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两主”关系

时间:2022-09-07 01:09:26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两主”关系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系统地组织教学,并且对教学质量负担起一定责任;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 培养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然经过一番努力,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两主”关系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里,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我”为核心,总是怕学生听不懂,不理解,一篇课文从头到尾,字词句,语法逻辑——灌输,实行“填鸭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烦情绪,失去了学习信心。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教师的主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发现知识的规律上来,而不应是单纯传授知识或对信息作毫无意义的诠释。要想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教学大纲作整体调控。看起来,语文学科似乎不如其他学科那样系统严密,学生到了考试复习时,就觉得茫无头绪,无所适从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但是,如果教师能够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高屋建瓴,总领教学要求,就可以有效地起到主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里,对词语的读音、含义、词语在句段里的含义,还有文章中的段落的结构,语句中的修辞方法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训练。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方面,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从而做到心中有数。2.授人以渔,导以规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收放结合”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选定目标,积累材料,进行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的规律。例如,笔者在讲授作文的审题时,对一些事物、事理的认识浅、思想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全们总结规律。使他们知道文章都可以从“实”和“虚”两方面来考虑,也即是通过具体内容(实),去表现深刻的思想(虚),只要这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个立意便是正确的。以《记一次郊游活动》为题,立意的角度有:(1)通过观赏山川名胜,寻访历史古迹(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虚);(2)通过浏览者的名胜风景的建设新貌(实),体会到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虚);(3)通过师生同乐(实),密切师生关系(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找到确定立意的规律,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把人类积累的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都应该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只有通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那么,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师,又应该怎样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求学兴趣。要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除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2.讲究教法,提高效率。教法活则有生气,能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兴趣,再则灵活的教法能够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讲授课文时,教师也可以抓住文章内容和感情,去传情递意,叩击学生心弦,唤起他们对文章的感情共鸣。3.明确任务,指导自学。语文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整体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要对每篇课文或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并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学,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自学钻研教材时,我们就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凡是重点篇目,同学们都可从课题、文体、作者等文学常识、从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从可模仿的写作方法和学习体会等方面去自行阅读或相互讨论探究。这样,学生在明确课文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4.留心平日生活,培养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都是与语文学科的学习有联系的,如商店里广告牌里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辨析正误。做好日常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日积月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5.指导学生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渠道之一,但是课堂时间有限,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必须使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值的。首先,要让学生课外多听:听一听新闻、演讲、报告,听一听故事、音乐,在“听”中感悟语文;其次,要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参加演讲、辩论、朗诵或讲故事、谈随感,在说的实践中感受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第三,要指导学生多读:读一读中外名著及报刊杂志,使他们广泛地涉猎文化知识;第四,要指导学生多写:写日记、写周记、写随感、写读书笔记、写书信、写倡议书,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五,要让学生多看:有选择地让学生看电视节目,看文艺表演和各种展览,开拓学生视野。总之,要通过第二课堂,使学生根植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优化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