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报纸的杂志化”

时间:2022-09-07 07:52:53

试论“报纸的杂志化”

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读者的读报行为较以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基于报纸内容的庞大、版面的众多而产生的选择性阅读和分阶段阅读。这种变化也对编辑的采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报纸杂志化”也就成了必然之举。

一、何谓“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①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②

二、报纸杂志化的表现

杂志化的新闻报道,意味着报道的内容更深入、更完整、更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目前报纸杂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杂志化内容

(1)杂志化封面。各类报纸大量使用新闻图片,造成视觉冲击。以照片和标题为主的版面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版面信息量和冲击力的统一,其所营造的版面氛围,传达着一种大气的意境美。《东方今报》在这方面就非常明显,比如其关于为被拐儿童找妈妈的新闻,报纸封面将几十名被拐儿童的照片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地排列出来,这些表情神态各异的婴儿占据了整个头版版面,“电视化”效果非常明显,着实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2)杂志化副刊。副刊杂志化是报纸副刊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避免与正刊形成正面冲突,副刊必须寻求符合自身的内容定位,形成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为了与电子媒体争夺受众,作为纸质媒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又必须诉诸视觉效果的增强,摒弃传统的新闻报道与文艺副刊的传播模式,而采用杂志的一些手法和方式无疑赋予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副刊以良好的生存能力。③

2.杂志化包装。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杂志化报纸除了要加强内容的深度,同样要注重形式的包装,设计出读者阅读方便、美观大方的报纸风格,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读者的眼球。在电子媒体时代,尤其是在互动性良好、多媒体表现力的网络媒体出现后,严谨、保守的精英文化式样日益面临主张消费、娱乐、刺激的大众文化的冲击和挤压。不注重包装的传统的报纸,在读者的眼中日益显得呆板、陈旧。

3.杂志化编排。采用导读版式,处处以人为本。美国报纸设计界认为,好报纸应该像一幅地图,读者能顺利地找到所需到达的位置。④头版导读是引导读者找到所需内容的重要通道,甚至一些报纸的内页也专门设置导读。除了索引功能之外,导读还能增加头版有限版面空间内的信息含量。目前绝大部分都市报都采用了头版设置导读的办法来引导厚报时代的读者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来满足其各自不同的阅读目的。

三、报纸杂志化的核心

报纸杂志化的核心是深度报道。调查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主流需求,大体经历了从“解闷”到“解气”再到“解惑”的嬗变过程。《中国记者》总编辑陆小华在2003年年初有过这样的论述:“杂志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对知识作分类、整理、整合。所谓报纸操作手法的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这就构成所谓深度报道。”⑤

当代读者对于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新闻事件将会产生的影响,有时较之新闻事件本身更感兴趣。而且读者往往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作出自己的判断。日本《读卖新闻》扩版之初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即使在信息时代,读者需要的也不是信息的洪水,而是以正确的方式接收有用的信息。因此,对泛滥的信息加以“交通疏导”,将新闻背后、新闻事件深处的东西反映出来,更是报纸的任务。充分地运用背景资料、对事实加以分析解释,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使新闻事件的内在原因和深层意义显现出来,使之为人所理解,是一般的报道所不能企及,更无法取代的。其实质,就是新闻信息的高度饱和与新闻分析的高度饱和。

四、报纸杂志化的影响

“报纸杂志化”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时间成了最时尚的话题,然而杂志化绝非等同于杂志。从本质上而言,杂志的传播功能与效用与报纸有着极大的差异。由于出版周期较长,杂志的时效性要求较宽容,刊载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定位也比报纸更加明晰,在传播符号的运用、版面编排上更加讲究、丰富。从报纸的运作可以看到,报纸还是应充分保证每天新闻报道的及时性、深度性、丰富性,同时即使是各种专刊和副刊也应保持某种新闻性。否则,报纸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最根本的意义了。

但目前报纸杂志化趋势中却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消息不多。消息真正成为版面的主要角色,可以大大增加新闻信息量,使读者广知天下大事,如果少了消息这个报纸的主体,报纸将不再成为报纸。二是专、副刊多。专版不再登新闻而专登生活、知识、法律、修养、文摘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样没有或缺少新闻性,这就必然冲淡和削弱了报纸的新闻性。这种特征使副刊的独立性愈来愈突出,专副刊不再是正刊的延伸而另外变成了一个中心。更加突出的一个表现则体现在编排手法上。专、副刊版面独立成叠以与其他版面区分开来,版序也打破传统报纸的排列方式。三是大特写多。一般大特写洋洋洒洒占据半个版或一个版,再加上同样占据如此之多版面的广告,必然会压缩新闻在版面上的席位。不仅如此,就此类文章内容而言,不少东西并不新鲜。⑥

报纸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以传播新闻为自己的天职。从受众心理看,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是新闻消费。可以这样说,没有新闻也就没有报纸,没有新闻也就没有读者对报纸的忠诚。然而,“报纸杂志化”恰恰忽视了报纸新闻性这一至关重要的特性。

要克服“报纸杂志化”的不良影响,并不意味着报纸只能刊登新闻,不能刊登其他内容。关键在于办报人应该把握这个“度”,对于非新闻性稿件要适可而止,但也不意味着报纸不能向杂志学习、向杂志借鉴。和报纸性质比较接近的新闻杂志就是非常值得报纸借鉴的。报纸的深度报道就是借鉴于杂志而且颇有成效。但从总体来说,报纸应在加大新闻信息量的基础上再借鉴杂志的优势,才是长久之计。

注释:

①⑤王静:《厚报时代的杂志化趋势》,《新闻实践》,2004(1)。

②倪燕:《新兴财经报纸杂志化趋势解析》,新思维网

http://yshenfeng.252.cnwg.cn/html/2005-5-12/2005512212818.htm

③王静:《现代报纸副刊发展之路:专刊化、杂志化》,传媒投资网

http://www.woxie.net/article/list.asp?芽id=2743

④王建胜、沈爱国:《中国报纸引进西方报纸版面设计理念增强三种意识》,《今传媒》,2004(7)。

⑤曾嘉:《评“报纸杂志化”倾向》,新传播资讯网

http://www.woxie.com/article/list.asp?id=155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宇

上一篇:主持人与受众关系新论 下一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