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工程市场机遇

时间:2022-09-07 08:23:55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工程市场机遇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焦点。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纷纷出台了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提振经济,基础设施投资成为2009年和2010年各国财政刺激计划中最大的支出。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于5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国商务部、住建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领导阐述了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合作方面的见解。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产生的综合效益远大于其本身的投资效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复苏、增长的有效抓手。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发展变化,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信息化、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规模和流动速度都在不断提升,对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新签合同额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陈健副部长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合作领域;二是建立完善合作机制;三是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四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克劳斯・罗兰德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开始重组,导致融资条件发生变化,金融机构的可供资金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是在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带领下走出衰退的。面对纷纭变化的国际形势,国际机构也在做出相应的调整。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不过,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譬如,如何保证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性;如何改变公共投资不足的现状,吸引私人投资,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活力;以及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其提供的服务,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直接带动能源、原材料、金融保险、公共服务等多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投资和消费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经过长期发展,虽然已经比较完备,但面临设施老化等问题的困扰,需要升级改造,各种形式的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不断扩大;而发展中国家正不断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推动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中国投资推动非洲经济复苏 下一篇:国际EPC工程物资采购风险分析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