖的天气易使小麦生长偏旺,植株幼嫩,抗寒性降低,骤然大幅度降温势必产生冻害。

此外,晚霜冻引起的小麦冻害也不容忽视。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育特点明显改变,已由感温阶段进入感光阶段,麦苗的抗寒性显著降低,一旦遇到晚霜冻的倒春寒天气,植株极易遭受冻害。

2.栽培管理因素(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土壤耕作质量差,麦田垡块大,坷垃多,麦根悬空,这样麦田易通风跑墒,遭受干冻。农谚所说“小麦不怕草,就怕坷垃咬”,其意义就在于此。

播种过早和过晚。播种过早,易形成旺苗,特别是出现暖冬或者发生倒春寒,小麦极易发生冻害。如果是偏春性的品种,冻害情况会更为严重。播种过晚,地温较低,麦苗生长较慢,分蘖少或不分蘖,根系少、扎根盘墩不好,麦苗体内积累的有机养料少,易形成冬前弱苗,越冬前麦苗过小,也容易发生冻害。该类麦田一般不应急于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应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

播种量过大。播种量过大,导致麦田群体过大,单株的营养面积太小,个体发育不良,其分蘖节和叶鞘内养分含量少,抗旱能力差,播量越大,群体越大,麦苗旺而不壮,易受冻害,且受冻程度较重。

播种过浅或过深。播种过浅,种子在萌发出苗过程中会因土壤失墒而落干,出现缺苗断垄问题,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低,抗冻能力减弱,不利于安全越冬,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小麦地中茎伸长过长,使正常情况下不伸长的分蘖节第一节以致第二节间伸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营养物质过多,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冬前难以形成大小适宜的群体,而且植株内养分积累少,抗冻能力弱,冬季和早春易大量死苗,遭受冻害。对这类麦苗,要扒土清垄,使麦苗分蘖节盖土厚度变浅,以促进麦苗根系健壮生长。

3.品种因素不同品种的小麦,其发育特点也不同,表现在发育进程有快有慢,霜冻来临时,遭受冻害的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认为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和春品种。

二、冻害的预防措施

1.适时适量播种小麦播种时,要根据所在地区和当地土壤肥力情况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半冬性小麦品种播种要适当早一些,一般在10月5~15日播种,播种量7~8千克/667平方米;弱春性小麦品种要稍晚一些,一般在10月20~30日播种,播种量8~10千克/667平方米。无论半冬性小麦品种,或者是弱春性小麦品种,播种时还要看当时的天气和土壤墒情,若气温较高、土壤墒情较好,适当晚播2~3天,用种量减少1~2千克/667平方米;反之播期适当提前,播种量也适当增加。

2.看苗管理

(1)“旺苗”的管理。播种偏早易形成“旺苗”,这种旺苗一般是假旺苗,若冬前不管理,到越冬前或越冬后就会逐渐衰退成弱苗,即所谓“麦无二旺”,对此应进行适当镇压或深锄,并在浇越冬水时追施5~7千克/667平方米尿素,年后即可转为壮苗。

播量偏大形成的“旺苗”,即地力并不太肥,只是由于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而造成的群体大、苗子挤、窜高徒长、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这类麦苗下部小穗多,基部茎节细软,容易引起冻害并倒伏减产。对于这类麦田应进行划锄、深耘,可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达到促进根系发育、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个体发育,控制群体的目的,并在浇越冬水时追施5~7千克/667平方米尿素。

施肥量偏大形成的“旺苗”,即因肥力好,施肥量大而形成的旺苗。该类麦苗生长快、生长势强,分蘖多,有机养料制造的多,但消耗的也多,积累的缺少,冬前徒长形成旺苗,一般到11月下旬,单位面积的总蘖数就可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若遇暖冬,年后继续旺长,易遭受冻害;遇冷冬则冻害严重。对这类麦田要及早采取措施,当发现长势强,分蘖过猛时就要设法控制其生长速度,控制的办法是深中耕断根。

(2)“弱苗”的管理。因播种偏晚、土壤墒情太差或底肥不足造成的黄瘦苗,由于体内糖分积累少,易受冻害。对这类麦田,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要结合浇水,中耕松土,施速效氮肥15~20千克/667平方米。

3.选择抗寒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高产、优质,还要考虑品种自身抗逆性的强弱,特别是抗寒性的强弱。春性品种若遇“暖冬”天气,会提前完成春化阶段,抗寒性大为降低,冻害将会难以避免。选用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必须在霜降以后趁墒播种,如果播期过早就有发生冻害的潜在危险。

4.适时冬灌一般壮苗浇水的适宜日平均气温3℃~5℃,此时“夜冻日消,冬灌正好”。越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地面积水,遇到低温结成冰层,使植株地上部分受冻,麦苗窒息而死。冬灌后土壤水分充足,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还可以促进越冬期小麦苗的根系发育,巩固健壮分蘖,有利于幼穗分化,并为第二年返青期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另外冬灌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冬灌一般可增产20%以上,冻害严重的年份增产幅度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旺苗一般不缺肥水,不应进行冬灌或推迟冬灌时间;弱苗、不分蘖的苗不宜冬灌,以防止淤苗、凌抬、受冻伤害麦苗;壮苗越冬水浇灌过晚,可能会造成凌抬死苗。

5.防治严寒和晚霜冻害

(1)适当深播。冬季最低温度骤然出现时,土壤表层的温度最低。在土壤上层,每向下深播1厘米,温度大约升高3℃~5℃,如果能深播到4~5厘米,分蘖节所处的环境温度大约比表土高10℃。

(2)盖土保温。严冬时在麦苗上盖上1~2厘米厚的土或有机肥,可以加深分蘖节的深度。只要分蘖节深度在3厘米以上,即使在平均最低气温15℃的情况下,分蘖节也不易被冻死。

为防止气候严寒麦苗发生冻害,还可以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先深播浅盖抓住壮苗,越冬时再盖土防寒,并适时浇越冬水,效果会更好。另外,针对晚霜冻害,总结出以下防治措施。

(1)选用抗冻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2)及早追肥。小麦早春施肥,可以弥补冬季地力消耗,增加养分积累,促进麦苗返青生长,抗御或减轻早春冻害,尤其在冬季气温高、麦苗持续生长、地力消耗大的年份,早春施肥尤为重要。

(3)适时划锄,促其生长。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可起到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和增强麦苗御寒能力的作用。实践证明,一般划锄后7~10天,白天5厘米土层内平均地温可提高0.5℃~1℃,对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十分有利。

(4)镇压控旺,确保小麦稳健生长。早春对麦田镇压,可以粉碎坷垃、弥合裂缝,使麦根与土壤密接,防止冷空气侵入而伤害麦苗。同时,镇压还具有提墒作用,可增加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有利于缓和低温冷害。

(5)适时适量浇水。在寒流到来之前提前浇水,是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的有效方法。浇水可增加植株附近的空气湿度,提高了露点温度,易使水汽凝结放出潜热。在霜冻前5天内浇过水的效果最好;在霜冻前5~10天内浇水的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霜冻前10天以上浇水的几乎没有防冻效果。没有浇水条件的,可在寒流到来时,及时熏烟防霜,也有一定的防冻效果。

(6)化学调控技术。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可喷施壮丰安或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667平方米,均匀喷施,可抑制麦苗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同时,加强麦田中后期病、虫、渍害防治,预防早衰,夺取丰收。

上一篇:种业保险让农民、种企不怕灾 下一篇:浅谈如何拓展农村卷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