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的差距

时间:2022-09-07 05:48:23

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的差距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3000)

摘要:2011年7月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上榜企业达69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然而,中国的企业在与发达国家企业赛跑的过程中,仍暴露出不小的差距,中国企业在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均显落后。乐观的是,中国的许多行业以快于美国几倍的速度正飞速发展,前景可人。

关键词:《财富》500强 盈利能力 国际竞争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026-02

今年,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共有69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司数量排名世界第二,比上一年增加了15家公司,这也是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8年上升。

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2002年最高峰的198家下跌到今年的132家。日本虽然从世界第二落到世界第三,但仍有68家企业入围,日本曾在1995年最高峰时达到148家入围。法国、德国、英国分别以35、34、31家排在第四、第五、第六。

这些光鲜数字的背后却仍有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间的差距,就如同此前GDP所反映的事实一样。2011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全年GDP首次超过日本。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GDP排名上逐年超过发达国家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升至世界第二。许多中国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中国下一个超越的目标就是美国,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然而,虽然中国GDP总量超过了日本,但人均数字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国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1美元收入的标准。

对比中美上榜企业,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存在差距。就中国的上榜企业来说,除了垄断性行业的银行、通讯、石化行业的企业利润比较高(50亿美元以上),其他企业的年利润大都在20亿美元以下,39家企业年利润在10亿美元以下。

就69家中国上榜企业的利润额分布来看,利润额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总企业数量的13%,而10亿美元以下的企业则占到56%的大比例。

相对的,对美国132家上榜企业分析来看,利润额达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占比22%,比中国高9个百分点;10亿美元以下的企业仅占28%,是中国的一半。

就营业额50亿美元以上企业的行业分布来说,中国的企业分别为:中石化、中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海油、交通银行,全部集中在银行、能源、通信等资源垄断性行业。细数中国上榜企业中的民营企业,除台湾的企业外,只有华为、沙钢和联想。在美国上榜企业中29家利润额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中,只有7家来自这三个行业。美、日、欧等国家企业比较平均地分布在能源、银行、汽车、通讯、电器、商业百货等行业,其中有不少是制造类企业,且私营企业比例高,完全不同于中国国营企业独占鳌头的情况。

尽管中国企业在不断挤入500强行列,但人均效率低下的缺陷仍伴随着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成熟的发达国家企业之间仍有差距。

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远没有进入五百强的企业数目攀升地那么快。未来,真正考验中国国企竞争力的将是海外市场。此前,中国的国家化战略让国有企业在国内享受垄断地位,以慷慨的银行信贷补贴他们,从而使这些企业在外国同行面前展示优越的财力。然而,仅仅依靠现金储备,中国企业无法在海外发达市场长久立足并盈利。在这次500强中的中国企业,除了华为等少数公司,其他企业90%的市场都在国内,在国内的垄断环境内,实现盈利易如反掌。反观美、日、欧国家,他们的大多数500强企业的制造基地遍布全球,市场更是如此,典型的例子有可口可乐、耐克、日本汽车、德国汽车。

除了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低下也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弊端。近年来,生物、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行业的许多技术突破都在美国产生,美国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催生了一批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计算机软件、半导体芯片、环境工程、生物制药等产业不仅涌现出一批大公司,且这些公司在500强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谷歌、苹果等等。在中国大陆的61家上榜企业中,只有华为一家企业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其他企业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企业守着广阔的国内市场,便缺乏创新的动力,不会积极发展新技术新工艺。而中国的邻居韩国和日本,国内需求有限,便积极发展技术核心产业,才出现了日本汽车占领世界市场的神话。

中国企业在管理能力方面的差距更大,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过多,长期处于竞争不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我国国有净资产收益率为6.9%,而非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利润率则为11.7%。国外的大企业普遍实行钱权分离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保证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在最反映管理能力的商业百货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没有一家商业百货公司能进入500强,而美国的沃尔玛在500强中排行第一,法国的家乐福排行32,英国的特易购、德国的麦德隆都进入前100强,日本永望集团排名第12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但中国是这十年发展最快的国家。2000年中国只有8家企业入围,而且排名最高的中国石化仅排第58位,只有两家企业进入前100位。2011年则有54家(包括香港、台湾)入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力公司三家排在前10位,有5家进入前100名。

美国在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占有30席,其实力之强劲,其他国家不可比。但是2000年500强中美国企业有185家,十年减少了47家,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也是明显的。

日本在2000年有107家企业入围500强,2011年减少了36家,虽仍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其经济衰退速度也很快。

以网络通讯设备行业为例,诺基亚、思科、爱立信和华为依次是世界排名第一到第四的企业。诺基亚以高营业收入稳居第一,但年增长率却达-23.3%,前三家企业的这一数字均为负值,而华为的年增长率则为25.4%,比诺基亚高将近50%。爱立信和华为以相近的营业收入位列三四名,但华为的年增长率远高于爱立信。这四家企业的利润排名则是:思科、华为、诺基亚、爱立信。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但进入500强的制造企业只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三大汽车公司(还要先靠其中的合资企业)、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兵器集团公司、宝钢、武钢、鞍钢、沙钢、华为、联想十三家公司。这些企业中仅有华为、联想两家公司在技术创新、全球化、管理等方面和美、日、欧企业有得一比。

尽管近年来中国在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方面进步非常快,在精细制造业方面与世界的差距仍旧很大。家用电器、电子信息(台湾企业不在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只有两家企业进入500强。

中国进入500强的大多数企业是资源垄断性行业(石油、煤炭、电力、银行、交通)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机制、创新能力、人均效率等方面与世界500强中的美、日、欧企业仍有很大差距。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最大的差距主要还是在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国际化能力三个方面。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我们仍不能算经济强国。

上一篇:城市集群与物流系统的耦合关系研究 下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