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学在中国馆的具体运用

时间:2022-09-07 06:01:38

构成学在中国馆的具体运用

一、构成与设计 1.构成的定义 构成从广义上来讲,是作为一般的结构、构造来认识的。从造型上来讲,指美的关系的形成,被称作构成设计或构成艺术。我们肯定它是一种造型活动,是从设计角度来研究形态创造的理论。在现代设计中,通常是运用现代工艺和材料的有利条件,利用空间与形以及形与形的组合关系表现线面所构成的光、色的聚散、开合。在视觉艺术范畴内,我们把构成的概念归纳为:构成是研究如何将造型的诸多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将其组织成富有美感并富于视觉化和力学观念的形式。 2.设计的定义 “设计”英文名为“Design”,《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设计的解释为:布置、布局、安排、构思、意图、计划、特定目的等①;《辞海》中“设计”的解释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②。”设计也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设计的发展有一个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观念演进。其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重组资源,探索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它是工业产品、人居环境、沟通、服务等前期方案与表达方式,是人类造物活动的重要部分,其承载媒介有文案、图形、模型、软件与多媒体等,以构建“人类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为最高追求。 二、构成学在中国馆中的具体运用 2010上海世博会已经圆满结束,它凝聚了全球闻名与人类的智慧,无论从历史、人文、科技、艺术任何角度,都值得我们一次次细细品味。现从构成学角度——色彩渐变构成、色彩节奏、色彩心理、立体构成、垒积构造、肌理等方面来解析构成学在中国馆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色彩构成的运用 色彩构成(Interactionof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③。建筑具有地方特点,同样色彩也具有地域性。而建筑的这种民族或地方性一方面就是通过色彩来体现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色彩偏好,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色彩偏好,一个民族同样有一个民族的色彩。中国馆的色彩设计正是在基于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民族特色,从色彩构成学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中国馆的红色是从百余种红样中精心选择而成,它是由有略微差别的七种红色组成的,并由上到下通过渐变的手法由深到浅,在白天和夜晚不同的光线照射下,形成具有统一、庄重、大气的红色,这样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1)色彩渐变的运用 明度推移构成设计又叫明度渐变构成设计。它是将色立体纵向轴中所表示的黑、白、灰明度渐变关系用色彩构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秩序美感。将图形设计的结构美和形象美相互结合,使单一色相的明度变化产生空间及量与质的变化,形成一种层次丰富多变的和光线放射的效果,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理想的、幻境般的色彩佳境④。中国馆层叠出挑的斗冠造型决定了它的“外衣”势必会绝大部分处于阴影下,同时,越往下,颜色就会显得越深。上亮下暗的视觉反差,会令中国馆显得“头轻脚重”,伴有轻飘飘的错觉,而与中国人常常希望建筑能够巍然不动的意愿相悖。因此,横梁上的“中国红”从上到下就是通过明度渐变的手法,依次由深至浅,颜色既统一又有微妙的变化。“颜色虽然有深浅,但是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观众看到的中国馆整体颜色是一致的。” (2)色彩节奏的运用 节奏,原来是专指音乐中节拍的快慢变化和音乐运动的秩序。现在我们用它来表示色彩构成中各种要素的运动秩序和色彩的节奏。在色彩设计中,颜色的面积、位置、形状和肌理等要素,常常通过变化其大小、多少、方向和疏密等状态,或给这些变化一定的秩序,便可产生一种新的色彩节奏和理想的色调。同时,改变色彩的面积、位置、形状和肌理要素的不同节奏,又能表现出不同的色彩运动秩序,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在同一视场内,颜色的相处,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面积的体量关系。不同面积的比例和不同的面积秩序,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即是色彩面积的节奏。在色彩面积的节奏变化中,颜色面积的大小和多少,以及面积的秩序变化是两个主要的决定要素⑤。中国馆的特点是节奏感、构架感比较强,它那一组大气温润、沉着不失艳丽的“中国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它是由4种红色组成,这四种红有不同的配比,主要是三号红,就是四根大柱,还有横梁上端几个主体的红色,它的面积最大,其他的面积分别是占20%、15%、5%,这样就形成有节奏的建筑体。针对特大型红色建筑会导致的视觉补色残像现象的问题寻找消解技术,红色形成节奏就是消解残像的一种办法,由于有红墙的地方全部处在背光位置上,红色一处在背光位置上就发黑,所以色彩设计师就必须要处理软化这个红。 (3)色彩心理的运用 色彩心理是客观色彩世界引起的主观心理反应。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色感的同时还导致某种情感的心理活动。红色在光谱中的波长最长,穿透力也最强。它在人的视网膜后方成像,所以有一种扩张感和紧迫感。在心理上易引起强烈的兴奋感。饱和的红色给人以一种充实饱满的力量感,它生动而活跃,富有刺激性、热情奔放的性格。红色在中国人的色谱中,象征富足、文明、吉祥与进步,是一种吉祥的色彩。所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馆的色彩就选用了鲜艳的红色⑥。#p#分页标题#e# 三、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等⑦。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中国馆的空间形体设计运用了立体构成手法,它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创造性的完美演绎,使得它的建筑语言简练而直率,传统建筑的繁复性更加简约化,整体建筑更富有时代气息。 1.斗拱的抽象(立体构成)的运用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立体构成手法在中国馆的设计中被完美地并具有创造性地演绎,它将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抽象化、简约化的概括。通过此手法传统建筑构件的繁复度大大降低,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性。现代建筑所追求的通透感、公共性、开放性在这里得以完美实现,同时它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与大众的亲和力。层叠出挑、居中升起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乘风而起的动感,身披红色“外衣”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中国馆的构思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斗拱造型,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斗拱在屋顶及柱间承担传递荷载和承挑出檐的重要功能。它的使用,成功地解决了剪应力对梁架的破坏性问题,同时加深了屋檐外挑的深度及高度,有利于保护墙体,并且使建筑外观益加优美。同时它又起着很好的装饰作用,以其优美壮观的造型使其在美学及结构上拥有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体现出了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构造精巧细致、造型美观的斗拱,以其自身的轻盈细小与屋顶坚实厚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叹为观止。此外,斗拱还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斗拱就好象一个个的音符。正是有了它的存在,这支“凝固的音乐”才幻化成一曲曲美妙动听的乐曲,演奏在中国古代艺术的浩瀚殿堂之中。 2.垒积构造在中国馆中的运用 把硬线材料一层层堆积起来,相互间没有固定的连接点,可以任意改变的立体构成,叫垒积构成⑧。材料之间之靠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维持形态。特点是易于承受向下压力,若横向受力则很容易倒塌。用硬线材,按一定的造型规律及艺术法则将线材垒积起来设计、塑造立体造型的构成。我们塑造立体时追求一种运动感、力量感、韵律感,就需要利用构成单元在位置上或方向上的变化,或排列或穿插,或渐变或重复,或螺旋或发射中国馆是由斗拱层层悬挑架空升起、居中矗立,构造排列井然有序。其“东方之冠”外观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东方之冠”概念的经典诠释,是中国馆形象最终树立在亿万观众心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四、肌理的运用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造型要素包括形态、色彩与质感,而有关造型材料和质感的研究是造型构成的重要部分。也指不同的材料所具有的不同视觉特征及触觉特征⑨。中国馆灯芯绒状垂直肌理的金属红板是专家组从20多种不同肌理的金属样板精选而出的,外墙肌理板的选择,不仅使中国馆的“外衣”更富有质感,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大气温润、沉着不失艳丽的印象。“‘中国红’建材色谱研制与建材外观肌理”层面,主要研究色谱系列与最佳建材表面肌理结合的问题,以便使建筑体呈现出应有的分量感。 结语 总之,构成原理在设计中的运用还很广泛,以上关于构成应用的几个方面仅仅是该文章的粗浅论述,构成原理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当中,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构成原理,不断地去追寻它的潜质,从而提高人们对它渗透到设计灵魂的认识。

上一篇:房屋建筑质量提升途径 下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监管问题与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