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与受众关系新论

时间:2022-04-15 01:01:16

主持人与受众关系新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人节目在我国广电传媒的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大众的宠儿。主持人节目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是改革开放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这种传播形式的根本特点在于,节目的传播者即主持人是直接面向受众的,它将人际传播的优势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嫁接”到一起,非常注重与受众的直接交流,吸引受众的参与。按照传播学的循环互动理论,主持人节目正是克服了传统节目所采用的“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在从传者到受者的线性结构中加入了受者的互动与反馈,更加注重传播中人的色彩,因此才建构了较为科学完整的传播模式,并由此获得了大众的青睐。

进入21世纪,互联网节目异军突起,并以其更为便捷的时时互动与交流,吸引了数以亿计受众的眼球,广电传媒的主持人节目由此受到冲击。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国家步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传媒形势下,科学审视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主持人节目能否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从某种角度说它还关系到人本主义发展观能否真正实现。

主持人节目的交流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直接的交流和参与,也有间接的、模拟的交流和参与。主持人作为与受众发生直接联系的中介人物,节目所传播的信息,要阐述的思想,想表达的感情,需营造的气氛,以及节目内容结构的衔接转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借助主持人来与受众沟通的,而那些直播热线谈话节目或现场讨论节目,更是主要靠着主持人来驾驭和控制节目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已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与受众的三种关系。

一、传受关系

认识传受关系的核心意义就是科学认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位置,即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众是具有能动属性的传播体。受众作为接受者所具有的主动权表现在三个层次当中:

1.受众对节目有选择权和拒绝权。他们不仅可以在电子、印刷等多种大众传播中进行选择,也对“空中大战”般纷繁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做出选择。节目是传播者制作的,播出之前的主动权应该说是在传播者手中,然而节目一旦播出,看(听)什么,不看(听)什么,看(听)多长时间,主动权可就转移到受众手中了,受众的遥控器锁住某个频道(率)就是选择了这个节目,同时也就是拒绝了其他节目。

2.受众对节目的理解和评价具有主动权。节目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只有在受众的接受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即便他选择了这个节目,但是他对节目的理解和评价具有主动权,媒体的传播目的只有在与受众的互动中才能得以实现。

3.受众具有节目的参与权。作为一个能动的社会主体,受众具有积极的参与愿望,但其前提是在大众传媒成为可以“触摸”、可以信赖的朋友时,才有这种愿望和行为。因此,要求传播中的主持人亲切平易,具有交流感。只有这样,受众才能真正参与到节目中来,平等地与主持人沟通交流,共同讨论大家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受众决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众对于促进节目发展具有推动创作的作用。作为节目与受众的中介人物,主持人必须对受众这个传播对象及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受众、热爱受众、服务受众,真正有“受众意识”。

二、服务关系

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用个很通俗的比喻,可以说是“鱼和水”的关系,如果说主持人是鱼,受众就是使鱼儿得以存活并能健康成长的水。主持人离不开受众,倘若没有受众接收节目,主持人的努力就成了无用功;假如不从受众中汲取营养,节目就可能脱离现实,节目质量就会滑坡;如果没有受众意识,没有真诚的服务,主持人必然遭遇受众无情的指责……理论和事实都告诉我们,一个主持人不重视受众的支持,不理睬受众的批评,不真诚地为受众服务,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方向和根基,也就像离开水的鱼――无法生存,节目和受众都不会再需要他。

1.主持人应提供高格调、高水平的服务

主持人的服务应是高格调、高水平的服务。首先,这是由我们广播电视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主持人的服务是主旋律引导下的服务,主持人要善于把满足受众的需求跟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结合起来,服务中不忘引导,不忘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根本。其次,高格调、高水平的服务也正是受众的本质需求。我们必须注意到受众的收听、收视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况且,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培养和锻炼了受众的分析能力。如果节目中大多是同一层面信息的平面增加和量的堆积,就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的深层探知心理和参与愿望。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还从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出发,谈到人在交谈中的普遍心理,“一般的人是不想去听一个并不比自己知道得更多的人的议论的。”这种心理在人们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就显得更为典型,人们希望主持人是略高自己一筹、又亲切随和的朋友。主持人的服务既要兼顾不同的受众层次,更要满足受众新的、深层次的需求。再次,主持人有条件为受众提供高格调、高水平的服务。大众传播是一种集体化传播,是节目制作群体的智慧整合,有大众传播机构丰富的信息储备和传播技术优势,有社会受众的广泛参与支持,“万事俱备”的节目主持人,没有理由不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2.主持人应结合受众需求,提供真诚服务

在节目制作的各个阶段,主持人都应本着真诚服务的态度,无论是节目的选题、策划,还是节目的构思、表达,主持人都应从受众实际出发,为受众提供真诚、满意的服务。不仅题材的选择上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还要善于从普通事迹中发掘闪光点,引导受众关注催人猛醒、使人奋进的人和事。同时还要从受众出发,从各方面考虑到受众的心理习惯和接受能力。

主持人的服务是否真诚,在节目内容里,在表达方式上,在语气态度中,都有许多可以让人“圈点”之处。有的主持人动辄“你们农民……”“你们民工……”“你们农村……”称谓中不由得带出歧视的味道,究其原因,有的虽有尊重受众之心,却因缺乏训练和经验而不到位;有的却是因为头脑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受众观念”,内心里强烈的“优越感”使其“高人一等”的想法不经意地表现在其眼角眉梢、举手投足之间。

三、伙伴关系

主持人,因其工作特征而备受社会关注,他们是社会名人行列中的成员,往往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受众在主持人身上寄托了太多的、理想化的审美期望,他们一心认为主持人应当尽量“完美”,对主持人既关心又挑剔,加之某些媒介的“炒作”,结果,主持人可能会被“包装”和“炒作”得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尽管如此,主持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要自尊自大,把自己凌驾于千百万受众之上,也不要禁不起受众的批评,要本着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来自公众的“捧”和“骂”,真正把受众作为自己不可须臾离开的良师益友。

1.以“平常心”面对“捧”和“骂”

一个主持人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同、肯定、喜爱和赞扬,当然与其自身的客观条件、主观努力有直接关系,但任何时候主持人也不能忘记这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尤其在成功的荣耀面前。人们通常认为,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严峻的考验,笔者以为对于主持人,也许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必须闯过的第一关。由于主持人是节目与受众联系的“出场人物”,受众自然把主持人看作是节目的灵魂,而把节目的成败系于主持人一身,于是节目一旦成功,掌声、鲜花和“追光灯”就全都集中在主持人身上。因此,从主持人这样一种特殊的工作状态来说,能禁得起“捧”,是面对受众时首先要过的一关。

满招损,谦受益,批评本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剂良药,是事业上明确方向、求得最佳效果不可或缺的外在动力。正确对待批评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对于主持人,就显得更为重要。

主持人工作是为大众服务的,理所当然要接受听(观)众的“评头论足”。然而,正因为主持人工作是寄托了受众美好理想的职业,人们往往对主持人寄予过高的要求和希望,当受众不够成熟时,一旦发现主持人的表现使他们失望,批评指责就可能铺天盖地而来。而且,越是下工夫“包装”的主持人,大家的期望值越高,被挑剔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由于受众数量巨大、成分复杂,因此来自受众的批评,既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既有“一语中的”使人顿开茅塞的,也有不着边际让人“如坠雾里云中”的;既有和风细雨的,也有暴风骤雨的……因此,正确面对形形的批评,是主持人与受众关系中必须过好的又一关。

2.视受众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主持人是电台电视台的门面,因此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社会阅历。但是,天下的事情千千万万,怎么可能样样都懂?对此,节目主持人可借助社会力量丰富自己的头脑。要真心实意地与受众交朋友,不仅做到在屏幕上与观众交流,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百姓,在节目选题、新闻角度等方面和受众坦诚交流,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无数事实已经表明受众给予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关心、支持、喜爱和信赖,成为节目有形无形的“智囊团”。借助他们的力量,主持人开阔了视野,节目也有了深度。

随着互动与反馈理论研究的深入,新的传播理念不仅注意从传播者角度抓节目质量,而且更注意从受众实际接受效果的角度来调节控制传播。在主持人节目中,受众对主持人的态度、评价,是影响节目收视率和收听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与受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以受众为本,在与受众的真诚互动中打造“鱼水深情”!

(作者单位:锦州市辽宁工学院文化传播系)

编校:施宇

上一篇:地方报纸与地方文化 下一篇:试论“报纸的杂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