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09-07 11:43:11

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年来,犯罪现象愈演愈烈。中学生犯罪不仅给本人、家庭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也会影响整个未来社会。以下本人就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外在原因作浅显分析。

一、家庭消极因素的影响

1.父母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父母被称为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影响。在农村,中学生的父母大多知识层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甚至有些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的父母经常向孩子灌输如“金钱万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不良的思想意识,影响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目前,农村中学生的父母几乎都出外打工,有的把孩子单独留下、有的把孩子留给年迈的老人、有的把孩子托付给亲戚,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孩子或疏于管理、或教育方法欠妥、或管理不严,甚至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为所欲为,乃至恶性发展,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教育缺陷的影响

1.学校教育的片面

当前,大多数农村学校仍然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致使许多学生道德水平低下,法律常识欠缺,头脑中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这是导致中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2.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欠缺

目前,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本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品德修养,但是,涉及的法律内容太少,只有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下册中略有提及,除此之外,从九年级到高三几乎只字未提,造成了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形成了法律的盲区,学生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也是导致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我校学生多次在宿舍聚众抢劫,被老师抓住后,他们认为给老师承认个错误、退回受害人的钱物就算了事等等,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违法犯罪行为,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呀!

3.学校教育体制不够健全,学生流失严重

农村中学学生普遍流失严重,而流失生思想相对落后,自控能力较差,一旦流落社会,远离了老师和父母的视线,往往容易突破道德防线,走上犯罪歧途,之后,又回头向在校学生伸出黑手,危害在校学生,成为学校的一大公害。

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1.不正确消费观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膨胀的物质欲使一些中学生丧失理智,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如,在我校,盗窃财物事件常常发生;夜晚,闯入宿舍聚众抢劫的大有人在;在校外,学生被敲诈勒索,时有发生。

2.文化糟粕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电视、电脑等多媒体的普及,黄色、暴力等影视制品和暴力游戏粉墨登场,尤其在农村,随着网吧、歌舞厅、酒店等相继出现,许多中学生大量涌入,黄色、暴力等文化糟粕对学生的毒害极深,从而导致一些中学生走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四、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要有效杜绝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思想品德教师任重道远,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1.实行教学改革,提高知法水准

上面已经提及,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本涉及的法律知识太少,造成学生法律知识欠缺。为了有效预防犯罪,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改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进行思想品德课本改革。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本每级都要适当增设相应的法律内容,并且在内容的设计上,从初一到高三法律知识要不断扩大。务必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能切切实实懂法、知法、守法,使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守法公民。另一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思想品德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法律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案例教学,举办模拟法庭,争取做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营造懂法、守法的氛围,逐渐增加校园法律文化的积淀,形成很深的法律文化底蕴,为中学生守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2.重塑校园文化,净化校园环境

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要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校园第二课堂,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黑板、墙壁等办专栏、墙报,积极进行法制宣传,推行古代经典文化(如孔子、老子、孟子等育人精华),争取占领课外阵地,控制不良文化的传播,净化校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文化靠拢,为预防违法犯罪打下坚实的基础,把他们培养成素质高雅的学生。

3.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防止学生流失

农村中学生犯罪的主力军之一就是辍学学生。为了有效抵御此类犯罪,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全面关心所有学生的思想,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调皮学生及留守儿童的思想转换工作,多谈心、多交流、多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改掉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形成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从而减少辍学数量,降低学生犯罪率。

4.推广法制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思想品德老师要积极推广法制教育,除了上思想品德课外,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普法活动,如聘请公安司法机关进行法制讲座、看法制教育的影片、在学校进行法律知识竞赛、奖励守法优秀青年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守法氛围,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杜绝学生的违法犯罪,确保校园的安全。

5.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能力

农村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相关知识更加欠缺,思想品德老师要举办自护知识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受侵害的概率,比如,要教会学生在面对别人侵害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万一不能逃脱,便想法同其周旋,要留意案犯特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又如,教育学生不要进入“黑网吧”、舞厅以及酒吧等。

6.注重道德教育,抵御糟粕文化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强化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远离“黄、赌、毒”等不良文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克服“拜金主义”,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这也是思想品德老师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总之,中学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兴衰、社会安稳局面的形成。当然,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以求构建立体化的多维教育网络,从根本上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篇: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教好中学数学中的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