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07 01:36:18

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

新课程的具体改革目标之一是“学教方式的改革”,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网络教学以交往方式的交互性,内容的开放性,资源的多样性等优势,为开展语言探究式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在指定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被捆绑在教材和教案的阴影下。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语言探究活动的特点是“源于教材,广于教材,个性发挥”,为学生在更大范围了解自己所急切关心,了解的知识提供了舞台。因此,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研究目标,并在网络中去研究,去发现。这种活动目标不是强加的、预设的,而是生成的,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网络课件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输技术,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设备于一体,能使自然事物及发展过程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搭建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如在教学《黄崎山》一课时,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黄山风景区的精美画面,内容包括黄山四绝、黄山四季、黄山晨夕、动物植物、黄山冷暖等。师导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黄山奇石的美与奇,并结合电脑课件形象感知“黄山石”的奇,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个性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二、引导自我发现,提出活动目标

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发现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容易产生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学生自己从网络上探究,有的学生发现全球气候变冷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所以选择了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认为行星撞击地球更容易导致恐龙灭绝,因此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则不满足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从因特网中再搜索进行探究——之后,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回答用表单提交到公告板,同时学生也可浏览其他同学提交的观点,起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这段时间的学习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探究内容,让内在兴趣成为整个活动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给予学习者以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航,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的组织者,导航者。

三、利于网络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是单一的线形结构,而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一环节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延伸至45分钟之外的大课堂中,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这也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

如教学《指春天》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春天,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通过网络的学习资料库,调看有关春天的学生习作,儿歌、动物、植物、以及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和词语。学习资料库的建立,在于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自主读书时,获取与学习主题相关,对阅读理解起促进和深化作用的学习材料。能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网络上的资料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这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网络不仅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独特的观点与感情的机会,也使教师和学生的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内化提高,逐步升华。为语文教学拓宽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片新的天地里,我们大有作为。

上一篇:房价波动与房产供给、开发投资实证研究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板书的有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