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时间:2022-09-07 05:47:1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农村小学生却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并不太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通过适时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维。科学而巧妙的提问是将学生引导到知识彼岸的桥梁,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问题提得好、提得巧、提得精,能充分发挥师生双边的积极性,使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思维能力也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训练。那么,我们该在什么时候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使课堂提问收效更大呢?我在十来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供大家探讨。

首先,应当在学生无疑时为之创造疑问,以问激趣。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全体参与。我们平时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完成了数学活动,感觉都没有疑问了,而教师也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学生缺少自主的探究和参与,其实这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教育者深入挖掘的空间。例如,我在一次教学中出示了这样几个数据:60棵树,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当然学生们很快就编出来了,都是把60棵树作为总数来用的,即使我一再追问,他们都说没有新的编法了。于是我问道,难道60棵树就只能做总数吗,它就不可以换换其它的身份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也使他们的思路一下开阔了,当然,更多的编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在这里,如果我们认为不在学生无疑时来进一步提问,是不是就会丧失一次开阔思路,转变思维定势的大好机会呢?

其次,精设追问,使之更有思维价值。我们在讲述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往往满足于得出了结论,就停步不前了,学生不能自主探索学习,从头到尾,学生自身没动多少脑筋,其实我觉得此时适当追问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听一位教师教学《9加几》时,就觉得她做得很不错。她讲“9+8”时,在完成了把9凑成10的方法后,马上追问了一个问题:只能把9凑成10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接着就有学生回答:还可以把8凑成10,只要在9里面分出2个就行了。你看,这样的追问多有意义。我们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算得来就行了,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方法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追问,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加明白了凑十法的道理,也为后面“8加几”的教学作了铺垫,更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最后,要在疑难处提问,化难为易。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容易产生知识混淆,知识掌握就不牢。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疑难处进行提问,通过与教学内容易发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如教学质数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质数的概念后,教师可提问:“质数与奇数有区别吗?”引导学生马上回忆奇数的概念,明确奇数是按能否被2整除划分的,而质数是按因数的个数划分的,学生及时掌握了两个概念的区别。教师紧接着提问:“你能从1开始写出几个奇数和质数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样学生又掌握了质数与奇数的联系。教师还可以马上提问:“为什么除了2以外的偶数都不是质数呢?”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小结:因为2以外的偶数,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至少还有一个因数2,所以它们不是质数。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难理解的问题变得容易了,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质数、奇数、偶数概念的理解,又发现了它们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总之,提问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回答中也锻炼了语言的表述能力。因此我们要多用、善用,要多研究提问的技巧来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以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数学的美。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下一篇: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