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建设措施

时间:2022-09-07 04:41:39

商品建设措施

第一条为了适应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使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的建设发展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匹配,尽快解决哈尔滨市商品市场建设中的问题,引导企业合理选址、适度集聚、公平竞争,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由哈尔滨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商业网点建设选址,均应遵循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哈尔滨市域范围,市区总面积为4272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的规划城区范围(不含11县市),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规划商业金融用地2327.3公顷)。

第四条规划内容

本规划所指商品市场是指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商业物流等经营性场所。

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商业街、大型零售网点、大型综合及专业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市场、商业仓储及配送中心等发展布局作出规划。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年至2010年,即“十一五”时期;远期为2011年至2020年。

第二章商品市场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商品市场的定位及理念

第六条商品市场功能定位:“立足哈尔滨、服务黑龙江、辐射蒙吉辽,面向东北亚。”

立足哈尔滨——满足哈尔滨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

服务黑龙江——当好“龙头”,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服务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

辐射蒙吉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商品流通的主导作用,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贸易中心。

面向东北亚——实施“内外贸一体,两头在外,跨国加工,跨国销售”的战略,扩大商品对外流通的范围,构建东北亚贸易中心城市。

第七条商品市场发展重点

扩大消费品市场规模,重点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推动零售商业网络化。

加快生产资料流通方式创新,重点发展商业物流,推动批发市场规模化、专业化。

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重点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农村市场连锁化。

第八条商品市场发展理念

树立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大交通的理念;树立科技网络的理念;树立旅游服务的理念;树立绿色生态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第九条商品市场发展策略:“依托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市场;

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外向经济;把握地缘特征,构建国际名城。”

优势产业——机电产品、工量具、轴承、汽车零部件、微型发动机、医药产品、亚麻制品、绿色食品、特色山货等是哈尔滨的优势产品,拥有广博的黑土地,是哈尔滨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优势产品特色市场,这是我市商品市场发展的重点。

品牌战略——我市不仅拥有“哈飞”、“东安”、“哈量”、“北大荒”、“双鹤”、“哈药”、“三精”、“世一堂”、“五常大米”、“哈啤”等很多知名产品品牌,而且拥有“中央红”、“松雷”、“红博”、“哈西服装城”、“曼哈顿”等一批流通渠道品牌,打品牌牌,这是我市商品市场发展的立足点。

地缘特征——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位居亚太经济发展区的腹地,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同时拥有许多寒地资源,哈尔滨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努力挖掘寒地旅游资源,打造寒地商业特色,这是把我市构建成国际名城的优势。

第十条我市商品市场建设序列:繁荣江南,建设江北,发展群力,开发哈东,推动哈西。

第二节近期规划目标(2006-2010年)

第十一条商品市场发展目标——服务和谐社会、引导产业方

向、推动工业振兴、促进市场繁荣。

服务和谐社会——满足消费,扩大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引导产业方向——根据市场变化,为生产企业提供需求信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运行速度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推动工业振兴——为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提供服务,扩大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工商互动,共同发展。

促进市场繁荣——发挥流通的主导作用,活跃城乡市场氛围,为促进我市都市经济圈的建设和东北亚贸易中心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十二条商品市场发展指标

(一)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786.7亿元增加到1400亿元左右,年递增12%左右。

(二)2010年,人均零售商业面积由2005年的0.48平方米增加到0.64平方米左右,年递增6%左右。

(三)2010年,全市商品流通业的社会就业率由2005年的10%提高到17%左右。

第三节远期规划目标(2011-2020年)

第十三条商品市场发展指标

(一)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1400亿元左右增加到4750亿元左右,年递增13%左右。

(二)2020年,人均零售商业面积由2010年的0.64平方米左右增加到0.95平方米左右,年递增4%左右。

(三)2020年,全市商品流通业的社会就业率由2010年的17%左右提高到29%左右。

第三章商品市场发展规划

第一节总体发展布局

第十四条商品市场发展空间布局:一带三主题,九区域八场区,十八个社区商业。

一带三主题:建设中山路现代服务业积聚带(一带),建设以中央大街为主线,以“索菲亚”广场为支点的旅游休闲型主题商业中心;建设以果戈里大街为主线,以新世界百货为代表的秋林地区品牌消费型主题商业中心;建设以靖宇大街为主线,以老店铺、名小吃、茶楼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服务型主题商业中心(三主题)。

九区域八场区: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动力区、平房区、松北区各建设一个区域商业中心,呼兰区建设两个(呼兰老城区和利民开发区)区域商业中心(九区域);建设城乡路批发市场区、哈东批发市场区、先锋路批发市场区、哈西批发市场区、松北批发市场区、哈南绿色花园生活资料批发市场区、松北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区、哈南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区(八场区)。

十八个社区商业:在道里区顾乡大街、哈药路,南岗区学府路、和兴路、哈特地区,动力区和平路、三大动力路,香坊区菜艺街、中山路、红旗大街、公滨路与木材街,道外区东直路、铜锣湾地区(二商店),松北区前进、松浦、四环西部中心区,呼兰老城区,平房南部新区西江路建设十八个社区商业。

第十五条商品市场结构发展策略:“四控制、四发展、四建设”。

四控制:控制市级商业中心规模、控制大型商业网点数量、控制传统零售业、控制传统批发业。

四发展:发展新型业态、发展现代连锁业、发展区域商业中心、发展社区便民网点。

四建设:建设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建设特色山货批发市场、建设对俄轻工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东北亚贸易园区四个特色市场。

控制、发展、建设是商品市场结构调整、优化的客观要求,要采取立法、行政依法监督和服务的方法进行控制;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方法进行发展;采取定位招商、市场化运作的方法进行建设。

第十六条大型网点数量宏观控制

(一)到2010年,我市大型网点数量的宏观控制

1.大型超市不超过24个,比“十五”时期增长60%。

2.大型百货店不超过14个,比“十五”时期增长40%。

3.购物中心不超过6个,比“十五”时期增长2倍。

4.大型轻工产品批发市场不超过12个,比“十五”时期增长50%。

5.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不超过15个,比“十五”时期增长50%。

6.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超过6个,比“十五”时期增长2倍。

(二)到2020年,我市大型网点数量的宏观控制

1.大型超市不超过51个,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1倍。

2.大型百货店不超过32个,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2倍。

3.购物中心不超过16个,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6倍。

4.大型轻工产品批发市场不超过48个,比“十一五”时期增长3倍。

5.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不超过36个,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4倍。

6.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超过44个,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3倍。

第十七条大型网点选址控制

(一)大型超市

1.逐步搬迁沃尔玛万达店和中山店。

2.在中山路、红军街、宣化街、大直街、果戈里大街、经纬街、新阳路、友谊路、大新街、中央大街、尚志大街、田地街、南极街、大成街、一曼街、学府路、和平路两侧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超市。

新建大型超市停车场面积不低于营业面积的50%。其中室外停车场面积不低于20%,保证周边具有一定的停车、换乘、配送货物等专用场地。

(二)购物中心

在中山路、红军街、宣化街、大直街、果戈里大街、经纬街、新阳路、友谊路、中央大街、尚志大街、田地街、南极街、大成街、一曼街、大新街、学府路、和平路两侧原则上不再新建购物中心。

新建购物中心停车场面积不低于其营业面积的40%,停车位500个以上。

(三)大型百货店

道里区和南岗区的商业中心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百货店。

(四)大型批发市场

逐步搬迁中心城区的大型批发市场,原则上禁止在二环以内新建大型批发市场。

第二节消费品市场发展规划

第十八条消费品市场总体布局

形成以3个主题市级商业中心为主导,以9个区域商业中心为支撑,以18个社区商业为基础,以36条商业街和专业市场为特色,形成多层次的市场格局。

第十九条消费品市场发展策略

突出商业渠道品牌,提升市级主题商业中心,发展区域商业中心,建设社区便民商业设施。

第二十条重点建设内容

一是推进道里区大商集团哈尔滨新一百、中央大街、万达购物广场、爱建百联购物中心商业的联动发展,构建我市核心商业中心,集中体现我市的繁荣繁华,使之成为旅游休闲型商业中心;

二是推进秋林地区和果戈里大街的商业资源整合,使之成为我市居民购物和品牌消费型商业中心;

三是推进靖宇大街商业设施的改造,使之成为独具我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服务型商业中心;

四是推进红博世纪广场和开发区商业功能建设,使之成为我市现代化商业的标志性地区;

五是推进松北区和呼兰区的商业建设,探索城市新区商业发展的新途径。

第二十一条市级主题商业中心规划

——整合提升3个主题市级商业中心

(一)旅游休闲型商业中心

规划以中央大街为主轴,东起滨江铁路,西至哈药路,南起田地街和新阳路,北到友谊路,东西连接,南北贯通的矩形商贸区。

以中央大街为主体,以大商集团哈尔滨新一百(索菲亚广场)地区、爱建百联购物中心为辅,按照国际现代商业发展要求,结合兆麟地区改造,新建麦凯乐购物中心;结合透笼街区高危棚户区改造,建设义乌小商品市场;结合提高中央大街商圈品牌的知名度,新建东方巴黎、伊都锦、格力大厦等现代商业设施,拓展中央大街辅街。以开发多重功能为目的,重点引进符合现代综合消费和个性消费需求的新兴业态,吸纳集聚国内外的商业资本和著名品牌,形成具有城市标志性景观的新型“游憩商业区”。

在上述区域中,将购物、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并与金融、商务结合起来,主要服务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市消费者,预计日客流量达到50万。

区域内包含大型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文化娱乐、餐饮等商业设施,配套建设旅馆、金融服务、旅游服务、展示、图书报刊、邮电业等。

完善和提升现有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改造哈一百为都市型购物中心,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调整现有大众化商场,朝专业化、连锁化、专卖店方向发展;利用1-2年时间,以市场化手段整合、规划各类专业店和专卖店30—40个;调整、开设2-3家大型餐饮场所和特色餐饮楼宇;提高区域内宾馆档次。

在上述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超市;搬迁哈一百透笼农贸市场;透笼海鲜批发市场;逐步把中央大街辅街低层的居民住宅改造为商服用房。

(二)品牌消费型商业中心

规划东起红军街,西至吉林街,南起花园街,北到民益街,融合地下商业街形成的正方体型商业区域。

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与果戈里大街有机结合,形成丁字形商业区,在该区域内形成以高档品牌服饰、珠宝首饰为主要经营内容,集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区,集中服务我市、我省和周边省市高档购物的需求。

该区域内,力争在“十一五”时期,拆迁现有哈尔滨电影院,在旧址新建30万平方米,集休闲、餐饮、旅游、文化、电影、图书、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服务广场,该广场要配置大型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设施,车位数量不低于500个。

该区域内,在近期(“十一五”时期)不再新建大型购物中心及百货店。原则上繁荣现有百货店,改造利用现有经营设施。

在上述区域中,将购物、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并与金融、商务结合起来,主要服务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市消费者,预计日客流量达到50万。

该区域内在现有700余个商业网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发展40—60个专业店和专卖店,引进国际大品牌。

(三)传统服务型商业中心

规划西起景阳街,东至十四道街,北起升平街,南至南勋街,使之成为独具我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地带。

靖宇大街是“哈尔滨老城”建设的核心,该商业中心的发展方向是突出道外区历史、人文、自然、民俗等文化特色,加强老建筑、老街坊、老商号的保护性开发。为充分开发“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再现老店铺、老澡堂、老戏院、老梨园等,以体现老哈尔滨商业景观的道外传统商市风貌。在靖宇大街辅街建设2个特色街区:挖掘隐藏在民间的哈尔滨名小吃,汇集本地及全国各地风味小吃的中华老字号小吃街区;结合东北地区民俗风情,引入民间杂艺,集茶楼、演艺厅、传统洗浴等大众服务为一体的休闲娱乐街区,使该地区成为哈尔滨的“城隍庙”。

在此基础上,完善承德广场,改造三马地区,发展“广场商业”;开发沿江地带,实施总部经济;充分利用恢复滨江关道署的条件,整合“太平陶瓷地区”商业布局。

该区域内,预计日平均客流量15万,旅游季节超过20万人,该区域集中体现我市商业历史文化底蕴。

第二十二条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布局

——规划建设9个区域商业中心

(一)道里区——以大发市场为基础,半径1.5KM范围内,在新阳路与建议街交叉处建设一处8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在面粉厂原址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北京华联购物中心,形成以大发综合批发市场与民用建材等专业市场相结合,大型超市相配套的区域性商业中心,规划商业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内。预计客流量达到10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

(二)道外区——以永平小区为中心,半径1.5KM范围内,以家乐福永平店、黎华商城、千禧太阳购物广场、维也纳音乐广场为内容,提升服务功能,该区域内不再新建商业设施。规划商业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内。预计客流量达到8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

(三)南岗区——以会展中心为基点,半径1.5KM范围内,以红博广场、家乐福会展店、华旗饭店为内容,在长江路与红旗大街交叉处附近,建设一处2万平方米的大型百货商店,形成与目前商业设施相配套的现代化区域性商业中心,规划商业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内,预计客流量达到10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提升服务功能,远期发展为市级商业中心。

(四)香坊区——以安埠小区为中心,半径2KM范围内,以通乡商店、安埠商厦、好又多超市为内容,充分利用现有商业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在该区域内不再新建大型百货店和超市,规划商业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内。预计客流量达到8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

(五)动力区——以乐松广场为中心,半径3KM范围内,不再新建大型商业设施,提升松雷商厦动力店服务功能,激活巴黎广场的经营,规划商业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内。预计客流量达到10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

(六)松北区——在江湾地区以“荷兰你好”为中心,半径1.5KM范围内,预留商业用地50万平方米,近期内根据人口居住数量可设立一处大型超市。远期再规划建设一处10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预计客流量达到15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提升服务功能,远期将太阳岛月亮湾地区建设发展为我市现代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七)平房区——以新疆百货商场为中心,半径1KM范围内,在该区域内设立一处规模在6000平方米以内的大型超市和规模在10000平方米的新疆商厦,配套相关商业设施,规划商业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内。预计客流量达到7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

(八)呼兰区——以呼兰第三百货商店为中心,半径2KM范围内,在该区域内设立一处规模在6000平方米以内的大型超市,规范现有商业设施,规划商业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内。预计客流量达到8万,服务人口超过20万。

(九)呼兰区——在呼兰利民开发区北海路附近,力争“十一五”时期,规划建设一处占地120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Mall),该中心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休闲、体育为一体。主要特点是商业空间步行化、室内化,公共空间社会化。预计客流量达到30万,

服务人口超过50万。近期在该区域内高校积聚区周边建设一批生活服务网点,服务于大专院校,各网点距学校直线距离须在500米以上。

上述9个区域位于居民聚居区、商务集聚地、公共交通集散地周边,主要服务本区居民,区域内包含区域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店、文化娱乐、餐饮等商业设施,停车场面积不低于营业面积的40%;整合、布置各类专业店和专卖店,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商业集中地;调整、开设一定规模、有特色的餐饮场所。

在哈西开发区、群力新区、哈东开发区预留用地180—200万平方米,作为哈尔滨远景发展的商业用地。

第二十三条社区商业规划布局

本着均匀分布、就近方便的原则,以现有商业网点为基础,规划建设18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分别为:

(一)道里区顾乡大街——以顾乡大街和菜库街交叉口为基准,半径1000米内。

(二)道里区哈药路——以哈药路和民安街交叉口为基准,半径600米内。

(三)南岗区学府路——学府路和学府二道街交叉口为基准,半径800米内。

(四)南岗区和兴路——以现有乐买超市为基准,半径500米内。

(五)南岗区哈特购物中心——以现有哈特购物中心为基准,半径600米内。

(六)动力区和平路——和平路和民生路交叉口为基准,半径600米内。

(七)动力区三大动力路——三大动力路和旭升街交叉口为基准,半径1000米内。

(八)香坊区菜艺街——以菜艺街和公滨路交叉口为基准,半径800米内。

(九)香坊区中山路——中山路和六顺街交叉口为基准,半径1000米内。

(十)香坊区红旗大街——以闽江路和红旗大街交叉口为基准,半径1000米内。

(十一)香坊区公滨路——以公滨路与木材街交叉处为基准,半径1500米内。

(十二)道外区东直路——以哈东站为中心,半径1500米内。

(十三)道外区铜锣湾地区(二商店)——以二商店为中心,半径1500米内。

(十四)松北区前进镇——半径1000米内。

(十五)松北区松浦镇——半径1000米内。

(十六)呼兰区老城区——在东直路至建设路段,半径1000米内。

(十七)平房区南部新区——位于西江路,半径1000米内。

(十八)松北区四环西部中心区——半径1000米内。

上述区域位于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保障该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主要服务当地消费者,预计客流量达到5万,每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规划商业面积2—2.5万平方米,网点30-40个。

每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设置1-2家超市、1-2个农副产品市场、1-2家医药店、4-5个餐饮等商业设施,配套安排生活服务、图书报刊、邮电业等。

我市社区商业发展的重点是连锁方式进社区,充分考虑经济核算,实现消费、服务集聚,小店铺大服务。

控制大型超市的数量和集中度,避免过分竞争;调整现有农副产品集贸市场,逐步朝生鲜超市方向发展。

第二十四条街坊商业集中地规划布局

规划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建设1个街坊商业集中地。街坊商业集中地是社区商业中心的补充,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街坊商业位于小区内部或小区交通便利的地段,保障该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主要服务当地消费者,预计客流量达到1万人。

规划商服面积占该小区住宅面积的7—9%,主要设置1-2个食杂店,设立具有服务功能的社区会所1个,设立有特色的简餐、快餐场所2-3家,设立生鲜超市1个,服务居民日常生活。

街坊商业要重视社会服务功能,尤其是家政服务进社区,充分考虑我市人口结构和老龄化,体现人文关怀。

在新建设的小区中,建立邻里型商业,严禁开发商私建、乱建和住宅混建的商业设施。

第三节商业街的规划布局

第二十五条规划中山路现代服务业一条街

规划南起公滨路,北至河沟街,长3611米,充分利用现有保利大厦、玛克威大厦、松雷大厦、迪康大厦、常青大厦、齐鲁大厦、烟草大厦、奥威斯大厦、北亚大厦和黑龙江电视台旧址、省政协旧址等设施,采取政府引导的办法,充分利用现有50万平方米的资源,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

主要建设以生产和市场服务类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业,房屋中介、租赁、各类事务所,法律服务、财务服务、广告、分销服务、会展服务、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

预计形成后,近期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税收50亿元;远期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税收200亿元。

第二十六条完善一批特色商业街

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利用1—2年的时间,完善下列特色街:

(一)道里区中央大街欧陆风情一条街。

(二)南岗区果戈里大街酒吧一条街。

(三)道外区靖宇大街中华老字号名店一条街。

(四)南岗区建设街俄罗斯风情一条街。

(五)香坊区安埠小区内高丽一条街。

(六)香坊区安埠小吃一条街。

(七)香坊区果园街啤酒一条街

(八)南岗区南通大街现代科技一条街。

在上述区域内,各类商业网点店面要符合整条街的风格,经营产品要符合整条街的定位。

近期在松北区江湾地区建设绿色食品一条街,远期建设万国风情街。

第二十七条整合一批专业街

采取限制与鼓励相结合,用定位招商的办法,吸引相同业态集聚,进行街道品牌化运作。逐步迁出非同类业态。在近期内,打造36条专业街。每条专业街设置2—3家快餐店,规模在300平方米以内。

(一)道里区

1.地段街(透笼街—友谊路)乐器一条街,规划长度800米。

2.买卖街(森林街—透笼街)化妆品一条街,规划长度800米。

3.乡政街(埃德蒙顿路—车站街)黑白铁加工一条街,规划长度700米。

4.电车街(地段街—兆麟街)机电产品一条街,规划长度400米。

5.民众街(通达街—康安路)建材一条街,规划长度850米。

(二)道外区

6.景阳街(南坎街—南极街)文教用品一条街,规划长度440米。

7.南和街(南极街—南马路)塑料制品一条街,规划长度320米。

8.南极街(南安街—景阳街)茶叶一条街,规划长度360米。

9.沟沿街(北马路—大新街)家电一条街,规划长度350米。

10.北头道街(大新街—江畔路)渔具一条街,规划长度350米。

11.庆中街(大新街—江畔路)宠物、渔具一条街,规划长度380米。

12.庆丰街(大新街—钱塘街)古玩、渔具一条街,规划长度340米。

13.东直路(北四道街—北七道街)婚纱礼服一条街,规划长度1200米。

(三)南岗区

14.上夹树街(教化街—瓦街)医药批发一条街,规划长度800米。

15.河沟街(国民街—果戈里大街)鲜花一条街,规划长度220米。

16.大成街(宣庆街—十字街)体育用品一条街,规划长度680米。

17.比乐街(中山路—果戈里大街)美容美发用品一条街,规划长度500米。

18.巴陵街(果戈里大街—平准街)广播器材一条街,规划长度700米。

19.宣德街(革新街—大成街)汽车装饰用品一条街,规划长度850米。

20.鸿翔路(赣水路—长江路)高档餐饮一条街,规划长度520米。

21.嵩山路(长江路—淮河路)特色餐饮一条街,规划长度1100米。

22.黄河路(嵩山路—红旗大街)名菜餐饮一条街,规划长度1200米。

(四)动力区

23.鸿福街(幸福路188号—木研街)橱柜一条街,规划长度520米。

24.亚麻街(和平路—亚麻头道街)亚麻制品一条街,规划长度500米。

25.哈平路(哈平路—哈平殡仪馆)殡葬用品一条街,规划长度300米。

(五)香坊区

26.红旗大街(安埠街—公滨路)手机维修一条街,规划长度320米。

27.东门街(公滨路—安埠街)公滨路废旧物品一条街,规划长度330米。

28.通天街(公滨路—安埠街)医疗器械、GMP药品一条街,规划长度800米。

29.三辅街(中山路—新地街)餐饮娱乐一条街,规划长度1020米。

30.六顺街(中山路—菜艺街)特色烧烤一条街,规划长度750米。

(六)平房区

31.公社大街副食品、土特产品一条街,规划长度800米。

32.东宁街生活服务一条街,规划长度700米。

33.木材五公司餐饮服务一条街,规划长度600米

(七)呼兰区

34.风华街(南大街—南二道街)纺织用品一条街,规划长度500米。

35.东直路(南二道街—南三道街)个人通讯器材一条街,规划长度400米。

36.光安路民俗用品一条街,规划长度500米。

第四节人防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布局

第二十八条人防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布局

根据“平战结合”的要求,结合城市地铁建设规划,在现有18条人防地下商业街的基础上,拓展地下空间,建设人防地下商业街,逐步实现地上地下贯通,扩大寒地商业规模。近期规划建设以下项目:

(一)拓展会展中心地下空间,在黄河路建设地下商业城,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二)建设6处人防地下商业街:

1.兆麟街(田地街—经纬街)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

2.松花江街(教化广场—松花江街)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3.文教街(革新街—文教街)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4.西大直街(北方剧场—海关街)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

5.顾乡大街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6.幸福路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远期规划建设学府四道街、哈电表厂门前等地下商业街,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元化经营、“平战结合”的寒地商业特色。

第五节地铁站点商业布局

第二十九条地铁站点商业布局

(一)在地铁1号线的16个出口处,根据人流预测情况,适当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中小型商业网点,方便周边居民及流动人口的购物需求。

(二)在地铁1号线黑大站点附近,规划建设1处集超市、影院、酒吧、美食中心等于一体,规模在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以满足该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

第六节餐饮服务业的规划布局

第三十条餐饮服务业

(一)餐饮业

在中山路、红军街、宣化街、大直街、经纬街、新阳路、友谊路、田地街、南极街、大成街、一曼街、大新街、学府路、和平路、宣化街两侧不再新建大型饭店(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

新建大型饭店停车场面积不低于营业面积的40%。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统一配送、定点销售、规范管理”的思路,近期在主要居住小区内设置300—400个“早餐工程”网点,每个网点规划占地面积8—20平方米。远期每个居住小区内设置2—3个“早餐工程”网点。

(二)美容美发行业

贯彻执行商务部制定的《美容美发业管理条例》,从规范低端企业行为入手,改变行业面貌。发展以连锁化方式进入社区。

(三)沐浴业

控制大型沐浴场所的发展速度,4000平方米以上的沐浴场所近期控制在50个以内,远期控制在100个以内。

新建大型沐浴场所停车场面积不低于营业面积的40%。

(四)洗衣行业

鼓励以连锁方式进入社区的品牌洗衣店的发展。

第七节专业市场的规划布局

第三十一条汽车交易市场

(一)乘用车市场

1.整合机场路汽车4S店一条街,规划起点为伊春路,止点为机场高速入口处,全长4000余米。利用2年的时间,在现有72家汽车专卖店的基础上,发展30-40家4S店。

2.整合先锋路汽车4S店一条街,规划起点为红旗大街,止点为龙凤路,全长3500余米。利用3年的时间,在现有42家汽车专卖店的基础上,发展50-70家4S店。

引导机场路、先锋路两侧的非乘用车销售网点、逐步搬迁到松北非乘用车市场。

3.规划在松浦镇新建松北汽车4S店销售市场一条街,长度3000米,利用3—4年的时间,发展30-50家4S店。

(二)非乘用车市场

道外区非乘用车汽车市场,规划位于龙凤路两侧,规划长度2000米,利用2—3年的时间,发展30-50家非乘用车专卖店。

松北区非乘用车汽车市场,规划位于松浦镇东北亚园区三环路两侧,规划长度4000米,利用2—3年的时间,发展30-50家非乘用车专卖店。

第三十二条汽车配件市场

(一)整合南岗区宣化街、宣威街、新宣化街高档轿车配件专业市场,此区域不再开设汽车修理厂。

(二)完善通达街(大直街—前进路)重型汽车配件一条街。

(三)完善学府路(京哈公路—103国道口)汽车轮胎专业市场。

(四)完善河鼓街(前进路—达道街)汽车轮胎市场。

(五)新建呼兰区造纸路(呼兰桥—南大街)综合性汽配市场。

(六)新建平房区迎宾路微型汽车零部件经销一条街。

第三十三条二手车交易市场

市区二手车交易市场,规划在二环路以外的区域,重点在先锋路、哈平路、松北区三环路出口处附近区域建设。

新建二手车交易市场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具备集中交易、提供相关服务的基本设施和条件。

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总量近期控制在5个以内,远期控制在15个以内。

考虑到交通环境的因素,逐步搬迁机场路二手汽车市场。

呼兰区、11县(市)二手车交易市场在近期内可分别设立1个,远期可分别再设立1个,总量控制在2个以内。

二手车经销企业不宜在繁华商业区、旅游景点、党政机关、学校附近、人口密集区和道路狭窄、容易造成道路交通堵塞的地区设立;“十一五”时期重点在先锋路、南直路、哈平路、松北镇202国道东西两侧区域发展。

第三十四条特殊行业市场

(一)拍卖业

市区拍卖行年发展控制在20%以内;11县(市)可以设立拍卖企业分支机构。阿城市、双城市拍卖分支机构可分别设2个;五常市、尚志市、木兰县、巴彦县、通河县、依兰县、延寿县、宾县、方正县的分支机构可分别设立1个。

(二)旧货业

市区内建设2处大型综合旧货市场:建设位于道外区港务局的信誉闲置用品市场,对入场经营者的管理和服务措施要到位,推行网上旧货市场信息查询服务,并逐步推行网上旧货交易;在香坊区公滨路与铁东街交叉口建设旧货市场,规划营业面积不小于2万平方米。

在平房区、呼兰区、道里区各建设1处中小型旧货市场;适度发展寄卖、收售旧货等。

(三)典当业

在“十一五”时期,我市典当行年户数发展控制在10%以内。

(四)租赁业

积极发展大型租赁集团,支持便民租赁业在社区商业服务中心适当发展。

第三十五条古玩、民俗用品市场

(一)完善道外区北头道街大罗新古旧藏品交易市场。

(二)在东大直街与极乐寺附近建设1处古玩、民俗用品市场,规划占地面积3000—4000平方米。

第三十六条花卉、宠物市场

(一)完善道外区花鸟鱼市场。

(二)发展动力区哈平路哈尔滨花卉大市场。

(三)建设松北区松北镇郁金香花卉大市场。

(四)建设动力区朝阳镇宠物市场。

第三十七条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在二环以内、三类以下街路地区,以社区为第一节点,每4000户、2公里间隔设置1个绿色回收站,建筑面积50平方米,并设置全市统一制作的绿色回收标识,做到不占道、不扰民、不污染、全封闭。禁止在党政机关、工矿企业、铁路沿线、学校、医院、文物古迹、军事重地、休闲广场等地或周边设立回收站(点),原有的回收站(点)要在2年内限期迁出。

根据实际状况,每个行政区域在城区边缘(三环外)建设1—2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规划面积5000平方米。

第三十八条加油站

规划新建加油站94座,江南六区增加59座,其中南岗区12座,道里区13座,道外区1座,平房区11座,动力区8座,香坊区14座;江北增加35座,其中松北区20座,呼兰区15座。

具体布局根据实际状况,城区内每个加油站服务半径不低于0.9公里,中间设有隔离带的道路可不按服务半径测算,两站车行距离不低于1.8公里。

第三十九条医药商店

鼓励连锁经营医药商店进社区,重点推进新建社区的医药网点的建设,大力发展医药连锁经营,逐步向农村延伸,5000人以上的社区至少配置1处医药网点。

第四十条邮政服务

完善邮政服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配套建设邮政服务网点,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设置邮政服务网点1个,与社区服务网点相结合。

第八节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规划

第四十一条生产资料市场整体布局

我市批发市场的布局思路是“退二进三”,发展总部经济。近期整合一批,远期中心城区的批发市场全部搬迁到三环之外。

按照政策引导、逐步改造、规范管理、调整提高、局部逐步搬迁的方针,对影响整体交通环境和城市面貌的市场限期整改或逐步搬迁,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提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层次,促进城市商业布局合理化。

第四十二条逐步搬迁一批批发市场

(一)逐步搬迁哈尔滨古铁市场,迁往哈东开发区。

(二)逐步搬迁南极小商品批发市场,迁往哈东开发区,将原场地作为商业预留用地。

(三)逐步搬迁双合盛装饰材料市场,迁往哈东开发区。

(四)逐步搬迁更新钢材市场,迁往哈东开发区。

(五)逐步搬迁中马路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迁往哈东开发区。

(六)逐步搬迁市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迁往二环路以外。

(七)逐步搬迁前进钢材大市场,迁往102国道哈达屯附近。

上述市场逐步搬迁后,以建设绿地、停车场、公交车辆回车厂、客运换乘枢纽为主,适当开发建设商服及住宅设施,容积率不超过有关规定。

四十三条规划建设6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区

(一)哈东批发市场区,位于道外区哈东站以北,北树三道街以东,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吸纳老城区各类外迁批发市场为主,建设占地40万平方米的南极商贸批发市场及各类批发市场,成为哈尔滨市批发市场的集中区。

(二)先锋路批发市场区,位于先锋路两侧,用地面积50万平方米,以生产资料批发为主,生活资料批发为辅。

(三)哈西批发市场区,位于哈南编组站北侧,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

(四)松北批发市场区,位于松浦镇三环路北侧,集家具、小商品、机电、鞋帽、服装等,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主要服务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需要。

(五)松北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区,结合松北前进物流园区建设,位于哈大高速公路西段,规划三环路、四环路之间,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服务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

(六)哈南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区,结合哈南龙运物流园区建设,位于学府路哈南物流中心北侧及西侧区域,用地面积20万平方米。

第四十四条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

按照局部改造,整体优化,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竞争力的原则,提升一批专业市场。

(一)金属材料市场

1.北方钢铁市场,位于道里区金属路8号,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经营板材、型材、螺纹钢等建筑材料。

2.先锋钢材木材批发市场,位于先锋路130号,主营钢材、木

材批发,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3.龙港钢材市场,位于道外海员街1号,主营钢材、木材批发,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

4.235处钢材市场,位于公滨路162号,主营线材、螺纹钢、管材,占地5万平方米。

5.省昌进金属材料中心,位于道里城乡路,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6.钢材批发市场,位于动力区朝阳镇新立村,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

(二)招商制建材家具市场

1.大发家具装饰材料新城,主营家具装饰材料,占地6万平方米。

2.前进环保装饰材料市场,位于前进路57号,主营地板、木材、小五金、油漆、陶瓷、洁具等建筑材料,占地5万平方米。

3.禧龙陶瓷批发市场,位于先锋路8号,主营陶瓷,占地17万平方米。

4.哈尔滨哈平建筑材料批发市场,位于哈平路156-2号,主营木材、板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占地2万平方米。

5.黎华家具装饰材料城,位于东直路1号,主营家具、办公家具、橱柜、建材,占地2.6万平方米。

6.先锋石材批发市场,位于先锋路218号,主营人造石、天然石、台面、橱柜,占地1万平方米。

7.哈漆石材批发大市场,位于先锋路14号,主营石材及加工,占地2.1万平方米。

8.太古商城,位于太古街与承德街交汇处,主营陶瓷、卫生洁具、餐具,占地1.3万平方米。

9.红旗家具装饰材料城,位于红旗大街400号,主营家具、建材,占地10万平方米。

10.松北黎华建材基地,服务哈大齐工业走廊。位于松北大道211号,主营洁具、五金综合、门窗、地板、橱柜、建筑材料,占地0.4万平方米。

11.韩国装饰材料城,位于香坊区延福街,主营装饰材料,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三)轴承专业批发市场

——香坊轴承专业批发市场,位于横道街66号,现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近期进行扩建,远期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轴承专业市场。

(四)轻合金专业批发市场

——在平房区铝材厂附近,建设1处轻合金专业批发市场,近期规划面积1万平方米,远期规划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轻合金专业批发市场。

第九节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

第四十五条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有区域特征和品种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交易格局,建成一个有区域特征的中心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提升郊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化水平。

我市产地批发市场布局是在现有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综合功能组团布局,原则上三环以内不再新建大型农产品产地市场。

第四十六条重点建设4个特色农产品市场

(一)绿色食品批发市场:规划位于哈西批发市场区内,规划占地8万平方米,主要经营品牌大米、大豆、豆油、面粉、特色乳品,逐步建设为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大型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

近期预计年交易额10亿元,远期年交易额超过30亿元。

(二)特色山货批发市场:规划位于哈西批发市场区内,规划占地5万平方米,主要经营天然蘑菇、木耳、山野菜、榛子等我省特色山货,逐步建设成为体现东北特色的山货批发市场。

近期预计年交易额5亿元,远期年交易额超过25亿元。

(三)绿色农产品批发中心:位于道里区城乡路248号,规划占地39万平方米,主要经营农产品、粮油、肉类、禽类、副食品,发挥南菜北运、北菜南运的功能,辐射俄罗斯。

近期预计年交易额15亿元,远期年交易额超过40亿元。

(四)绿色蔬菜水果大市场:位于松北区万宝镇葡萄园园区,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形成集生产、销售、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市场。

第四十七条近期规划完善9个农产品产地市场

(一)道里区新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二)道外区万宝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三)南岗区王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四)道外区团结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五)平房区平新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六)香坊区城高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七)南岗区红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八)道里区榆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九)完善双城新胜禽蛋大市场,在现有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3万平方米,年交易额由现在的13.9亿元,增加到15亿元。

上述市场主要经营地产农产品,以蔬菜、瓜果、粮食为主,成为

北菜南运的专业基地。

第四十八条规划建设8处畜牧产品批发市场

(一)道里区新发畜牧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二)道里区乡政街东北绿色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

(三)平房区畜牧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四)道外区民主畜牧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五)动力区龙园畜产品专营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

(六)香坊区幸福畜牧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七)呼兰区黄牛市场,规划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八)松北区对青山畜牧交易市场,规划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第四十九条规划建设3处水产品批发市场

(一)道里区太平镇水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二)南岗区王岗镇水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三)松北区松北镇水产品大市场,规划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第五十条完善哈达农产品市场

完善市场二期工程,以蔬菜花卉、绿色食品、种子、树苗、粮油、调味品、土特产品、农资为主,逐步开展果品、蔬菜的清洗、分装、整理等深加工业务,成为省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设施最先进、门类品种最全、商品交易及交易金额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

第五十一条规划建设1处农产品拍卖市场

规划建设绿色花园批发市场,规划面积5万平方米,位于哈南编组站、学府路西侧、规划三环路附近,主要进行农产品拍卖。

除具有集中交易功能外,还兼有商品整理、质量验证、加工包装、信誉担保、价格维护、储运、结算服务等多项配套功能。

同时规划发展期货贸易和期货市场商业布局,开展远程交易、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业务。

第五十二条早(夜)市和摊区规划布局

在规划期内,要重点清理无证占道的市场;按照安置下岗再就业的有关要求,规范早(夜)市和摊区,明确经营、管理主体,制定《哈尔滨市早(夜)市和摊区市场管理办法》。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实施“退路进厅”,提升“菜篮子”工程的档次。

近期要把早(夜)市和摊区与“退路进厅”有机结合,逐步减少占道市场,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早(夜)市和摊区退出二类街道;在2010年前,早(夜)市和摊区退出三类街道。把早(夜)市和摊区逐步纳入社区商业。采取政策扶持、联合经营的方式,建设服务半径为700—1000米、服务人口为1-2万人的街坊生鲜超市100处,每处规划营业面积为1500至2000平方米,吸纳早(夜)市和摊区经营的生鲜食品,解决再就业问题,方便社区居民生活。

远期,所有占道市场全部纳入社区商业和街坊商业之中。

第十节商业物流的规划布局

第五十三条逐步搬迁一批空车配货网点

近期逐步搬迁、取缔位于道外区大新街、东北新街、三马地区、道里区康安路、动力区三大动力路的所有空车配货站(点),远期逐步搬迁、取缔市区二环内的所有空车配货站(点)。

第五十四条商业仓储中心的布局规划

规划9处仓储中心

(一)在道里区西部,职工街与老机场路两侧,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现代化仓储物流集中区,用地面积37.3万平方米,通过提升仓储、运输的功能服务,为区域内的批发市场群及大型连锁超市服务,实施分拨配送,提供增值服务和高端化的信息系统服务。

(二)在道里区群力乡南部,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建设现代仓储物流区,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为开发区迎宾路集中区和道里高新产业区服务。

(三)在动力区哈阿公路西侧、拉滨铁路东南侧,利用原有的日杂仓库、烟草仓库及工业建材和化工仓库,形成综合型的大型仓库集中区,用地面积107.8万平方米。为动力工业区和区域内的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提供服务。

(四)结合平房南部工业新区的建设,在其规划区东侧,铁路西侧,结合铁路专用线建设为开发区配套服务的仓储物流区,用地面积157万平方米。

(五)在松北区滨洲铁路线与哈大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块内,规划现代化仓储物流集中区,用地面积32.8万平方米,为松北区提供生产生活物资的仓储运输,服务于区域内的批发市场群及大型连锁超市。

(六)在呼兰区的利民开发区东北侧,哈伊公路西侧,规划1处现代化仓储物流集中区,用地面积36.3万平方米,兼具整个开发区的生产和生活仓储运输和物流配送功能。

(七)在呼兰区铁路东侧,高压线南侧,规划工业区北侧,结合铁路和工业区规划1处仓储集中区,用地面积58.4万平方米。

(八)建设位于先锋路1号的神通物流仓储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服务市内的各市场。

(九)将现有危险品仓库逐步外移,规划阿什河东侧预留2处危险品仓库用地,分别为油库区、易燃易爆仓库区,每处用地30万平方米。

结合城市发展和分散布局的地区市场,近期(“十一五”时期)规划保留部分功能作用明显、设施相对完备的小型仓库,进行统一的现代化设施配备与管理。远期将影响城市布局的中心区内的小型仓库拆除。

第五十五条商业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

规划7处配送中心

(一)龙运配送型物流中心,位于京哈公路出口东侧,用地面积160万平方米。为动力工业区和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原材料及产品提供物流服务,兼具哈尔滨市生活物资南向的储运和销售。

(二)北亚配送型物流中心,位于化工路与先锋路交叉口东北侧,用地面积215万平方米。成为道外区建材工业区和化工工业区原材料及产品的物流储运疏散中心,兼具哈尔滨市与东北黑龙江腹地生活物资东向的储运和销售。

(三)新香坊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位于香坊区东侧,哈绥铁路南侧,用地面积232万平方米。

(四)松浦物流园区综合型物流中心,位于四环路南,滨洲铁路西侧,用地面积80万平方米。

(五)松北配送中心,位于松北镇,占地5000平方米。

(六)哈尔滨龙运配货市场,经营范围公路货物运输、空车配货、仓储、停车场,位于道外区滨江街。

(七)哈东国际工贸物流配送中心,主要服务哈东国际工贸区和哈东批发市场区,位于道外区哈东批发市场区内,具体面积根据哈东开发区控详规划确定。

此外,在重点建设上述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上,还将在平房区建设哈尔滨生态旅游观光园,在动力区建设机电工业配套园、在安通九道街建设粮食物流中心,在孙家站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在松北202国道东侧、铁路西侧建设物流客运中心,在呼兰区建设君逸经贸仓储物流工程和虹润汽车仓储物流中心等。

第十一节市辖县(市)商品市场发展规划

第五十六条县(市)商品市场发展规划,突出加强农村市场的建设,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按照《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来确定,划分为西部经济亚区、南部经济亚区、东部经济亚区。

西部经济亚区包括双城、阿城、宾县、巴彦4县(市);南部经济亚区包括尚志、五常、延寿3县(市);东部经济亚区包括依兰、方正、通河、木兰4县。

(一)市县(市)联动,推动西部经济亚区商品流通的协调发展。以哈尔滨市区为核心,梯度发展,分层次做好零售、批发市场布局,形成市、县(市)、乡(镇)、村四级网络,实现日用消费品分销流通,特色农产品集中辐射,区域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完善县(市)商品市场的载体建设,依托县(市)支柱产业资源,确定发展重点。近期,双城市重点规划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面积2.5万平方米,储肥3万吨,辐射50公里;建设双泰蔬菜批发市场和南门永和水果批发市场,筹建4处综合大型商场;在西郊现木材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扩建成占地5平方公里,年贸易加工木材500万立方米的木材交易市场。阿城市重点规划建设金源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发展超市15处;依托现有优势龙头商业企业,完善农村市场,建设50个连锁销售网点。宾县、巴彦县拟重点规划建设县镇商业网点设施,依托农副产品、旅游、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资源,突出专业市场建设。

(二)突出特色,增强南部经济亚区商品流通的发展功能。以尚志市为核心,打破行政区划,策划区域市场的发展方向,调整现有市场的组织结构,合理布局商品市场,建立以发展农村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尚志市商业物流中心,成为南部经济亚区商品的集聚和辐射地。依托旅游、绿色食品等资源,抓住滑雪旅游和“大冬会”的机遇,发展寒地旅游商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特色专业市场。近期,尚志市重点在东浦区规划建设尚志长江商贸城,总规划占地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67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在尚志镇建设黑龙江珠江批发市场,规模20万平方米,投资2745万元;建设5000平方米的粮食批发市场和4000平方米的山产品批发市场。远期,在尚志亚布力镇规划建设亚布力旅游商贸服务中心。五常市重点规划繁荣建设大街主商业区,发展开发大街和广场大街2个副商业区,在广场路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万米超级市场;在五常镇建设农药、化肥、农机具、建筑材料、文化电子信息、餐饮一条街;在五常一粮库投资5600万元,建设大米销售中心;在杜家镇、五常镇、背荫河镇、拉林镇建设4个绿色蔬菜批发市场;在牛家镇建设瓜果批发市场;在小山子镇、沙河子镇、向阳镇各建1处特色山货批发市场;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在五常镇万宝山村规划建设占地3.7万平方米的商品物资储运配送中心;将华联商场改造为副食品配送中心;在五常肉联厂建设肉食品配送中心。延寿县重点规划建设和完善2个县级商业中心,在同庆商业区建设2处规模1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在开发区商业区建设1处规模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城镇休闲购物中心;建设和完善区域商业中心3个、社区(集镇)商业5个、商业街6条;积极发展商业物流,规划建设区域配送中心;利用国家粮食储库等物资集散地的有利条件,规划筹建物流园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东部经济亚区商品流通的发展能力。以依兰县为核心,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强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市场定位,建立满足和方便农民需求的目标市场,形成供应网络。借助水路和公路交通方便的条件,按照市场流向,发挥自身优势,依托煤炭、石材、旅游资源,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联系,实现商品双向流通,增强发展功能。近期,依兰县、方正县拟重点规划建设县镇商业网点设施,突出专业市场建设。木兰县重点改造兴兰综合市场,扩建1万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综合市场,总规模1.8万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建设大牲畜交易市场,规模1.5万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规模2万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通河县重点规划建设8处商业网点,用地25万平方米,总规模17万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建设“三农市场”,规模1万平方米。

(四)加大农村市场建设力度,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流通网络作用,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把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收购结合起来,促进商品双向流通,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我市市域内实现“千百十一”工作目标。即2000个左右村级农家店、100个乡级农家店、10个区域配送中心、1个市级配送中心,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逐步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远期全市将形成统筹发展、城乡结合、安全高效、质量确保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县(市)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应根据本县(市)城镇总体规划,由商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完成制定的近期和远期规划。

第四章构建哈尔滨都市商圈推进对俄经贸战略升级

第一节都市商圈构建

第五十七条总体框架:圈层结构,双向流通,集合发展,网状辐射。

圈层结构——形成以3个市级主题商业中心为核心层,9个区域商业中心为中间层,市域内各批发市场为边缘层的空间结构。

双向流通——形成以国内外、省内外、城镇乡村、优势互补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集合发展——形成以各种业态组合、各类市场捆绑的“一站式”的发展模式。

网状辐射——形成以各网点的辐射节点相联和延续的网状辐射态势。

第五十八条发展思路:优化空间布局,确定目标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扩大流通规模。

优化布局空间——提升核心层,完善中间层,建设边缘层。

确定目标市场——分析自身优势,搞好市场调查,锁定目标市场。

完善组织结构——鼓励流通企业整合资源、联合经营、有序分工、功能互补、集团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规模优势。

扩大流通规模——引导流通企业由管理型向效益型转变,适度发展商业网点规模,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扩大商品流通渠道,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

第五十九条基本对策

(一)提高认识,形成构建都市商圈的合力。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节推进对俄经贸战略升级

第六十条提升对俄经贸战略

建设4个出口加工区。

南部在新香坊建立对俄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5.36平方公里;北部在松北区建立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对俄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东部在宾西建立宾西对外贸易产品加工区,规划面积26.8平方公里;西部在哈尔滨开发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上建立对俄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99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形成梯形结构。

在实施对俄经贸战略升级中,要以构建完善对俄经贸“大通道”、“大通关”为目标,加强商品流通的载体建设。

(一)建设俄罗斯商贸城,位于松北区哈尔滨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内,规划面积136万平方米,主要经营东北亚地区需要的服装、纺织品、家具、小商品、小家电产品、建材、家具等。

(二)规划在松北区哈尔滨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内,建设中海建材市场,规划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建设曼哈顿轻工电子市场,规划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建设环宇家具市场,规划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建设志华商贸城,规划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建设环球花卉市场(暂定名),规划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建设市政科技大市场,规划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

(三)在香坊区对俄园区内,建设轻工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0万平方米。

第三节发展外向型市场

第六十一条建设3处外向型市场区

(一)规划建设东北亚采购中心(北方香江),位于群力顾乡新区,规划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预计年交易额可实现200亿—300亿元,将形成面向俄罗斯,通过远东市场辐射独联体其他国家及东北亚经济圈其他国家的地区性国际采购中心。

(二)中外合资哈尔滨东北亚国际商贸城,位于松北开发区大耿家转盘道以西,紧邻202国道(哈黑公路),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6.8亿元人民币,主要设有建材家居市场、农副产品市场、药材市场、玉器大市场、大型超市、宾馆饭店、旅游购物中心、物流中心、客运中心、俄罗斯步行街等,形成集商品批发零售、仓储运输、内陆口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用途、外向型、现代化大型国际商贸中心。

(三)规划建设哈东国际工贸区,位于哈东开发区,规划面积2800万平方米,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建设具有经济贸易、物流配送、旅游工业功能的生态型国际工贸基地。主要规划建设市场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市场物流园区引进义乌小商品城、哈药物流中心,同时作为南极小商品批发市场、哈尔滨鞋城等市区二环内专业市场搬迁的承接载体。工业园区依托科教园区,围绕工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与专业产品批发相关联的加工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第五章哈尔滨市商品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节发展商品市场体系的主要政策措施

第六十二条发展商品市场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建设秩序。制定《哈尔滨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管理办法》,该《办法》出台前,市规划部门在审批商业建设项目时,需征求市商务主管部门意见,确认是否符合商业网点规划;《办法》出台后,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增加商业网点建设选址审批窗口;地下商业街的开发由人防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行业管理。

(二)强化政府引导,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制定商品市场准入标准,编制年度《商品市场发展报告》,建立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听证制度。

(三)创新招商模式,引入“商业地产开发商”制度。成立由市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建设办公室与高资质的社会商业机构合作的“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咨询机构,为商业项目建设提供决策信息和服务。

(四)加强基础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商业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完善商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大型商业设施的交通组织。

(五)建立专项基金,扶持特色项目建设。建立商品市场建设发展专项基金,做好商品市场建设的规划、市场信息的、商品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为招商引资服务。

(六)组建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组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市场规划的实施。成立市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节商品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第六十三条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一)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倾斜力度。将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重点商品流通设施、商业街(区)的建设与市政设施的改造、交通环境的改善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二)加强重要商品储备体系建设,构建国家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引导重要商品经营主体建立必要的商业储备,可以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经营主体投资储备设施,商业储备可以采取经营主体建立储备、联合储备等多种方式。

(三)结合商品市场布局规划、国家及各地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构建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开发建设若干辐射全省、全国乃至连接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以区域批发市场和产地初级批发市场为基础开发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四)提高商品市场体系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电子商务与商品市场信息平台的建设,构筑商品市场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哈尔滨商品市场现代化设施建设,重点促进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品市场领域的应用,加快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开拓商品市场发展的新空间。

第三节发展现代商业物流的措施

第六十四条发展现代物流的措施

(一)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树立现代物流意识,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二)努力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

(三)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

(四)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拓创新,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鼓励哈尔滨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加速实现国内外物流市场服务一体化。

第四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措施

第六十五条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措施

(一)精心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制定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确立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

(二)强化竞争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清理和取消各种限制经营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三)整合现代服务业资源,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盘活现代服务业资源,加快现代服务业企业内部改革,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加大与东北地区企业的合作,强化规模经济效应。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政府依法监督和服务水平。重点扶持先导型、全局性、创汇型现代服务业,政府部门要加强系统内、各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要规范服务市场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和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五)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建立以信息化为关键环节推动城市现代化,增强城市吸引力;积极为现代服务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六)加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工作。建立现代服务业经常统计制度和跟踪监测、预测分析制度,加快现代服务业各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

第五节推进连锁服务业进社区的措施

第六十六条推进连锁服务业进社区的措施

(一)促进连锁业实现跨区域发展,加快重组步伐,帮助社区连锁服务企业树立品牌优势,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二)建立合理的法制框架和优惠政策,规范社区连锁服务的发展方向。对社区连锁服务提供各种投入以直接支持社区连锁服务的发展。

(三)完善社区连锁服务业市场体系。完善社区劳动力市场和社区服务市场,建立相关的配套服务。

(四)贯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服务社区的原则,准确定位,发展连锁经营,实施早餐工程。同时应避免恶性竞争,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突出特色,以满足消费需求。

(五)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加强培训,造就一批连锁服务专门的管理人才,努力提高连锁经营规模化程度。

第六节推进农村市场建设的措施

第六十七条推进农村市场建设的措施

(一)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农产品商业物流。

(二)大力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制定扶持政策,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培育出2000家左右的“农家店”,在“十一五”时期,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推进生活消费品与药品、农资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探索“一网多用”,把农产品收购进城,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实现商品双向流通。

(三)规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立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

上一篇:畜禽管理意见 下一篇:商贸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